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22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溪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趋势。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

2、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老子、庄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神仙方术信仰由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了太平经。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创作,书成于于吉、宫崇等人之手。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上层路线与

3、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官方道教。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农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从北宋开始编辑道教全集道藏多达七千多卷。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民间与官方的道教都很重视符咒、炼丹、气功等。佛教到后期,大乘兴起,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引出了许多佛,不止释迦牟尼一位。道教到了南北朝时,神也越来越多,有等级品位,老子这个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神秘,演变成“太上老君”。老子是哲学

4、家,不是宗教家。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哲学讲无为、清静、合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道教毕竟有所不同。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1. 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A. “道家”名称是汉代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B. 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C. 孔子、子思、曾子等自称儒

5、家,墨子等自称为墨家,老子、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D. 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2. 对原文有关老子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东汉末年,老子的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影响。B. 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C. 南北朝时,老子演变成“太上老君”,是受佛教大乘兴起的影响。D. 老子不是宗教性的著作,东汉末年,汉中张鲁开始把它奉为道教典籍。3.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都是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从人变成神的。B

6、. 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C. 黄巾起义、方腊起义、义和团,都是以太平经为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D. 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B项,是为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有“儒家”“墨家”之说,与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的说法无关。故选B

7、。【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错在“仅限于汉中地区”“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的太平经,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说明中原地区也有,只是少而已。B项,“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错误。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

8、很重视的是巫术、符咒、炼丹、气功。C项,文章是说“道教与佛教一样,都经历了由一元神到多元神的变化”,不是说“道教是受佛教的影响”。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黄巾起义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农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分析可知,文章只叙述了“黄巾起义等利用道教的,没说太平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

9、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背后的子弹包利民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

10、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

11、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

12、心一定要报复。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

13、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

14、晰。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B. 钱万

15、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意在不断累积。C. 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D. 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悬念。5. 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6. 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答案】4. D 5. (1)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心中没有温暖,也不相信别人,外表冷漠,不讨好人。(2)心存报复却又良知未泯,最终战胜仇恨而人性复苏。(3)做事本分沉默(4)枪法准,单兵作战能力强。 6. (1)形象地呈现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都

16、围绕它展开;(2)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综合赏析小说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情节离奇”不对,前文已为结尾的合理出现做好铺垫,“留下无穷悬念”也不对,文尾人性救赎的中心题旨显豁清楚。【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概括分析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分析。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