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279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8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 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 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 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

2、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 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 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 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 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 ,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 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

3、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 屋。 ”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 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 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 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 “射之,中盾瓦” 。 “盾瓦” ,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 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 “弄瓦之喜”的说 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 “万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

4、女孩儿,拿纺线 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 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 “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 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 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 周易 庄子都 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 “井”字就是那种井的 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形模

5、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 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 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 ,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 。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6、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唐宋时期,用“瓦子” “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 , “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周易 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

7、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乞福的吉祥物。半 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 30 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 一位 40 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 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 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

8、得累。后来的悲剧是 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子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 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 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 的病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 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狠下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 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 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 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

9、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 气终于断灭了。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他慌乱不知所措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 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 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 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 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 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

10、?坐 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 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 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后 跟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树叶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 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 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鬼的。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 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

11、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 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 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 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 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

12、怒,强忍着疼痛, 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C.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 卑怯、崩溃,最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 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5.文中的“红腰带” “布鞋” “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分) 6.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g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对于大学生体学创业,国办文件

13、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 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体学创新创业” 。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着力推动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 创新实验、发表论文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加快形成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 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和热情。 在师资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将搭建网上平合,推动各地各高校遴选聘请知名 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教育部副部长林蕙 青说:“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进到校园、站上讲台,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 对于很多大学生关心的创新资金问

14、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一是国家设有 创业担保贷款;二是很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三是有些创业项目,可 以通过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支持。 (摘编自中青在线新将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做出 明确规定 ) 材料二: (摘编自麦可思研究院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 材料三: 自主创业,即便在找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也终究是少数人才敢做的事。对大多 数人来说,创业的风险太大,安安稳稳找个工作才是保险的选择。在创业这方面,多数 大学生比较陌生,高校也很少提供相关培训,知识、本钱、人脉,都是大学毕业生创业 的拦路虎。 一份高校调查显示,超过 60%的大学生想过创业,但时间定在毕业后

15、 2 至 5 年。我 本人也这么认为。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对社会也了解不深,毕业后先 就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人脉和资源,发现和把握机会,此后再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在校时也有机会做些小生意,如推销电话卡、卖纪念品等,但这些活动和到社 会上自主创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想,如果条件不允许,把梦想暂时搁置一下也无妨 吧。只要我们不放弃梦想,最终一定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摘编自武汉大学朱成龙自主创业,一个暂时搁置的梦想 ) 材料四: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创新者、创业者的世界。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创业,才是靠 谱的创业、有价值的创业。 “双创”号角的吹起,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

16、出台,激发了青年大学生 的创业热情,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意味 着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评判创业的价值也不能简单以创业成功率论英雄。用包客、 开放的心态看待失败,为他们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也是对青年大学生创业的 鼓励和支持。但是青年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选择创业时,一定要慎重,要综合分析创业项 目可行性、自身实力以及各方面资源情况,而不是盲目跟风。针对大学生创业率、创业 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尤其需要努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说到底,鼓励创业须建立在健全 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也离不开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离 不开政府支持、企业帮助,以及各类园区的服务和社会的参与。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杨三喜提升创业能力才能开拓广阅未来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教育部将发布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