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953179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丹东七中2018-2019(下)语文一模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选择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缄默(jin) 干瘪(be) 抽噎(y) 奄奄一息(yn)B、胚芽(p) 勾当(gu) 嗥鸣(ho) 马革裹尸(g)C、黝黑(yu) 驯良(xn) 蓦然(m) 即物起兴(xng)D、阴霾(mi) 惩辩(chng) 荫蔽(yn) 弥留之际(n)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到了生命以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活下去,竭尽全力,是生命变得灿烂辉煌。B、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精典的传承。C、在当前时代,读书更

2、有精神修练的意味,精神的修行带来的将是“尘世中的幸福”。D、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的告诉他:是天真无邪的童话,是意蕴深远的诗歌。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一直想去看看美丽的西沙群岛,在那情趣横生的海岸慷慨淋漓地宣泄自己的畅快。B、她将这幅古字画修补得天衣无缝,简直是妙手回春。C、宣称能“隔空打人”的太极传人闫芳,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将记者推到。D、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千万不能断章取义。4、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将“改正并找出”改成“找出并改正”)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的缓解

3、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的后面加上“的状况)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成“加强”)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B、他看上去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D、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6、下列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泊秦淮杜牧唐代B、相见欢李清照南宋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D、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7、下列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适合的

4、一组排序是( )如果我是中学语文老师,会怎样教学生? 。那么,答案就有了。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没当过中学老师,但我当过中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A、 B、 C、 D、8、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格列夫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着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的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B、海底两万里我们除了感叹凡尔纳小说的构思巧妙,更对作者的社会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肃然起敬。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经历了一次次打击后,彻底丧失了对生

5、活的信心由原来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D、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大刀,力大如牛,性格鲁莽暴躁,爱憎分明。9、下列有关天文历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按照支干纪年法,今年是农历的丙申年,明年(2017)是丁酉年。B、“半夜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子夜的23点-1点。C、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D、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每一种动物代表一个时辰。如下午三点至五点,属于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欢在此时啼叫,所以称“申猴”。10、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会议开始前,主持

6、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的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积点德吧。”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11、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2)斯是陋室, 。(3) ,关山度若飞。(4) 无可奈何花落去, 。(5) ,愁云惨淡万里凝。(6) ,思而不学则殆。(7)晴川历历汉阳树, 。(8)野芳发而幽香, 。(9)出师表中“ , ”一句表明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品

7、格。(10)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典故”来表达情感,九年来的古诗词赏析与积累你也一定收获了许多这样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二、阅读(共48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

8、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括军败,数十万

9、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注释】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难:驳倒。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使:假使。赵:赵国。易置:撤换。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12、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4分)、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 、棹数小舟( )、以天下莫能当( ) 、佯败走(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14、赵奢认为儿子赵括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的原因是什么?请选用原文回答。(1分)15、纵观甲、乙两文,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1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

10、完成1420题(18分)站成一棵树 父亲是在李阳出事的第二天赶回村庄的。事情也不算大,李阳打了同学。李阳以前也打同学,只不过这一次运气不好,打在了同学的头上,头破了,对方家长报了警。在拘留所待了十天,李阳出来了。站在门口接他的是父亲。两年不见,父亲的背有些驼,眼睛红红的,凌乱的头发中似乎有几根白发在飘舞。李阳只是匆匆地瞥了父亲几眼,便大步向前。 医药费加上车旅费,肯定不少。老头儿这回一定心痛死了。想到这些,李阳心里竟莫名地掠过一丝快意。在心里,李阳一直管父亲叫老头儿。不为什么,只为父亲常年在外,只知道逼着自己读书。母亲早逝,李阳一直跟着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李阳曾经跟父亲提出,不想读书了。实

11、际上,他已经辍学大半个学期了。父亲竟然同意了。明天,跟我上山种树吧!父亲说。第二天,父亲果真带着李阳,买来树苗,一颗一颗,扛到村外的山坡上。挖好坑,放上树苗,又一锹一锹地培好土。你去山下提水吧。父亲说。望望蜿蜒的山路,望望山下远远的水田,李阳摇摇头。那你在这里待着。父亲挑着水桶,下了坡。过了二十来分钟,父亲才挑着水,步履蹒跚地爬上坡。放下水桶,父亲吭哧吭哧地直喘气。看着父亲艰难的上上下下,百无聊赖的李阳拿起一个水桶,对父亲说,我们一起提吧。二十棵小树苗种好了,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只是那么不起眼的一些小黑点儿。这次是光明正大的不用上学了,李阳很高兴,每天舒舒服服的睡懒觉,睡醒了就吃饭、看电视、

12、打游戏。两年不见,父亲的脾气不知为啥也变好了,不烦也不唠叨。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星期,李阳却烦了,想找几个哥们儿玩。那几个哥们儿都比他大,都是以前辍学的学生,整天在镇上晃,他们曾经一起抽烟、喝酒、打架。那是一起很刺激的生活。一天,李阳偷偷溜出去了,晚饭时候才回来。父亲没有多问,盛好饭端到他前面说,多吃点儿,照料好自己。父亲看着他,眼神里有一丝心疼。他的心便莫名地有些慌,又有些烦,急急地低下头扒拉饭。半夜,刮起了大风,尔后噼噼啪啪的雨点敲打着窗户。父亲把他叫醒。叫他穿衣起床,来到门口。父亲递给他一把绳子,自己抱着一捆竹竿。父亲带着他来到山坡上。小树苗在风中东摇西摆,无助的晃动。给每棵树苗都绑上了竹

13、竿,父亲才欣慰的舒了口气。“树苗太弱,禁不起风雨,把它们扶直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父亲边说边擦着满脸雨水和汗水。“就这几棵小树”李阳轻蔑地撇撇嘴。隔三岔五的,李阳便出去找那些哥们儿玩。回来的时候,有时带着烟味,有时带着酒味,也有时带着淤青的伤。每次,父亲不打也不骂,只是早早地做好饭等他回家,只是用那种惋惜甚至愧疚的眼神看着他。每次,看到父亲的这种眼神,李阳心里便烦,便乱,他希望父亲骂自己,甚至打几下也好,就是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自己。一有空的时候,父亲便带着李阳上山种树,山坡上已经种了快三分之一了。父亲的理想是种满整个山坡。“等这些树长高了长直了,长成一片树林,不管是阳光普照,还是风吹雨打,树都巍然挺立,那该多好啊!”父亲说着,满脸向往的神色。也许有那么一天!看着整齐排列的树苗,看着最先种下的二十棵树苗叶片青翠,已经蹿高了一节,李阳想这么说,却最终没有开口。李阳越来越感觉生活的无聊,他无事可做,依旧去找那些哥们儿玩。有一天,他走出村口,忽然想到那些树。他回过头,山坡上,父亲栽的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像听话的士兵。在一颗树苗旁边,站着一个身影,笔直,望着他的方向。他揉揉眼睛,没错,那是父亲。走过了这么多次,却重来没有想过回头,他忽然想到,也许,父亲每次都站在那里。树苗是父亲的理想,他是父亲的理想。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