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953180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一中九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2019.04)命题:学校指定命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2)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3)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4)中庭生旅谷,_。(十五从军征)(5)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6)从今若许闲乘月,_。(陆游游山西村)(7)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9)_,引喻失义,_。(诸葛亮出师表)(10)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赞美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2. 下列文学

2、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战国策是刘向整理而成的编年体史书。B. 莫泊桑、伏尔泰以及雨果都是法国的作家。C.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D. “生子当如孙仲谋”里仲谋就是东吴的孙坚。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舞台上【甲】(A.扑朔迷离 B.光怪陆离)的照明,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从声光电的全面【乙】(A.介入B.进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

3、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A.ch B.sh)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 chng(A.崇 B.祟)拜正在形成。(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选在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处_ 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_ 【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原句: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修改句: 来源:学科网ZXXK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5分)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

4、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木兰诗的内容虽是战争题材,但却详写了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B.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表现木兰的机敏活泼,富有浪漫色彩。C. 木兰打开东阁门不进去就急着到西阁床上坐坐,可见回家兴奋之情。D. 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喜爱,因为她不但有英雄气概而且有女儿情怀。5. “木兰不用尚书郎”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

5、言文,完成6-9题。(17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选自岳阳楼记)【乙】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为死而又死。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

6、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 坂:bn,山坡,斜坡。使:动词,充当使节。使:名词,使者。这里指外交关系。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增其旧制 制 : 君既闻 既: 妻子又死 妻子: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B. 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C. 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

7、何若D. 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分) (2)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3分) 9. 腾子京和虎会都堪称人臣的典范,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红豆树下 陈歆耕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

8、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

9、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

10、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

11、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11) 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选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红豆抒发了对钱谦益柳如是坚贞爱情的颂扬。B. 红豆树是本文的线索,所以把标题“红豆树下”改为“红豆树”会更简洁。C. 结尾段呼应了第段“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D. 这株红豆树因为王维吟咏而出名,所以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11. 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6分) 12. 语言品味(6分)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赏析划线句子)(3分) 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赏析加点词语)(3分) 13. 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3分) 14. 第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