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59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36050(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十次周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 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

2、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

3、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

4、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1对“士

5、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B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C. 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D. 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B第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C. 第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D. 第段着重剖析士

6、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B.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C. 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D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1)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

7、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

8、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龁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注

9、苞苴:贿赂。夤缘:攀附权贵。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B大计,

10、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巍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

11、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C赵南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5分)(2) 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5分)(2) 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

12、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8 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9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3) 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 。”(2)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 ,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3、)题。(25分)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14、。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

15、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 “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