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163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73307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周考一语文答案1C “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此处不合语境。“退避三舍”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望文生义。“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使用正确,其余全错。2、C3、D【A缺介词,B缺谓语,C缺主语】4C(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

2、严酷的威逼手段。)5D(D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6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7.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1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清泉”。(1分)在意境上,刘诗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2分)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1分)(意思相近即可)8.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

3、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9(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A 该项在转述时,将认识主客体颠倒(或主客观因素倒置),相关内容见第一段。人们认为“中国学术缺少规范的传统”,“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

4、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11B 该项中的“自先秦以来”的时间概念出错,原文是“自从在汉代儒术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来”。具体内容见第五段。12B 该项中的“旨在肯定班固等人对传播儒家学说的贡献”的分析错误,作者引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自从在汉代儒术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来,不仅流派分明,次序严密,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原文与注释、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具体内容见第五段。13(1)E 3,B 2, A 1,(A“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不够全面,应该还包含他悲愤、恐怖、歇斯底里的情绪;C“设置了悬念”错误,他此刻的判断与胜负的结果一致,因此应是“埋下了伏笔”;D“第二种失败”不是指

5、全军覆没,而是指他惧怕失败以及失败后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打败。)(2)突出战事惨烈。与前文中宁静美丽的画面形成对比,从侧面展现了战事的惨烈。推动情节发展。日薄西山的画面描写,突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下文即将开始的第十次冲锋。以一天结束时的“黄昏落日”暗示主人公最终失败的结局。(每点2分,共6分)(3)勇猛,不畏生死。冲锋时奋不顾身,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坚韧顽强,有血性。九次冲锋失败后,依然能够不屈不挠地发起第十次冲锋。内心脆弱,害怕失败。他内心脆弱,害怕失败和失败后的一切,在离胜利一步之遥时自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4) 从主题上看,他死在自己的枪下,败给了自己内心的脆

6、弱,性格上的悲剧能更好地深化人往往被自己打败(第二种失败)的主题。从人物形象上看,用奄奄一息仍紧抱旗杆的伤兵与害怕面对失败而开枪自杀的他形成对比,反衬了他的脆弱,展现了作为英雄的他的另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从文章情节结构来看,小说悲剧式的结尾与开头的悲剧氛围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从表达效果上看,本应是胜利者的“他”竟然在还没有看到山顶的景象时就选择了开枪自杀,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每点2分,共8分)14(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2)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嗓音嘶哑;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品行上,危

7、急关头,别人四处奔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观点二: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马

8、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

9、由充分,给6分。15、作文 演讲稿格式3分:顶格写称谓1分,空两格写问候语1分,结尾1分。参考译文: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

10、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

11、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 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 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 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