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25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2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34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模拟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思亦不足畏也已。”可苏轼竟罔(wn)顾这般生命现实,一相情愿地沉湎(min)于“故国神游”之中,对以周瑜为载体的功业世界倾慕不已。B白马雪山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显得更加冷峻而威严,透明的空气让视线不受到任何遮挡。当你喘(chun)着粗气,头晕目炫地看清这满眼的碎石以及石缝间的积雪时才发现这里俨(yn)然是一座花园。C昔日肮脏的煤矿在停产后已渐渐“变身”,因为与云冈石窟毗(p)邻,这两张大同的名片还“珠联璧合”。凤凰涅槃后的大同煤矿焕然一新,但街道仍保留着古老风

2、貌,井下巷(xin)道蜿蜒曲折,黑魆魆的矿脉触手可及。D东晋的大名士谢安曾这样评价顾恺之的人物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qi)劲爽利,称为“铁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jn)灵莫测。答案D解析A项相厢。 B项炫眩。C项“巷”读h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巍巍长白山,绵延千里,向世人尽情地展示着她鬼斧神工的形态、博大丰厚的物产和神奇迷离的传说;悠悠鸭绿江,清清松江水,奔流东去,述说着这片土地历史的沧桑、古老的风韵和蓬勃的生机。钟灵毓秀,孕育了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滋润了关东沃土热情奔放,也造就了物华天宝的名城通化激情飞扬。走在白山

3、黑水之间,满目是历史的印迹,随处是文化的气息。乙殊不知,就在这绿水萦绕的山丘之上,6_000多年前的先民们用简单的器具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也许在我们行走着的这片土地深处,秦砖汉瓦正默默地守候着一段尘封已久的恢宏的历史;渤海国彪悍的铁骑纵横疆场的嘶鸣还在这里久久回荡;满清贵族祖先的赫赫战功还在这里彪炳千秋,傲视群雄;眼前这鳞次栉比的小镇曾是清王朝在边外设立的祭祖台站,庄重浩大的祭祖场面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但飞速发展的禁封之地依然留下了清王朝发祥地的尊贵和显赫。历史不能重演,注定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丙没有改变的难道不是这里的灵山秀水描绘出的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留恋忘返、心旷神怡的绝美画

4、卷!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展示 B源远流长C造就 D留恋忘返答案D解析应用 “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形容留恋景物或某种事物而不愿离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留恋”加“忘返”语义重复。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C解析句末反问语气,应用问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B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

5、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D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答案C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改为“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格局”。5根据上下文,在空格处补写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不超过25个字。(3分)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

6、伊姆雷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的活动,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他谈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_。”不过,他也因此给自己开启了另一扇门。答案善于谢绝各种邀请、应酬和荣誉,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解析前文的意思为“通过谢绝才能够集中精力去获得最后的成功”,后文开启的“另一扇门”即是“成功的门”。6嘉兴名人荟萃,有人曾作联咏之。下面两副对联涉及的人物有:军事家蒋百里、红学家吴世昌、现代诗人徐志摩、文学翻译家朱生豪、现代诗人穆旦、文史学家吴其昌。所需四字词语有:旷野雄狮、吴氏昆仲、诗坛闪耀、学界联璧、莎

7、翁译师、双子星座、军事巨擘。请根据提示,将以上人物、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6分)(1)蒋百里如椽大笔(2)志摩穆旦答案(1)旷野雄狮(蒋百里)军事巨擘(如椽大笔)朱生豪莎翁译师(2)(志摩穆旦)双子星座诗坛闪耀其昌世昌吴氏昆仲学界联璧解析本题要求将关于嘉兴名人的人物及特定的四字词语,填入固定空格中。要求:要涉及全部名人的名字,不可遗漏。人物和词语要对应,前后连贯。比如本题中“蒋百里”是军事家,故后面应填入“军事巨擘”。“志摩穆旦”同为诗人,所以后文选用“双子星座诗坛闪耀”。“如椽大笔”后面的内容判断起来比较模糊的话,可选用排除法。“吴氏昆仲”显然指红学家吴世昌、文史学家吴其昌,所以“其昌世昌吴

8、氏昆仲学界联璧”才是正确的。最后得出“如椽大笔”之后是“朱生豪莎翁译师”。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的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

9、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论及慎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

10、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

11、于其中。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意、正心,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

12、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耻是一种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

13、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为“四端”之一端。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答案B解析“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与原文“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不符。耻感有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之分,内在表现是内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现是知错就改、择善从之的言行,耻感并非来源于外力的强制。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传

14、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和约束,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需要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需要向外进行追求,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别人的监督下,控制自己的私欲。答案A解析B项表述在原文中无依据。“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表述为“剥除其时代的因素”。C项应为“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

15、是向外的正义追求”。D项应为“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控制私欲”。9请根据文意所述,为“慎独”下定义。(4分)答:答案慎独是指人在独处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严格控制自己的内心,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一种修身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保留意见余四车间刘主任从厂房里出来,就把安全帽从头上掀了下来,抓在手里,另一只手本来下意识地要往上捋头发,却停住了。眼前都是齐人高的蒿草,在秋天的阳光下,愈发葱荣。这一块地准备是要留给二期的,可是厂子说不行就不行了,像一个巨人轰然倒了下去。他踱着步子低着头往办公室走去,没迈两步,草像长在心里,堵得慌。没忍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拨通电话。那边的人接得很迅速,说:“刘主任,你找我?”接电话的是小周,刚毕业分来的副主任。“小周,你在哪儿?上班时间怎么车间里见不到一个人啊!”刘主任尽量压低声音说。小周有些委屈地说:“我在车间啊!”刘主任鼻子“哼”了一声说:“在?还没有放假吧!还在按月拿工资吧!怎么就都不来?好!他们都不来是不是?就按旷工处理!”他使着劲,似乎要把这疯狂的野草全部拔掉,把堵住心头的烦闷也一通薅掉。他放下电话,阳光温暖,心底光秃秃的却滋生出一派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