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25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附答案)$79544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1周1测第9周高考模拟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诓骗(kun)浣女(hun)豁免权(hu) 掎角之势(j)B拮据(ji) 盘桓(hun)蒙蒙亮(mn) 厝火积薪(cu)C奔赴(bn) 丫杈(ch)腆肚子(tin) 命运多舛(chun)D惘然(wn) 拗口(o)处方药(ch) 咨诹善道(zu)答案D解析A项“掎”读j。B项“蒙”读mn。C项“杈”读ch。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气象专家称,“拉尼娜”今年下半年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尤其可能会对我国南方产生较

2、大影响。但是,这毕竟是个概率性事件,并非决对。B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是中国融入与完善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更透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C里约奥运会上,美国队依然雄倨金牌和奖牌榜榜首。中国队虽然在金牌榜上“惜败”于英国退居第三,不过在一些项目上依然完成了历史性突破,体现了年轻一代敢于担当的一面。D据悉,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将比前几年推迟大概一周。最终谁会获得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呢?各评审专家似乎对结果都晦莫如深。答案B解析A项决绝。C项倨踞。D项晦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新高考选考科目的增多,同

3、学们对学习也抓得越来越紧,有的连节假日都取消了,虽其精神可嘉,但其做法则不足为训。B虽然国际上引力波科学研究和观测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基础还相对薄弱,目前尚没有自主建设的引力波天文台。C中国达人秀凭借新颖的形式、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等,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给观众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D当前,各地旅游市场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并不罕见,专家吿诫想要外出的游客,购买旅游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分辨。答案C解析A项“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用于此处正确。B项“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用于此处正确。C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用

4、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耳目一新”。D项“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做坏事。用于此处正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化创作者,应该多提供一些有经典魅力的、有穿透时光能力的、能够对人的思想和灵魂产生影响的作品,而不应只提供那些“爆米花”性质的作品。B方文山用丰富的经历和写作感受建议中小学生一定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脑海中想到或眼睛观察到的画面具象地用文字去表达,利用必要的元素建立起画面感。C电视剧神探包青天里包拯穿着绣有花鸟的衣服办公,全然忽略了宋代以俭朴为美、讲求典雅大方的审美倾向,怎么能不激起专家学者的广泛质疑?D文艺电影传递的核心价值倘若是苦涩的,那么在中国现有的电

5、影市场环境下,就必须要涂抹一层甜蜜的商业元素,观众才有兴趣为之埋单。答案A解析B项缺少介词,改为“把脑海中想到或眼睛观察到的画面具象地用文字去表达”。C项搭配不当,不能“激起质疑”。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倘若”应放句首,如果前后以关联词语相接的句子分别有主语,那么主语在关联词语后边。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_。想象具有形象的特点,并经常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定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相联系。 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物所以,它虽然具有很大的创造的性质,但实质上仍是对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管是人首蛇身或神话世界,都只是现实

6、世界中的事物在头脑中的特殊的组合它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 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 A BC D 答案C6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作为本则消息的结束语填在横线处。(4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认为分子的气味是由分子的结构所决定。然而,以香水为例,在香水分子被制造出来之前,人们往往不能判断其气味,而必须在成千上万个结构相同的分子中来选择正确的气味,而这正表明分子结构决定分子气味的理论存在漏洞。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项最新的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纳米级上对分子振动做出改

7、变,即用更重的氢同位素重氢替换了麝香分子中的氢原子,在其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改变分子的振动模式。实验的结果让人吃惊:麝香发出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气味,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嗅觉能够感应到纳米级的分子振动。这个实验证明:_。答案分子气味受其振动模式影响,由其结构决定说法不准确7阅读漫画课堂精彩,何需“刷脸”?,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漫画反映出了大学校园里存在的什么问题?(20个字以内)(2分)答:_(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写出三点解决的办法和措施。(100个字以内)(3分)答:_答案(1)老师讲课不精彩,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2)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课堂多一点思想性、学术性,多一点

8、针对性、趣味性。大学课程设置要更合理一点,学校要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学生自身要认识到逃课的危害,加强自律。解析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图意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意思。然后解读漫画的寓意。挖掘本题中漫画的寓意,要从构图主体(两个大学教授)以及各个组成部分(教授手上的东西、二人所说的话)之间的关系入手。不难看出,漫画反映出的是老师讲课不精彩而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的问题。针对该现象,考生可从教师、学校、学生等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其社会关注度远

9、远超过了学院式的中国哲学研究,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耸动效应和扩散力量,天下人皆知有国学,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哲学和国学是什么关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处置呢?当下所说的“国学”,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对应着“西学”而得名的。在清末,“国学”表达的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通过整体形式上的中西划界来拒斥作为“本体”的西学。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学院化的形式成为定局,国学研究被纳入到“分而治之”的学科体系当中。现代化的“国学”研究,基本上是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这种书斋化、典籍化、材料化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脱钩,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有形式了。所以,“国学”

10、实际上扮演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化演进的中间角色,是中学向西学看齐的中介形式而已。现代中国哲学研究同样也隐含了内在的双重含义现代学术与民族传统。“中国哲学”所遵循的是西方式的学术标准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科目,它的价值立场是中立的;但研究的内容又主要是儒、释、道之经典,这便很难与西方的体系相对应,在价值观上也强烈地表现出“民族性”的特征。近些年来,“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原因就在于其研究范式的过分西化,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而特别强调所谓“同情的理解”,试图将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生活实践植入到相关的理论研究当中去。这样,具有新的时代意味的“国学”出场,似乎可以补偿原有的中

11、国哲学研究状况的缺憾,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就部分地形成了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坚持中国哲学作为民族精神之载体的功能,就会批评纯学术立场与中国文化之精神无关,掏空了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那么,要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是否就干脆彻底回到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的形态中去呢?这恐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那样简单,至少“传统方式或所谓的国学研究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从历史上看,传统学术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

12、,思想与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而不是泥古与守旧。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形而下的器物世界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哪里没有西方的影子?如果一厢情愿强行剥离两者,这种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半甚或徒劳无功的。退一步来讲,国学也不是要回到传统的形态上去,因为从理念到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去除掉现代化的印记,重要的是需要寻找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交互为用,并行不悖,从而形成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合力。国学的兴起是和价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主要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废弃了经典等于斩断了根脉,造成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漂浮感。要连接上儒家传统的血脉,使其历久弥新,当代的

13、中国哲学研究就不能不认真地对待“新国学”所标志的价值指向。由此,国学义理的诠释较之传统文献整理的工作,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来讲,可能显得更为重要。(选文有删改)8对文中“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国学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以期补偿中国哲学研究状况,是造成对峙的原因之一。B坚持民族精神立场的一方认为,必须关注中国文化之精神,尊重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C坚持现代学术立场的一方认为,不应该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反对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D对峙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已经“角色分裂”,学术研究与民族精神相互对立,无法融合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之中。答案D解析“无

14、法融合”错误,无中生有。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儒释道的内容很难与西方化研究方法相对应,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因而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B目前学者更重视中国哲学的价值,普遍认为传统的国学研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C现代化的“国学”研究,用西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典籍材料,呈现书斋化、典籍化、材料化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脱钩。D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做好对国学义理的诠释而不是文献整理工作。答案C解析A项“身份性被反复质询”与“人们越来越不满意”因果倒置。原文是“原因就在于”。B项“更重视”无中生有,“普遍认为”错误,原文是“大多数”。D项否定“文献整理工作”不当,原文是“更为重要”,二者都重要。10作者对“彻底回到传统以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答:_答案不赞成。传统学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事实上中西文化已深度融合,二者难以强行剥离;国学不可能完全去除现代化,也不是要彻底回到传统,二者应该交互为用,并行不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