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介绍_林语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2147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介绍_林语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人介绍_林语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人介绍_林语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人介绍_林语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人介绍_林语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介绍_林语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介绍_林语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语堂,名人介绍,林语堂先生出生在贫穷的牧师家庭,年轻时曾一度离开教会生活。191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文,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于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并于1921年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与廖翠凤女士结婚,廖翠凤出生于富裕的基督教家庭,两人相伴一生。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同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到武汉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随后的几年当中,他创办多本文学刊物,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

2、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对之后的文学界影响深远。1924年5月将英文的“humor“译为“幽默”,有人说这是中文“幽默”一词首次出现,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首次把英文中的humor对译为中文中的“幽默”。,1930年代林语堂所编著开明英文读本,与张其昀所编初高中地理和戴运轨所编着初高中物理教科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各校通用之教材。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1941年)等作品。吾国与吾民介绍和译述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叙述,为当代欧美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他的许多著作都被再翻译成其他语言,作品风行各国。生活的

3、艺术更是所有著作中,译本最多,销路最广的作品。1944年到重庆讲学。1947年林语堂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后到巴黎写小说唐人街家庭。 1948年返回美国从事写作。1954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受聘担任首任校长,但后来由于经费等问题,与南洋大学董事会意见不合,在大学开学前离职。,鉴于那个时代的中文检字技术不够发达,学术界普遍不满意康熙字典之部首检字法,林语堂便倾家荡产全心研究中文检字法则,历经“汉字索引制”、“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末笔检字法”、“上下形检字法”等,终在1947年,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这架打字机高9英吋、宽14英吋、深18英吋,储有7000字(常

4、用的汉字约5000字),1952年获美国专利,历时长达六年半。由于研制打字机导致破产,林语堂曾向赛珍珠告贷遭到拒绝。林语堂和赛珍珠的合作不融洽已是后话,当时美国出版社一般是拿10%左右的版税,而赛珍珠代理林语堂的书却拿了50%,并且版权还不属于林语堂。林语堂和她打官司,她打电话给林语堂的二女儿林太乙问,你爸爸是不是疯了?最后两人形同陌路;“上下形检字法”后来也用于当代林语堂汉英词典,并曾授权给神通电脑公司作为其中文电脑之输入法,神通称其为“简易输入法”。 1966年定居台湾,论古说今的杂文,后来收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

5、笔会副会长,他于1972年和1973年被国际笔会推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灵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林语堂故居后园中。 林语堂有三位女儿,分别为长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及三女林相如。1989年林太乙记父亲之一生,出版了林语堂传。,以作家言,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此外,他还致力于现代白话文的研究推广,并对其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留下了数量颇丰且涉猎颇广的中英文著作,包括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文化评论、人物传记、英语教材、辞典、翻译作品等。 林语堂的中英文作品质量都很高,而风格却截然不同。他的中文

6、著作多为各种形式的杂文。这些作品体现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之余,亦显露出他忱挚的真性情。其笔锋犀利而笔力刚劲,其见解深刻而其言辞恣意酣畅不拘一格;行文随意随情随性,痛快淋漓处让人喝彩,幽默诙谐处使人莞尔,真情流露处令人动容,嬉笑怒駡间每每发人深省。相对而言,他的英文作品则题材更为宽泛。其小说及人物传记主要以英语写成:小说京华烟云以纯正的英文讲述纯乎中国人的故事,英文传记武则天传、苏东坡传则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为主角。他另外一部分作品(包括最广为人知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智慧)则着力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介绍、对中国社会现象以及民族特性的分析与探讨。此外,他还通过孔子的智慧等书阐述了对孔孟、老庄等思想的

7、理解;又以中国民间传说及古典文学作品为素材,写成了英文版的故事新编。他对翻译领域亦有所涉猎,以流畅优美的英文翻译了浮生六记等文言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峡殖民地实行阻断新加坡马来亚与中国大陆往来的政策,使得新马地区华文学校的师资来源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渠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此外,英殖民政府大力推行英文至上、排斥华文教育的政策,试图割断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感,也一直令南洋华侨界忧心忡忡。在这种背景情况下,1953年初,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陈六使倡议创办一所华文大学,并首捐500万元,获得东南亚各地华人的响应。他曾说“吾人为维护华人文化之长存,实有创办华人大学之必要。”福建会馆将位于

8、新加坡裕廊西的212公顷土地捐献出来作为校址,终于在公司法令下创办成立了“南洋大学有限公司”。南大在同年7月26日由陈六使主持动土,两年后竣工。 董事会最初拟聘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出山,但后来聘请林语堂担任第一任校长,但林语堂和董事会意见不和,又嫌南洋大学经费不够,结果不欢而散,林语堂离开新加坡回到美国后发表文章指责共产党渗透南洋大学毁掉了学校。1955年6月,南洋大学先修班开始上课。次年,第一届本科新生正式入学。,以学者言,林语堂学贯中西,对东西方文化均有相当通透的领悟与颇为独到的见解。在各种中英文著述中,一以贯之的是他对家国故土的热爱,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化与传统的理解与尊重,以及

9、跨越国族界限的人文关怀。通过早期创办的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他将当时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绍给中国读者。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华人学者,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并始终为此不遗余力。他的英文著作,以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察力、豁达的胸怀为根基,以一片赤诚之心贯彻始终,语言通达典雅,措辞机智幽默,行文灵动潇洒,在文学界获得很高的评价,在英语读者当中也相当受欢迎,遂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在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显难能可贵。事实上,吾国与吾民及生活的智慧在美国甫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排行榜,成为一时热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销量居

10、高不下;多年后仍数次重新出版,成为了华人作家的作品畅销于美国的先例。,林语堂出生于福建漳州城内,婚前曾有两位恋人。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是他的第三位恋人。林语堂当年首先看中的是同窗好友的妹妹陈锦端,他第一次见到陈锦端,就惊诧于她的美丽,进而为之倾倒。陈锦端则倾心于林语堂的博学多才,爱他的“英俊有名声”。很快,林语堂和陈锦端双双坠入爱河。 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是福建名医,而林语堂是牧师的儿子,两家社会经济地位的悬殊。陈天恩得知此事,极为恼怒,明白地告诉林语堂,他已为爱女定了亲!林语堂懵了,一言不发,他知道此事难以逆转,只有暗自垂泪。 陈天恩见林语堂一表人才,对自己的女儿又是一片真情,便将自己的邻居、钱

11、庄老板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撮合给林语堂,以弥补自己心中的一点不安。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就是这句话一锤定音,成就了林语堂与她的婚姻。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哈佛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鲁大学攻读,获得硕士学位,又

12、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终其一生,林语堂在操守上也是绝对纯洁的。美色当前,欣赏一番,幽他一默,亦不讳其所好,惟不及乱耳。,如果廖翠凤在生气,林语堂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然增添摩擦,毫无益处。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廖女士最忌讳别人说她胖,最喜欢人家赞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所以林语堂每逢太太不开心的时候,就去捏她的鼻子,

13、太太自然就会笑起来了。林语堂曾经说过:“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们即使穷得没有钱去看一场电影,也可以去图书馆借回一叠书,俩人守住一盏灯相对夜读,其乐不改。所以大师亦说,穷并不等于“苦”,他从来没有“苦”的感觉;世俗所谓的“贫穷夫妻百事哀”的逻辑,完全被他推翻了。 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后,一直恩爱,而对陈锦端一直念念不忘。女儿长大了,也知道父亲心内一直有陈锦端。因为每逢锦端姨来家里做客,父亲都会非常紧张。平时画画时,又总是将画中的女子画成陈锦端的样子:留着长发,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将头发夹在身后。他的女儿问他:“您为何老是画这样的发型?”林语堂抚摸着画纸上的人像,说:“锦端的头发是

14、这样梳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林语堂住在香港,病魔缠身,靠着轮椅活动。一天,陈锦端的嫂子登门拜访,林语堂关切地问起音讯不通多年的恋人的情况,听说陈锦端还住在厦门时,他那有些浑浊的老眼忽地一亮,高兴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廖翠凤当然知道林语堂的心,但她并不吃醋和嫉妒,有时还会开玩笑地对孩子说,林语堂是喜欢过陈锦端。他们之间,一直彼此信赖,廖翠凤相信他,他娶了她就会好好待她。 林语堂和廖翠凤二人有六十年的美满婚姻。他爱妻子廖翠凤,心里念着初恋情人陈锦端。这并不矛盾,是因为林语堂的聪明和坦荡,也因为廖翠凤的理解和宽容,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

15、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 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