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869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1届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一中高三(2011届)上学年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隋唐至明清时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隋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的含义是A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2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

2、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需 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C用于防灾赈荒需要 D维持政府运转开支3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唐太宗在使“本根不摇”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量才受职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大力促进生产发展C戒奢从简 D继承发展隋朝的科举制,以儒为师,大办学校4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5武则天时期,未经考

3、试而“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时人讽刺这种现象“补阙连年载,拾遗评斗量。”这种现象表明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 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D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6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内阁处理D交兵部出兵7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的过程。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最主要体现在A更加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C中央政府参与选官程序 D打破官僚世家对官职的垄断

4、8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此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 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9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芍陂 C邗沟 D通济渠10杜甫的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

5、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11史书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税法实施的直接原因是A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B均田制遭破坏C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D封建经济发展12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图2 筒车图1 翻车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资源限制13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这种繁荣直接受益于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地理位置C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D隋炀帝多次巡游14史载:“

6、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一历史现象主要说明A唐朝时邢窑白瓷产量极为丰富,销量遍及“天下”B当时邢窑生产的白瓷只有瓯C唐朝时天下人无论贵贱都喜欢使用白瓷瓯D唐朝时邢窑是白瓷的主要生产地1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庸俗B社会风气的败坏C商品经济的发达D价值观念的更新16关于右边图示的解读正确的是那烂陀寺A丝绸之路的路线 B玄奘西行路线C张骞通西域的路线D鉴真出国交流路线17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

7、安水边多丽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A B C D18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的控制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19北京奥运会五福娃之一的“火娃欢欢”创作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敦煌壁画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B敦煌莫高窟坐落在今天青海省境内C敦煌莫高窟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繁荣 D敦煌壁画的代表作是身披飘带、凌空起舞的火娃20公元702777年期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

8、现的共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本国的政治迫害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先进文化的吸引21.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 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热烈地追求 光明和理想诗仙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彩承殊 渥,流传必绝伦”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22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救治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新创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北宋的军事改革 北宋的财政改革 王安石的募役

9、法 商鞅按军功授爵 唐实行募兵制改革A B C D23为了改变自唐至五代以来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北宋采取的措施是A设通判对节度使进行监督 B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C实行更戍法D设转运使剥夺节度使的财权2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促成因素不包括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弄政,政局动荡25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郊畿。”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金

10、军兵临东京C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D金兵进攻临安26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推行的行省制度,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因为A尽量扩大行省的管辖区域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27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这种现象反映了何时宋与契丹政权的关系A澶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C

11、宋金议和前 D宋金议和后2810至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与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C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29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组织对于科学艺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看法的是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章回体裁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关汉卿写成窦娥冤30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各种文学形式的内容都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南宋的词体现的特点是A狂放炽烈,荡人心魄 B清新俊逸,刚健豪放C慷慨悲壮,低迷感伤 D笔法铺张,气势宏阔31读

12、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隋唐和两宋时期的文学家分布的变化表明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时 期北方(人)南方(人)比例(北方:南方)隋唐时期 414 285 59:41辽、北宋时期 159 226 42:58金、南宋时期 189 505 27:73A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导致了市民文学的兴起B政治经济重心的迁移影响文化发达地区变迁C宋代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推动教育水平提高D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32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制和选材原则的是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3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A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B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C朱熹的思想比孔子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