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日历(第一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740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日历(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天气日历(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天气日历(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天气日历(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天气日历(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气日历(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日历(第一课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课 题风向和风速课 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2、让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3、学生能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4、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方法测量风力的大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

2、时一、风速和风速等级1、提问:在刚才到室外测量风向的时候,你们觉得今天的风大还是小?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2、讲述: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气象学家是利用风速仪来测风速的。3、学生看书上的“风力等级”表。4、提问:“风力等级”表是怎样描述不同级别的风的。5、提问:如何通过观察学校(或别的地方)的国旗被风吹动的情况来确定风的等级的?6、讲述:是采取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这样的三个等级还可以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为了测量方便,我们要每个小组或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测量风速了。 7、每个小组按照课本上的图来制作小风旗。 8、让

3、学生举起制作的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并用自己的小风旗来测试他人制造的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9、学生到室外测量风速。10、学生交流室外测量的风速。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二、全课小结。鼓励学生使用制作的小风旗观测风速,完成以后每天的“天气日历”记录。三、课后拓展。注意收看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板书风速的等级是012级。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课 题降水量的测量课 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2、让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

4、以用雨量器来测量。3、学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4、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2、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导入讲述: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讨论:下雨天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导入课题“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二、探索研究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介绍气象学家是怎样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和根据

5、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2)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3)展示各组的雨量器。(4)讨论:雨量器口径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是否能用不同大小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5)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在选定的地方,放好雨量器。学生扮演乌云,教师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学生(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水量应有所不同。2.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1)学生带着雨量器回到教室,观察降雨量。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2)板画“我们的降水量填充图”。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水量。(3)讨论每组的降水量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哪一组下的是大雨、哪一组下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4

6、)板画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照,作出判断。3、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4.云和雨的关系。讨论:云和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小结。四、课后拓展。调查:雨停了,地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五、板书设计 下雨的等级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1025毫米2550毫米50100毫米100200

7、毫米大于200毫米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课 题云的观测课 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使学生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2、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在黑板上写上“云”字。2、你们看到“云”字能想到什么?3、揭示课题:云的观察二、探索研究1、观察云(1)

8、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提醒学生注意云的多少、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提醒学生把云的形状和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2)研究如何判断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师先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做下面的活动。)学生把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四份。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

9、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三、板书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课 题云的观测课 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使学生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

10、云分类。2、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对云进行分类(1)分组观察组不同形状云的图片,试着给这些云进行分类。(2)汇报分类依据和分类的结果。(3)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学生再一次给云的图片分类。(5)让学生说一说今天都观察到了哪几种云。二、全课总结三、拓展知识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根据云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变化的?四、板书设计云的分类:云按照高度分类通常可分为四大类型:即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高云的云底高度在6 000米以上,又分为:卷云、卷积云、卷层云;中云云底高度在2 500米至6 000米之间,一般分为 高层云和高积云;

11、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 500米,又分为 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直展云云底高度低于2 500米,有积云和积雨云之分。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课 题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课 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2、使学生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4、让学生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2、

12、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课时统计天气信息(1)问:谁来说说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让一个学生用记录在“天气日历”“气温填充图”和“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的数据来描述当时的天气。(2)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云的类型、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气温填充图”“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发给相应的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分为风向统计和风速统计两个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1) 对统计方法的研究。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所需要的数据?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交流。教师及时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统计各种

13、天气情况的天数时,以“天气日历”各类天气现象的小纸卡,就能统计出各种天气情况的天数。也可以小组中的一个人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要统计的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分别负责记录该项天气现象中某一类现象的天数。不重复、也不会遗漏的方法就是画“正”字。最后把每个人的统计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对“气温填充图”和“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的数据统计可以根据气温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上的要求来完成。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课 题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课 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2、使学生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

14、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4、让学生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2、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分析天气信息(1)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问:我们的交流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在这一段时间,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在我们记录的这段时间里,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学生汇报统计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并提问学生: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3)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二、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