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91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1003254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 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

2、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

3、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 价值资金 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 1、在分析级差地租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劣等地 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 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因此,从理论上讲,增加耕地经济供给的着眼点应放在 纵向控潜,提高质量。 3、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 四超额累进税率。 4、整个土地制度

4、的核心是 土地所有制。 5、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 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6、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耕地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为此,必须无条件的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7、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是 在20世纪20年代。 8、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 9、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经济学从诞生至今,虽然经过了70余年的深化与拓展,但其所研究的基本核心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财产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

5、这一核心的基本内容。 10、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 地组织生产,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11、土地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 广度 进军,另一个是向 深度 挖潜 。 12、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 价值资金 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3、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是通过对整个企业体系的考察,从总体均衡的角度揭示整个系统的建立问题。他更注重把生产区位与市场结合起来,以利润来判明企业配置方向,并且把利润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起来,他还从市场区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区域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从理论上剖析了经济区形成的内部机制。 14、土地制度是土地关系的总称。一方面,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

6、济关系的重要制度;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又是一种法律制度。 15、级差地租的形成有3个条件: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土地位置的差别;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由前两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 级差地租;由后一种条件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 级差地租。 16、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的一部分。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 分离(即两权分离),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 17、研究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意义,在于揭示对土地进行变量投资的经济效果。变量资源的投入所得的土地报酬可分为

7、总报酬 、 平均报酬 和 边际报酬 三种形式。 18、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与 土地财产。 19、一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 20、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 21、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协议或定向协议、招标 、公开拍卖。 22、根据所有权与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可把土地使用制分为 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 和 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23、耕地经营还没有达到粗放边际,就应该 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 24、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地租理论的主要标志,在于它不仅建基于劳动价值论,而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关系,并从农业与土地制度进行考察,是以剩余价值论及平均利

8、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的。 25、土地税收的核心是 。 26、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地权。 27、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所以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为此,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已成为世界性趋势。这样就逼使人们不断地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但并不是集约度越高越好,当对土地投入使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应减少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和环境污染。 28、 二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 29、现行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是有偿有期限。 30. 边际土地是指生产所获得的收益 正好足以补偿开垦时的投资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费用 的土地。 31、土地产权包括 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

9、分权。 32、 农业区位论尤其重视 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33、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 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分离 ,以及土地使用者在利用土地中生产有剩余生产物被土地占有者所占有,这种社会形态就会有地租产生的基础。 34、封建地租的三种形态为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35、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土地所有制。 36、 以招标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既有竞争,又是对竞争人综合评定,适宜于关键性发展项目用地和大规模的综合性开发用地的出让。 37、马克思在论述级差地租时指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 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38、传统城镇土地使用制的特征只有 无偿无期限。 39

10、、契税 是一种行为税。 40. 从古到今的土地所有制,从阶级性上可划分为两类,即 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非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4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土地具有稀缺价值,即有用、稀缺、可被人占有和垄断。 42、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是 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五十年;综合或者其他人用地五十年。三、问答: 1、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土地利用:a、土地分类、评价分级和特征;b、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c、土地利用的区位经济原理;d、土地开发、保护的经济原理;e、土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与协调。 、土地财产

11、:a、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租赁制度;b、土地市场:地租地价、区位与市场结构及运行、土地金融、与土地制度的边界;c、土地政策:公区对私人土地利用的限制、土地征用与税收、土地改革。 2、粗放边际与集约边际对指导土地利用的意义: 、当土地经营还处于粗放边际以下时,不应盲目垦荒,扩充耕地,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好现有的耕地上。否则,耕地质量下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 、当土地经营超过集约边际时,就要减少对土地的投入,以免浪费生产资源、污染环境,若此时的农产品供应还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考虑增加耕地的数量。 3、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根据土地市场模式的选择原则,参考其他一些

12、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市场模式,及中国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垄断竞争型土地市场是中国土地市场运行模式的选择方向。在这种市场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租,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家转移,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内部之间的转移由国家垄断,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是不完全竞争,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为自由竞争。该模式的基本内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平租制。、征收市场,及国家根据需要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属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在这里,征收补偿费用就是以该土地的价格为基础。、集体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之间的转移。、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纵向转移,包括总想买卖和纵向租赁。、土

13、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横向转移。4、土地利用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个经济问题:土地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 、说其是个技术问题,因为土地利用,实际上是先认识土地是多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分,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生物等,然后是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如果人类的科学技术越高,对这写因素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也就越恰当,因而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如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土地开发,土地治理等,都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说土地利用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因为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只有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进入成产过程,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再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的经济

14、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探讨的是在特定的自然技术条件下和经营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模式,包括土地分类评价与分级,各类土地开发利用的时空特点和开发,利用,保护经济原则及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等内容,是贯穿着土地利用的四大效益条件,即时间与空间,动态与静态条件。 5、土地价格的内涵包括哪三个部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真正的地租,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第二,土地投资的折旧。第三,土地投资的利息。土地价格即以上三个部分之和的资本化。 6、土地报酬出现“三个阶段”的原因:这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是否所引起的,亦即投入的变量资源

15、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上协调与否与协调程度的大小所引起的,一开始,投入的变量资源少,报酬虽然增加,但是总产量不高,主要是土地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第三阶段则由于投入变量资源过多而超出了土地的承受压力,又使土地报酬出现下降,总产量降低。只有在第二阶段投入与产出平衡,属合理的集约经营。所以土地报酬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集约生产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合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比例原理),值得提出的是当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社会进步,报酬会随着变量资源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总报酬的最高点升高,整个图形会向右推移。我们讲的报酬曲线三阶段,应该理解为在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当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改变,曲线的形状不变

16、,但报酬会出现增加运动。 7、马克思关于地租的分类: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古典经济学家地租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有权和质量的差异,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即西方经济学中的所谓差额地租)和垄断地租。他认为,资本主义地租的存在是由于农业中存在着两种垄断:即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垄断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主要由土地面积,特别是优良土地的数量不足和被占用所引起。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产生级差地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产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垄断地租。 8、我国土地增值税及其征收意义:(1)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2)抑制房地产投机和炒卖活动,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由于土地增值税以转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