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医部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576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中医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科中医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科中医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科中医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科中医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中医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中医部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发胸闷、气促10多天”入院,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悸的范畴,证属心气不足,患者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液正常运行,心失所养,则胸闷,活动后加重;气虚而血液运行不畅则有胸痛;心气不足则肺气亦虚则感呼吸困难;舌淡红、苔白,脉细弱均为心气不足之征。中医鉴别诊断:奔豚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发自少腹,上下冲逆;而心悸系心跳异常,发自于心。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突发胸闷、气促10多天”入院,体查:气管稍右移,左侧胸廓较饱满,左侧呼吸运动减弱,左肺部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散在干性啰音。胸片报告: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60%;双肺型肺结核。西医鉴

2、别诊断:与肺部感染相鉴别,一般肺部感染有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胸片可资鉴别。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心悸心气不足西医诊断:1)、左侧气胸 2)、型肺结核中医治则:以补益心气为法,方以五味子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党参10g 白术15g 黄芪15g 陈皮5g茯苓15g 沙参20g 麦门冬10g 当归10g 五味子15g 甘草5g共3剂,日1剂(17/05-19/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 饭后温服中医诊断依据: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证属“痰湿蕴肺”,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失健运

3、,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亦为痰湿之象。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哮病、喘病相鉴别。哮病及喘病虽然也会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痰气文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鸣气吼,反复发作,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喘病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咳嗽、咳痰半月”入院。左肺呼吸消失,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约3次/分。胸部CT示。西医鉴别诊断:诊断明确,无需鉴别。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痰湿蕴肺西医诊断:1)左侧

4、胸腔积液并肺不张 2)左侧肺部炎症(三)诊治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2.西医治则:抗感染,制酸,胸穿抽液、补液等支持对症治疗。中医治则:中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法,方以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法夏10g 陈皮10g 茯苓30g 乌梅6g 厚朴12g 苍术12g 砂仁6g 桂枝10g白术15g 干姜15g 细辛6g 甘草6g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咳嗽”的范畴,证属风热犯肺,患者起居不慎,感受风热,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熬津液,故咳嗽痰黄而稠,咳而不爽;肺热津耗.故咽痛口渴。邪客皮毛,则有身热、恶风等表症;风主疏泄,故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征。中医

5、鉴别诊断:与肺痨相鉴别,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亦为咳嗽,因此须与作为疾病诊断的咳嗽相鉴别。肺雳常同时出现咯血、脚痛、潮热、盗汗、消瘦等症,结合血沉、结核菌家试验、痰液涂片、细菌培养以及X线检查,可作出鉴别。西医诊断依据:患者,男,46岁,因“咳嗽、咳痰、发热近10天”入院。查体: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胸片报告:1)、双下肺肺部感染 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西医鉴别诊断: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鉴别,一般慢阻肺病程较长,咳嗽、咳痰、气促、气喘症状较明显,每年反复发作,胸片可资鉴别。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肺部感染(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中医

6、治则:清热解毒,化痰平喘;方以桑菊饮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金银花15g 连翘10g 杏仁10g 桔梗5g芦根20g 桑白皮10g 菊花15g 桑叶10g前胡10g 浙贝5g 薄荷5g(后下)黄芩15g甘草5g共3剂,日1剂(29/4-1/5),水450ml煎至250-300ml 饭后温服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牙痈”的范畴,证属胃火炽盛,患者因风热邪毒直侵人体,引动脾胃直积热,风热与胃火交蒸,循经上冲于牙床而腐肉成脓;风热邪气侵袭肺卫皮毛则畏寒,发热;脾胃蕴热,运化失常则纳差。舌红,苔黄,脉浮数亦为胃火炽盛之象。中医鉴别诊断:与牙咬痈相鉴别,两者均发生于牙龈的臃肿,但发病部

7、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牙咬痈专指发于尽牙处牙龈的臃肿,故多出现张口困难,尽牙常呈异位或阻生;牙痈则可发于其他任何部位的牙龈处,较少出现张口困难的症状,患牙常有明显的叩痛或可有松动。西医诊断依据:中年女性,因“左侧牙龈肿痛1周”入院,有慢性胃炎病史20多年。体查:T:38,左侧面颊部明显肿胀,皮温稍高,触痛明显,口唇红干,张口受限,左侧下颏第一磨牙缺如,外侧牙龈肿胀明显,触痛明显,有波动感,轻触即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咽部充血。上腹部轻压痛。西医鉴别诊断:与龋牙鉴别。一般龋牙以疼痛为主,无局部肿胀。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牙痈胃火炽盛西医诊断:1)、化脓性牙龈炎 2)、慢性胃炎(三)诊疗计划 1、完善

8、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制酸保护胃黏膜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则:以清胃泻火,疏风清热为法,方以银翘散合清胃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石膏30g 黄连12g 知母15g 金银花15g生地黄10g 牡丹皮15g 淡竹叶10g 薄荷10g(后下)陈皮12g 连翘15g 牛蒡子15g 甘草5g共3剂,日1剂(17/05-19/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 饭后温服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口僻的范畴,证属风痰阻络,患者脏腑失调,气机失和,痰浊瘀血内生,借助肝风鼓动,则风痰瘀血上犯于面,壅塞经络,故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左眼无法闭合;风痰内阻则舌质暗淡,苔白腻

9、,脉弦滑。中医鉴别诊断:可与中风病鉴别。中风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喝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中风病常留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而本病醒后如常人,无后遗症,且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情形相似。必要时行肺电图、头颅CT以资鉴别。西医诊断依据:中年男性,因“左侧面部麻痹,口角右歪1周”入院,发现血糖升高4年。体查:左侧额纹变浅,左眼无法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指尖血糖:18.6mmol/L。西医鉴别诊断:中枢性面瘫。一般中枢性面瘫多为脑梗塞或脑出血所致,患者除口角歪斜及鼻唇沟变浅外,无额纹变浅,多伴有一侧肢体乏力,进食有呛咳,头颅CT检查

10、可发现梗塞灶或出血灶。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口僻风痰阻络西医诊断:1)、左侧面神经炎 2)、2型糖尿病(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扩管改善循环,营养外周神经,控制血糖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则: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法,方以化痰通络饮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半夏10g 白术15g 天麻15g 陈皮5g茯苓15g 钩藤20g 丹参15g 香附15g大黄10g 胆南星5g 赤芍10g 鸡血藤15g甘草5g共3剂,日1剂(13/5-15/5),水1000ml煎至250-300ml 饭后温服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证属痰湿蕴肺,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

11、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气促;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亦为痰湿之象。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哮病、喘病相鉴别。哮病及喘病虽然也会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痰气文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鸣气吼,反复发作,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喘病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西医诊断依据: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4天”入院。,呼吸较促,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西医鉴别诊断:与肺脓肿鉴别,可有咳嗽,发热,全胸片,胸部CT可鉴别。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痰湿蕴肺西医诊断:肺部感染(三)诊疗计划

12、1、完善相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平喘、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则:中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法,方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法夏12g 陈皮12g 茯苓15g 橘红15g 厚朴12g 紫苏子15g 莱菔子15g 白芥子10g苍术12g 甘草6g共3剂,日1剂(14/5-16/5),水800ml煎至250-300ml 饭后温服。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呕吐病的范畴,证属湿热中阻,患者饮食不节或其它原因,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结于肝脾,气机阻滞,湿热熏蒸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吐;湿热下侵膀胧则小便黄,湿热阻滞肠道则大便粘滞不畅;舌苔、脉

13、象均为湿热中阻之征。中医鉴别诊断:与反胃相鉴别,反胃又称“翻胃”、“胃反”,是指食物入胃,不能纳化而复吐出的病证。临床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呕吐多为食已即吐,或不食亦吐,吐无定时,吐出食物或痰涎清水。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嗜酒20年,胸闷1小时”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西医鉴别诊断:肝癌:腹胀、纳差、黄染,查体可触及肿大肝脏,质硬、表面粗糙,压痛,甚至出现腹水,腹部B超多能鉴别。中医诊断:呕吐痛湿热中阻西医诊断:1)酒精性肝炎 2)腰椎间盘突出症(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保肝、降酶,改善循环及其他对症

14、支持治疗;中医治则:以清热祛湿,和胃止痛为法,方以清中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半夏10g 藿香15g 黄连10g 黄芩10g茯苓20g 栀子10g 蒲公英30g 苏叶10g陈皮5g 枳壳10g 木香5g (后下)葛根30g甘草5g共3剂,日1剂(16/5-18/5),水1000ml煎至250-300ml 饭后温服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突发胸闷、心悸1时多”入院,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悸”的范畴,证属心脾两虚,患者常年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脏腑失养,心气亦虚,气机阻滞则导致胸闷;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周身失养则倦怠乏力;心血失养,血不养心,心神失守则见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弱亦为血亏之征。中医鉴别诊断:与奔豚鉴别。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发自少腹,上下冲逆;而心悸系心跳异常,发自于心。西医诊断依据:青年男性,因“突发胸闷、心悸1时多”入院。体查:精神较紧张,心界叩诊不大,心率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