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 色彩与光影的变奏 主讲:胡胜,,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有统计显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而2009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贡多拉,,,,,,周庄,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苏州水巷,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该派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吸收尼德兰美术的油画技法,偏重色彩和感觉效果,画面绚丽,构图新颖 从15世纪中叶起,许多宗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出现了浓郁的世俗化色彩,画面上追求欢快、激情和狂热的调子威尼斯画家笔下的圣母和天使,往往是一些穿着华丽、肌肤圆润的上层妇女形象这种追求享乐的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绘画风格,称之为威尼斯画派这一画派中杰出的代表有贝利尼、提香、乔尔乔奈、丁托莱托、委罗内塞等意大利地图,,威尼斯画派的历史成因,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波河河口外海滨地带。
公元687年建立共和国,14-15世纪取代热那亚成为地中海岸最大的商业中心,加之贵族共和制政体的实行,使市民长期过着和平、安定和富足的生活 艺术家较之意大利其它地区享有更多的创造自由 尼德兰画派的油画技法、曼特尼亚为代表的帕多瓦画派的风格和来自东方的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的绚烂典丽的图案纹样的影响威尼斯画派艺术特色,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后期活跃在新兴城市威尼斯的画家组成的美术流派艺术特色表现为:色彩华丽,造型生动,世俗享乐的基调明显,并且善于把诗意的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华丽优美的艺术效果前期以乔尔侨内、提香等人为代表,后期出现了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 画家在绘画时注重色彩,色彩丰富且富于变化,他们重视对自然风光景色的描绘;画女性多于男性,也画天使、基督和圣母,但作品中没有显露出受难的惨状和悲伤的面容,画面中人物体态丰润,衣着华贵,皮肤细腻而洁白,被视为理想化的人物;威尼斯画派的另一特点是装饰性强15世纪威尼斯绘画的特征,反映着威尼斯社会当时人们一般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倾向于寻求欢乐、狂热和激情,宗教的训诫性比较少,即便是宗教题材的作品,也充满着对于人间生活的美满想象力,色彩大体上趋于饱满、丰富和多调子,并具有一种抒情的意味。
威尼斯画派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充分显示现世生活的一切美好享受人文主义的审美观是一种人性解放的审美观,它是在普遍的群众渴求中孕育出来的十六世纪威尼斯派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威尼斯画派的作品显示,画家不太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轮廓线,他们更多强调追求色彩和光线的细微差别从一开始起就具有温和的抒情风格而使之与佛罗伦萨传统大相径庭 该画派同其他画派来说是一个最具特色的画派,它是一种新兴的、以色彩表现为根本的绘画艺术流派该画派反映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其画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但大多借宗教神话题材,描绘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 早期:贝利尼父子雅各布·贝利尼 贞蒂尔·贝利尼 乔凡尼·贝利尼) 盛期:乔尔乔内 提香 后期:丁托列托 委罗内塞,,贝利尼是威尼斯绘画派的创立人,并使威尼斯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他创新了许多新的题材、在绘画形式和配色上带给大众新的感受,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另一个新的境界众神聚宴 乔凡尼·贝利尼 (1427—1516)意大利 1514年 170cm×188cm 布 油彩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阳光灿烂、风光明媚、欢悦明朗是威尼斯画派的主要特点。
《众神聚宴》中表现了这种欢快而令人神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画面作者贝利尼是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对威尼斯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着深切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欢快精神的向往,及对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憧憬,借神话传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里,《众神聚宴》是现实人生的聚宴,是威尼斯和平宁静、欢乐祥和生活的转喻,它折射出威尼斯人享受人生、自由狂欢、无拘无束的社会风尚,展示了美丽的生命诗意和彼岸世界的诱人图景贝利尼(1427—1516) 《神殿献基督》,《裸女照镜 》贝利尼 1515年 布上油画 62×79CM 现藏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圣母子》 贝利尼 1480年木板油彩88.9×71.7厘米 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乔凡尼.贝利尼 《牧场圣母》,《罗列达诺肖像 》贝利尼 油画 1501年 61.5×45厘米,,乔尔乔内——(1477-1510),乔尔乔内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早年师从威尼斯画派创始人贝利尼,后来发展了老师的成就其作品构图新颖,色彩柔合具有丰富的明暗层次,情景与人物配合和谐这一画风直接影响了提香及后代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内的主要贡献:,他首次在画布上采用油色及柔性树脂作画,通过光线与色彩的美妙结合,使作品产生出优雅的抒情性和牧歌式的田园意境。
杨·凡·艾克 油画鼻祖) 乔尔乔内的艺术成功之处在于始终致力于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一种诗哲的意境,他突破了传统上人物奴役景色的画法,使绘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人景难分的高妙境界深禀音乐天分的他,融入作品一种莫可名状的恬淡灵性,呼唤着田园牧歌式的情感回归,这一点是同时代的画家的作品中所不具有的乔尔乔内(1477—1510 ) 《暴风雨》神秘画家 西方绘画中第1幅风景画杰作,乔托 逃往埃及,乔尔乔内代表作是《暴风雨》(约1505)和《三位博士》(约1510)前者完全把人物从属于风景的描绘,因此被认为是西方绘画中第1幅风景画杰作画家力求表现出在遥远天边暴风雨已经来临,而眼前则是山雨欲来、溪水林木浸润著奇妙的光与色的景象,烘托出音乐般的丰富而协调的气氛(据说乔尔乔内亦精于音律)此画仅在前景溪水边描绘2个人物,靠近画幅左边的是一持矛伫立的士兵,右边则有一哺乳的裸体妇女,含义至今不明近年有人以X射线探视图左的士兵像,发现此处最初画的亦为裸体妇女,以后才改画为武装士兵这样大幅度的改变,表明画家原意无涉于人物故事,艺术表现已完全集中于风景的描绘和气氛的创造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它开创了西方绘画中历久不衰的一个题材:裸体的躺卧着的女神像。
乔尔乔内是进入黄金时代的第一位杰出的画家从他的代表作《沉睡的维纳斯》来看,非常明显:作者是借着维纳斯女神的庇护表现一种高雅的世俗情趣,一种人体的优美和谐与大自然的优美和谐的统一,一种人体美对自然美、艺术美对生活美的升华女人体在这里被描绘的细腻而具体;姿态松弛而自然;肌肤丰满而柔润;线条流畅而优雅这美妙和谐的女人体与背景起伏多变的山丘、山峦、村落、民宅、树冠、彩云以及被褥褶皱的曲线、弧线、折线形成了和谐的呼应和反差的对比,画面所有的一切巧妙地构成了优美、舒适、安逸、恬静的视觉交响虽然,这幅画的风景部分作者还没有画完就不幸去世了(风景部分由他的师弟提香完成)可是,从画面的构图意识,从作者已经完成的其他作品(如《雷雨》、《田园合奏》等)来看,他的师弟提香完全可以判断--作者试图把大自然作为体现人体自然美、和谐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这幅画,沉寂日暮的自然状态好象正是酣睡入梦的维纳斯,不知是维纳斯已溶入了自然的怀抱还是自然溶入了维纳斯的梦里……这也许正是原作者乔尔乔内的本意乔尔乔内 《田园合奏》又名《乡村音乐会 》,《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是乡土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不仅表现了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探索,还反映了16世纪以来威尼斯绘画风格的审美理想。
这件作品先是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人心灵交流的幻境,充满神秘的诗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般向往 充满阳光的乡村风景中,两位衣着华丽的年轻音乐家和两位体态丰艳的健美女神在乐器伴奏中欢乐,将人们引入恬静的诗意境界,宛如一首人生颂歌,赞扬世俗生活中人性人情和爱之美画面将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与充满生命和谐的人体结合起来,体现了乔尔乔内人文主义的精神乔尔乔内擅长用清新、晶莹的各种浓淡色彩塑造人物,他的轻快细腻的笔触具有充分的造型表现力画中色调运用均衡的冷暖色,配置得恰如其分;色阶的交替变化,华丽而流畅,柔和而有层次感;光线的布置,明暗交错,呈现温暖的金色调,给人们以感官的审美享受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乔尔乔内《田园合奏》,基督与受骗女子,乔尔乔内 《三圣贤》,《三位博士》则取材于传统的宗教故事,即传说所谓基督降生后前来朝拜的东方贤人乔尔乔内并不表现任何与朝拜有关的情节,只刻画三僧面壁论道和沉思冥想的情况,因此也称此画为《三位哲学家》画中三僧分别表现为老、中、青三代,前两人站著交谈,后者则坐著沉思,三人皆仅据画幅右半部,左半部大胆地表现为幽暗山崖的一角,远景可见一片夕阳余晖中的山林村舍。
人物姿态皆有特色,尤为杰出的是黝黑岩石和夕照远景的表现,这样大胆而又和谐的用色在文艺复兴绘画中尚无先例,也大大超过了他的老师贝利尼的水平,开辟了威尼斯画派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特点,提香(1490-1576)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画家是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并受乔尔乔奈的影响提香以长寿著称,至少活到了九十岁上下提香作品的艺术风格,早期(约1500-1518):保持着“乔尔乔内式的宁静” 1518-1530:画风趋于多样化,注重“运动”和“激情”作为构图的基础,以明确与辉煌的戏剧性的色彩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并将这种手段与崇高的主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或洋溢着豪迈的乐观主义情调圣母升天690 360,这一幅《圣母升天》是在提香为圣玛利亚•代•弗拉里教堂画的祭坛画,可视为威尼斯文艺复兴风格中最伟大的经典之作该画尺寸上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祭坛画,其宏大的气势与完美的处理使威尼斯无论在规模和成就上都可与佛罗伦萨和罗马并驾齐驱 画中描绘的是圣母复活、升入天堂,上帝俯身迎接的喜乐场面整个画面分为三部分,一反罗马惯用的直线形严肃构图,生动而不失庄严画幅中央的圣母衣袂飘飘,身躯矫健,在活泼的小天使的簇拥下扶摇直上,仿佛为一种激情所驱使,张开双臂接受来自天国的拥抱。
地上的圣徒们仰首观看圣母升天的奇迹,似乎有一股向上的力量要引领他们去追随升天的圣母位于画面最顶端的上帝则通过鹰一般下冲的形象将这股上升的运动合并留存在画面中上帝与小天使美妙的弧度构成一个圆,而圣母正好位于圆的中心,上帝与圣徒的两股力量即交汇于此,从而整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又兼具理想化的和谐 画面色彩温暖富丽、光华灿烂圣母身着红、蓝二色长袍,美丽和谐又充满象征的含义,身后的万丈金光使她那单纯的形体具有一种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在她身上,大地、肉体与生命的起源获得了胜利,我们再也看不到一丝禁欲主义的影子画面的顶端则因为离眼睛很远,仅以粗勒的手法勾画,笔法疏朗生动,上帝身边那位天使的头部只用了最简单的几笔便勾绘出了神奇的逆光效果这样一种奔放的手法也体现了提香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信仰 该画在威尼斯绘画中具有里程碑的性质,它超大的尺寸、强烈戏剧化的构图以及其中体现出的对人性的赞颂一度震惊了当时所有的人,以至于委托他创作这幅祭坛画的修士们几乎想拒绝接受,不过他们后来终于改变了主意并且提香死后就埋在陈列了这幅巨作的弗拉利教堂中维纳斯的节日,提香《天上爱与人间爱》 美狄亚与维纳斯的相会,提香 意大利 1515年 118X279厘米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描绘的是美狄亚与维纳斯的相会,裸体的维纳斯劝她身旁的美狄亚去协助伊阿宋盗取金羊毛,但从画面情节来看这种说法又很不确定,所以内容至今未定。
此画是提香描绘女性美创作的早期作品,这一阶段是他陶醉于乔尔乔奈的风格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在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