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895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主 讲:西华师大龙汉武时 间:2006年8月5日上午对 象: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班主任一、“问题学生”的界定中学生大多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青春期,这一时期,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将使家长的管制做法、家长的权威渐失效力;另一方面,他们自以为成熟的一些想法实际上依然相当幼稚,某些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观念,往往被他们错认为是能显示自己独立性的标志而不加批评的接受,其最终后果便有可能造成问题行为,如早恋等。1、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一个特殊的概念,既有别于违法犯罪行为,又有别于偶尔的错误行为,是中学生屡教不改的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常见的问题行为包括厌学、违纪、欺侮、逆反、

2、小偷小摸、离家出走、酗酒嗜烟以及性越轨等。这些问题行为的产生前往往出现以下征兆:厌恶学习;有逃课至逃学现象发生;服装打扮追求华丽,缺少学生味;偷偷摸摸打电话;放学无所事事的逛街,或逗留于热闹的公共场所;与不良群体、坏人交往;回家很晚;晚间活动增加,却没有好的理由;说谎现象严重;偷偷摸摸吸烟喝酒;出入舞厅;与家长无话可谈;在用钱方面有问题;冲动和暴力倾向明显等等。以下四类学生往往会产生问题行为:一是孤独者。这里指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独来独往,不热衷于团队活动,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学生。这类学生或因性格内向、孤僻所致,或因生理有缺陷、自卑感强,不愿合群。他们易患心理疾病,教师应加强接触,适时提供帮助。

3、二是突变者。这里是指情绪、仪表等突然发生明显变化的学生。这类学生中,衣着、发型等突然发生变化,变得注重打扮的学生,往往有早恋倾向,教师要适时了解,及时匡正,妥善处理;情绪突然低落、沮丧,背上了沉重思想包袱的学生,往往是家庭发生了变故,或因父母离异,亲人离散,或因家庭成员病重、辞世,教师要及时探明原因,予以关心和帮助,使学生走出挫折的阴影。 三是染俗者。这里指与社会青年交往过多,已染上吸烟等不良习气的学生。这类学生重江湖义气,有诸多不良习气,逆反心理强,自暴自弃,教师要有耐心,反复引导,不可嫌弃。 四是突出者。这里指在班集体中,所处位置较特殊的学生。有的是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 “ 头儿 ” ,这

4、种学生活动能量大,教育得法,可以带动一批人,反之,具有较强的对抗性,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被动;有的是身份较特殊的学生,如校运动员、合唱队员、舞蹈队员等,他们常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活动空间,其中一些人凭着自身的条件,常发生违纪行为,这需要教师进行特殊教育。2、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学习态度和心理等任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或问题行为的学生。他常常会伴随有问题行为的发生。与平时大家讲的差生、后进生、特别生等很相近,一般的问题生成绩都不大好,但散漫、好动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问题生。要说明的是:这些问题学生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慢性的、持久的心理疾病,只是适应不良而导致的。目前常见

5、的问题学生有五大类:一是厌学型。学习成绩、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但品德方面无问题。二是纪律型。不守纪律、不参加集体活动、与教师冲突、经常迟到早退等。三是品德型。赌博、小偷小摸、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诚实、性越轨、不孝敬父母等。这类学生大部分是边缘学生(一只脚踩在校内,一只脚踩在校外),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四是心理障碍型。自闭、忧虑、多疑、无法沟通、恐惧、退缩、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等。这类学生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难以发现,成绩多数不好。如:攻击别人,看是纪律问题,实际上是恐惧,控制不足自己,实际是心理问题。五是“好学生”型。双重人格、自我消失(带着面具活着)、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能力差。突然

6、闯大祸,具有隐蔽性。二、“问题学生”的成因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日益得到重视,但同时也由于不当的教育方法而导致很多遗憾自杀、变态、暴力伤害等已屡见不鲜,学校的问题学生日益增多,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已迫在眉睫。就此,记者采访了广西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国安,他认为:问题学生的产生,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都有责任。由于部分家庭教育方法单一,或对孩子溺爱,或管教子女简单粗暴,或家长本身言行树立了不良榜样,使成长中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教。一些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上有偏差,重智轻德,片面强调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现象给未成年人以巨大的冲击,加上适合

7、未成年人成长的娱乐场所严重不足,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又屡禁不止,这些都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于是“问题学生”的产生有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因素。1、社会因素(1)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促使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尺度。特别是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更是在孩子接受启蒙教育之初就逼着孩子为考双百分、排头名而拼命。他们漠视孩子的心灵,一味地要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孩子为了取悦于父母,也不断地压抑自己,努力迎合,尽管早已不堪重负,但还是未能让父母满意,父母给他们的只有批评、呵斥,得到的也只有你不如其他孩子强的暗示,他们的自信心被一点儿一

8、点儿地吞噬掉,不再有旺盛的求知欲,而是无奈的、被动的为父母学习,但父母并没有从孩子的变化上捕捉到危险的信号,反而变本加厉地给以斥责、打骂,打来骂去,问题出来了,孩子的心冷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就是无奈+痛苦,他们常常发出郁闷的呐喊好累啊!如果在此时,家长,特别是老师能及时地正确引导,大部分孩子能走出心中的阴影,健康地成长而做好这类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赏识教育无疑是一副灵丹妙药。(2)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各种思潮相互交错激荡,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缺失、价值取向偏移、理想信念迷茫。众所周知,世界的文化体系到处笼罩着厚重的“西方中心主义”迷雾。在网络所能及的范围

9、内,西方文化的维护者在网上散布消极、迷信、黄色等信息,利用网络垃圾毒害学生,诋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意识形态领域的“世界大战”愈益激烈。这种斗争虽然不象真枪实弹那样为每个人所感觉,但这是文化扩张和侵略,可以削弱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动摇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导致学生道德责任的下降、道德人格的缺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3)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蓬勃生机,也带来了部分文化市场的畸形发展。一些负面影响不仅助长了社会风气败坏,引诱人们堕落,尤其对学生毒害很深,销溶了家庭、学校的正面教育,降低了教育功效。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育人工作。但学

10、校教育中仍然存在影响育人的不利因素。(1)理论的说教与现实的反向和脱节。通过报告、宣讲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影响和转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教育的经常性工作。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出现学校的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反差巨大,比如我们倡导为人民服务,可社会上利己主义盛行;要求讲正气,可社会上歪门邪道猖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就对学校教育产生不信任感。(2)“一手硬,一手软”的功利化倾向。部分高校重智轻德,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这种“一手软,一手硬”的功利化倾向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或者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公众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

11、导致部分学生道德品质低下、法制观念不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等。(3)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学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而明确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分层次和更有针对性的目标,长期未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特别是部分学校无暇顾及学生个性发展,一些课程也常常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育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就事论事,重处理轻预防,常常是“马后炮”。(4)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急需加强。问题生是麻烦、矛盾的制造者,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班主任要对问题生进行诊断、治疗,就需要有较高的专门知识、能力,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尽量将其培养成知识型、专家型的队伍。3、家庭因素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

12、本“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社会经济的成熟,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物质选择的享受,中国的家庭由多子女向独生子女转变。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开始渐渐丧失以往因为能为家庭做贡献所带来的自豪与自信,取而代之的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与孤独感。(1)中国家庭教育的三大变化:一是家长的心态变了。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少数民族最多只允许生两个),使这代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自己承受过的苦难,则转化为强烈的补偿心理和惧怕心理,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四过: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致使这代孩子普遍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二是孩子成长的

13、环境变了。由“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孩子对成人依恋心理在加大,矛盾也在加大。三是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向成人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信息是“这个家庭的生活温饱不需要你操心,你只要学习好,不给我惹麻烦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在家庭中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也没有发言权,剩下的就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这样孩子们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与责任感的机会。)摘自美国人的家庭教育(2)当前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令人担忧。一是家长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没有辅导学生学

14、习的能力,加上长期忙于工作,忙于生计。对学生的学习任其自然,放任自流,学生见家长对自己的学习不闻不问,反正好坏无所谓,也就松懈了,懒惰了,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厌学;家长看到学生学习差,也不去找原因,想对策。二是家长言行不当。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随时随地模仿家长的言行。有的学生常说,“这是我妈说的”或“我爸都是这样做的”。因此,家长言行不当,会滋生学生的不良品质。三是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家长的管教容易走上两个极端,由于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太阳、月亮,家长一味迁就,溺爱,致使部分学生只懂享乐,不知奋斗,学习中

15、缺乏信心、耐心、进取心;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不懂教子之道,信奉不打黄荆教不成人的古训,将学生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处置,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或成绩下降,轻则责骂,重则拳脚。孩子为了逃避,学会说谎,不诚实,逆反心理重,与家长作对,不爱学习,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自己,最后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越变越差。四是残缺家庭影响,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单亲家庭,父母在外,留守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以及父母离异。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微乎其微,主要精力用在其他方面,有的放任自流。隔代的教育容易惯坏、宠坏孩子。(特别值得一提的: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随着离婚率逐年攀升,孩子失去了“家

16、”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行为反叛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五是.家长依赖心理严重,有的家长认为家长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至于学习,那是教师的事。学生上学以后,就该由教师来负责,根本不重视与学校教师沟通和协作,不与孩子交流,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孩子出了问题,也不检讨自己。4、学生个人因素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因素相对于中学生个人来讲是客观因素,是外因,外因虽然对学生起着重要影响,但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部影响的个体,而是作为能动主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的,任何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于是学生个体因素也是产生“问题学生”的重要因素。(1)中学生正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青春期。处于这一“危机”时期的学生,生理上日趋成熟,而心理方面又有极大的变化和发展,身心两方面的迅猛变化给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