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833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 自杀行为包括自杀观念、自杀威胁和自杀企图。近20多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和青少年自杀及自杀死亡率有所上升。在美国,到1980年儿童及青少年自杀死亡已成为这一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与成人的自杀情况相似,青少年自杀以男性较多见,采用的方法亦较危险,如枪击、自缢、服毒、煤气等,且大多伴有精神障碍。相对而言,少年儿童的自杀容易被发现,能及时预防死亡的发生。 一、自杀的流行学 英联邦统计数字表明,青年自杀率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上升了3倍,1955年美国1014岁儿童自杀成功率已从1955年的0.3/10万上升到1975年的0.8/10万

2、,从20世纪50年代的2.7/10万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9/10万,且以男性占绝大多数。引起青年人自杀率上升的因素很多,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青年抑郁症发病率的上升与自杀率的升高呈正相关。 有关青少年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尚不清楚。从医院及其他意外事件中统计得出,自杀未遂少年儿童约为1.3%,青年约为3.4%。然而,在包括学校的一般调查资料表明,真正的自杀未遂率约为1%。当然,自杀、自杀未遂和有自杀意念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人发现,在正常青年人群中,17%的女性及20%的男性曾有过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但只有极少部分实施自杀行动。 1.年龄和性别因素研究表明,自杀的发生与发育成熟与否有关,10岁以下

3、儿童自杀不常见,18岁至24岁青年自杀率达最高峰。青少年自杀最危险的年龄阶段是中学毕业未能考入大学时,或者是首次求职未遂时,此时因遭受挫折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家庭或社区支持系统的帮助而采取“一死了之”的手段。其中2/3的自杀者年龄在2024岁,30%为1619岁,仅约8%的自杀者年龄小于15岁。 在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一性别差异与西方文化和社会因素有关。例如,在英联邦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中自杀青年男女之比为31。澳大利亚自1981年以来青少年男性自杀死亡人数是女性的两倍;英国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男性自杀率在不断上升,而同期

4、的女性自杀死亡率却有所下降;美国19501980年的30年间,1519岁青年男性自杀率也在上升。而自杀未遂在青少年中的性别比例恰恰相反,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解释可能是男性一旦发生抑郁,所产生的挫折感、失败感和悲观情绪往往是具有非常大的不可逆转和无可挽回的内在体验,同时男孩不像女孩那样常去寻求帮助或求医,而是倾向于走极端和采取危险的方式,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干预的机会。 2.自杀方式一般来说,自杀死亡者比自杀未遂者所采用的自杀方式更具危险性。在英联邦国家青少年男性自杀者中以自缢、刎颈、一氧化碳中毒较多。在美国,青年自杀以用火器为多,用手枪自杀成功率较高,少年儿童多采用自缢方法自杀,采用一氧化碳中毒这

5、种自杀方法的人较少,在儿童及青少年女性自杀者中,利用此种方法的占1/3,14岁以下的儿童少见。药物滥用是英联邦青年成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超过50%的青年自杀者伴有物质滥用。药物滥用人数增多可能是自杀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过量服药是自杀未遂者常采用的方法。近年来发现,在男性青少年多次自杀未遂者中,酒精滥用比例上升,在自杀前他们通常大量饮酒。青年酗酒者通常在20周岁之前即开始饮酒,且其中抑郁症发病率是同龄人的3倍,自杀未遂是同龄人的4倍。在我国儿童自杀的方式有:跳楼、上吊、撞车、刺伤和烧灼等,女孩服毒较多。 二、自杀的可能原因 研究表明,精神和心理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青少年自杀者中

6、有1/22/3伴有情感障碍(偶尔为双相情感障碍)。在少年儿童自杀者中有1/5是因为恐怖障碍。 Brent等(1988)研究了19841986年间美国宾夕法尼亚洲Allegheng县1319岁的自杀患者共27例,其中25例(92.6%)患有某一精神障碍,诊断为重性抑郁者占41%,心境恶劣为22%,6例(22%)可能为双相障碍,其中2例死亡时为“混合状态”,4例为抑郁状态。诊断为药物滥用者占37%,品行障碍为22%,注意缺陷障碍为26%。 Marffunen等(1991)在芬兰统计了为期1年的所有自杀者资料,发现1319岁的青少年自杀者共53例(占3.8%),50例患有精神障碍,其中51%为抑郁障

7、碍,30%为酒/药物滥用障碍,人格障碍诊断17例(占32%),其中11例为主要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6例(1.7%),9例诊断反社会人格障碍或品行障碍中7例同时有酒/药物滥用史,6例伴抑郁障碍,5例合并两种诊断。适应障碍诊断11例(21%),其中8例(15%)考虑此障碍与自杀密切相关。 美国学者认为自杀及自杀未遂的儿童及青少年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抑郁症状,在青年女性中多见;第二,物质滥用(酒与药物),可以降低判断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第三,品行障碍,在男孩中多见,特殊的临床研究表明,目前儿童损害生殖器致自杀未遂率有所上升。 自杀及自杀未遂者一般伴有心理适应能力差及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

8、绝望感受频繁出现,既可为情感性障碍的一部分,又可为其本身固有的想法,甚至可以是致命行动的预示;第二,冲动是自杀未遂行为的普遍特征;第三,常有社会适应困难。另外,在少年儿童中学习困难致自杀也屡有报道。 三、与自杀相关的环境、社会及家庭因素 1.突发因素引起自杀的突发性事件很多,其中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与父母敌对、司法纠纷、药物滥用、被强奸、亲人的丧失等。 2.家庭因素自杀行为的发生经常是因为反对家庭束缚及社会控制。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破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及家庭冲突、家庭暴力及谩骂。在有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家庭中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包括:情感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自杀行为。 3.社会媒介影响较

9、多的研究证实,导致情绪扰乱者自杀的因素之一是新闻媒介对自杀典范的宣传。宣传自杀案例无疑是自杀的“天然广告”。这类宣传可导致举棋不定者下决心自杀或采取其他手段。例如有研究发现,在美国纽约,电视里播放有关自杀的故事后710天,少年自杀人数上升6.9%,而同期成人自杀率仅上升0.5%。Phillips登记纽约时报第一版自杀故事出现的情况,结果发现报纸刊登自杀故事后不久自杀者显著增多。Phillips称这种故事后自杀上升为“维特效应”,即自杀故事可激发模仿行为。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问世后,导致不少青少年模仿自杀。因此,传播媒介宣扬自杀故事后自杀率增高,宣扬得越多,自杀者越多;而自杀率上升的地理区域仅限于

10、自杀故事波及的地方。 四、自杀的预测及预防干预 在自杀之前很少有特殊的先兆症状或体征。研究报道所发现的一些联系其实亦普遍存在于一般人群中。因此,对自杀的预测较困难。研究表明,青少年有下列特征者自杀风险较高:第一,严重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尤其是双相型)和曾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第二,有高度自杀意念者;第三,以前曾有故意自伤者;第四,不合作及不服从治疗者;第五,既往有自杀史并多次寻求帮助者;第六,新近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者,尤其是经历过亲人丧失者;第七,孤僻离群和心理适应困难者,特别是高度绝望者。 有关自杀的预防,国内这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在美国,一个重要的自杀预防措施是在普通学校开设有关课程

11、,目的在于对这个问题有高度警觉性,希望学校工作人员能评估出哪些青少年有自杀风险。这门课程也能提高青少年的应付能力。然而,Shaffer提出,在一般人群中预言青少年的自杀风险,往往会适得其反,它就像在普通事件中预言其他罕见事件一样。 另外,如前所述,自杀者大多合并精神障碍,尤其是情感障碍及物质滥用。因此,有人认为精神科治疗是最好的一般性预防措施。自杀预防的主要措施就是治疗潜在的精神障碍。 对有自杀意念的人进行干预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可能进一步采取自杀行动。自杀干预前必须全面了解和评价有自杀意念病人的有关诱因及寻求帮助的动机,同时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还需评价病人自杀或自伤的危险性,如危险性甚高

12、,可考虑精神科会诊,甚至住精神病院治疗。采取社会和家庭支持及认知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法,让自杀病人认识到自杀不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并非目的。因为绝大多数有自杀意念者是因为面临生活逆境不能解决时才选择自杀的,但如果有解决目前逆境或危机的其他方法,可以避免自杀。因此,围绕这一改变认知的前提,可以采取:交谈疏泄被压抑的情感;认识和理解危机发展的过程及与诱因的关系;学习问题解决技巧和应对方式;帮助儿童及青少年建立新的生活天地。 总之,目前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同道们需要继续探索有关自杀的风险因素。尤其要留心与自杀共存的两个主要现象:第一,酒及药物滥用;第二,严重的情感障碍和适应障碍。 KKME医学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