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第十三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2194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 第十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学 第十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 第十三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 第十三章 1、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供求均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列不属于 其局限性的是( )。 A. 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B. 是中央银行利率 C.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 D. 调节作用有限 正确答案是:能避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2、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 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 )。 A.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B. 道义劝告 C. 采用信

2、用配额 D. 规定利率限额 反馈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道义劝告 4、保持( )稳定是保证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A. 利率 B. 币值 C. 汇率 D. 国际收支 正确答案是:币值 5、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 Q 理论,归属于( )。 A. 汇率传导论 B. 信贷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金融价格传导论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 6、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越性有( )。 A. 主动性强 B. 灵活性强 C.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D. 影响范围广

3、 E. 告示效应强 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主动性强, 灵活性强,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告示效应强 7、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 )。 A. 采用信用配额 B. 不动产信用控制 C.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D. 规定利率限额 E. 直接干预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 采用信用配额,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限额, 直接干 预 8、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 不动产信用控制 B. 消费信用控制 C. 优惠利率 D. 预缴进口保证金 E.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知识点

4、提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 不动产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保证金, 证 券市场信用控制 9、1994 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 标主要包括( )。 A. 货币供应量 B. 信用总量 C. 商业银行贷款总量 D. 同业拆借利率 E.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货币供应量, 信用总量, 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 10、货币政策目标包括( )。 A. 金融稳定 B. 充分就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E. 稳定币值 知

5、识点提示:货币政策的目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币值 11、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优点是可测性和相关性都较强,但抗干扰性 较差。 对 错 知识点提示: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的答案是“对”。 12、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称之为行动时滞。 对 错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时滞。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答案解析:是外部时滞。 正确的答案是“错”。 13、货币传导论认为,货币政策操作以后,传导主要是通过金融资产价格和信贷 渠道完成。 对 错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答案解析:货币传导论认为主要通过货币量的变化传导。 正确的答案是“错”。 14、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两个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此消彼 长的关系;但是,自然律假说反对这种观点,提出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并不 矛盾。 对 错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的答案是“对”。 15、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利率是零或负值为基本特征。 对 错 知识点提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 答案解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货币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 正确的答案是“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