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121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海龙——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讨背景: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2、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人们也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

3、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为什么要研究核心素养 我们一直在说“要终身学习”,那么,对于中学教育来说,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能够具有终身学习的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

4、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首先是对理论的学习,研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材的联系;(图片)其次是对于核心素养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主要是研究课堂导学的设计(图片);再次,是对核心素养具体实践:示范课的研讨。(图片)我们的收获和感悟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其中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

5、素养的基础和支柱,而生命观念形成的过程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两者互为倚重。理性思维是科学探究的内涵,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责任意识与义务。针对这四个方面,我们生物组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践探究,下面,我以理性思维为例,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体会,再以一节课的导学的设计,说一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包括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拟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形成习惯:重复才能形成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

6、生提供更多重复的时间与机会。崇尚: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形式更多样化;更重视科学史、科学家传记等教学内容。运用方法:教材必然增加针对性的栏目与活动,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具可操作性。审视或论证:对学生素养的考查应该是分级别的。生物学社会议题:课堂教学是具有延展性的,教学中应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问题。 三维目标与学科素养的关系三维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在学科素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可见,学科素养是将三维目标进一步融合并升华,使教育更具操作性。比较与分类:比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目的,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以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分类是根据对象

7、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把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是分类的基础,只有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类分为“分”和“类”,“分”的依据是对象的不同点,“类”的依据是对象的相同点,分类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局部,对部分或局部分别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与分析相反,是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发展,分析之后要进行综合,综合之后要进行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甚至相互转化。自然科学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分析,无论是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

8、还是归纳与演绎都离不开分析,分析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是思维的延续和发展。概念的形成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在个别中发现一般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式;演绎就是在一般中发现个别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式。归纳与演绎的实质表明,它们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是两个方向相反的认识方法,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从个别开始,然后扩展到一般,再从一般进一步认识个别。一些概念的形成就是归纳的结果,对这些概念进行检验和运用体现了演绎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指抽取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是指把抽象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连接起来,推及到其他同

9、类事物上去,从而归结全类事物的共性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是形成概念的重要思维方法。大多数生物学概念的形成都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抽象与概括是生物分类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建立模型:又称建模,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作出的一种抽象。生物学中的模型类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从广义来看,概念的建构过程就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概念的形成就是模型的形成过程;从狭义来看,建模是研究系统的重要方式,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统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都属于建模。批判性思维:是指具有目的性和反思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既包括阐释、分析、推理、评估、解释和自我调整等认知技能,也包括好奇、敏锐、求真等思维习性。批判性思维是探

10、究的重要工具,求证、理性、开放、灵活、正确评价、审慎作出判断、愿意重新考虑并作出调整,是批判断性思维的特点,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特点。 学科素养的考查 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应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具有科学课程的共同特点,即注重证据和逻辑。对证据的选择、分析和判断是理性思维的结果,逻辑推理既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也是理性思维的要求。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推理能力,重要性超越了学生所需要获得的知识,是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直接表现,必须在新的生物学高考中予以重视。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但是,如果过分强调 高考的选拔功能,就会对日常教学造成负面影响。目前高考录取率已

11、经超过70%,上大学是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必由之路,因此,仅为选拔而进行的高考显然违背了当前的社会环境。此外,为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应该准确地对核心素养进行分级,并确定每项素养的不同级别水平。在一份试卷中对各项素养的不同级别分别进行考查,使不同级别的核心素养都有体现,防止只测试最高水平的核心素养,这样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不同级别的核心素养的发挥。什么情况下才能真实地表现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当然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因此,高考试题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一般简单的情境达不到检测目的,因此,需要设置相对真实的情境。情境越真实越能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情境

12、可来源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可来源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可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在真实情境中考核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应该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现有生物非选择题是填空形式,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与能力考核无法推动生物学教学与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应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将填空式作答改为问答式作答,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状况和逻辑推理水平,同时可以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导学设计:免疫调节导学纲要一、课标要求具体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批注1:生命观念: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

13、观、稳态与平衡观,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简述免疫系统组成概述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解释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简述抗原和抗体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关系举例说出免疫接种举例说明过敏反应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批注2:会责任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说出艾滋病的全称说出艾

14、滋病的病原体及存在部位描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二、聚焦高考2016全国1,31(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答出两点即可)。批

15、注3:社会责任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2012年 全国卷(第32题)(11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 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3)一种病毒含有 (填“1种”或“2种”)核酸。(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 。三、导学纲要 学生课前准备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批注5: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结合课本P36页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