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071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分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分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分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分课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分课堂“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希望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核心理念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

2、on),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源自实践2013年10月,张学新向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的教师介绍了对分课堂的理念和实施设想,得到心理系教师、系主任和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014年春季学期,张学新在复旦大学心理系本科二年级的心理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课上首次尝试对分课堂,效果良好。同一学期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青年教师何玲将该模式运用到研究生一年级公共英语口语课上,也获得较好效果。星火燎原复旦和兄弟院校一些教师了解到对分课堂后,表示出很大的兴趣,9月1号,对分课堂开始网络推广,截至11月16日,对分课堂已覆盖到含香港在内的全国所有八大区域,来自51所学校59个院系的75位高校

3、教师将在本学期使用对分课堂进行84门课程的教学。从高中、中专到专科学校,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全国将有134个班级近66oo多名学生体验对分课堂的魅力。教学创新当前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大,亟需有效的方法缓解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对分课堂的思路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负担必然减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把握,做到师生“对分”课堂。学生在教师课堂讲授后,对章节内容形成基本框架,也理解了重点、难点,课后的内化吸收效率高、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学习,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解,确保能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本周课讨论上周课的讲授内容,课堂

4、讨论有备而来,这是对分课堂与传统小班讨论课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核心创新点。教学突破对分课堂使教师摆脱了其不应有的“演员”角色,而回归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这一正确定位上。教师重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对教师更尊重,教师职业成就感更强。对分课堂注重过程性学习,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普遍出现的学生考前高度紧张、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共商改革互联网对传统课堂带来很大冲击,在线课程发展迅猛。对分课堂通过调整教学流程,挖掘传统课堂的精髓,发挥其在网络时代的生命力,与在线课程交融共生

5、。 对分课堂起步在大学课堂,是否适用中小学,还需要探索,也欢迎中小学老师同我们交流。对分课堂虽然高度互动,但对班级人数没有限制,从10多人的小班,到上百人的大班,理论上都可以采用。理想情况下,教室的桌椅最好能够移动,便于分组。此外,需要教师有权力确定平时作业的占分和考核的方式。 对分课堂的实施还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有意尝试对分模式的老师,欢迎同我们联系交流。 当前大学里的一个普遍情况是,教师抱怨学生不热爱学习,学生抱怨老师不认真教书。对分课堂有可能切中问题症结,通过理顺教学模式来化解双方对立的困境,让大家看到学生们其实有积极的学习动力,而教师们其实有深刻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给中国的大学教育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