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8988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ppt 13第十三章 公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公债,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公债的基本概念,公债的功能与效应,公债负担的基本概念,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及衡量指标,公债的发行管理;了解公债的产生与发展,公债的使用和偿还,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 重点与难点: 1.公债功能与效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及衡量指标 2.公债功能与效应,公债负担,一、公债的概念,1、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借贷原则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 (1)公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2)公债是财政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公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2、公债的特征 (1)安全性;(2)流动性;(3)有偿性,第一节 公债概述,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1、公债的

2、产生 现代意义的公债制度是在封建社会末期 2、公债产生的条件 一是财政支出的需要; 二是借贷资本的存在,3、我国公债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2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第二阶段,1953年1958年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阶段,1959年1980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第四阶段,1981年1987年 ,摊派性“国库券” 第五阶段,1988年现在 ,建立了公债流通市场,三、公债的分类,1、按发行地域分类 国内公债 国外公债 2、按债务主体分类 中央公债 地方公债 3、按发行期限分类 短期公债 中期公债 长期公债,4、按债券的市场流通状况分类 上市公债 不上市公债 5、按发行

3、对象分类 货币公债 实物公债 折实公债 6、按利率的确定方式分类 固定利率公债 浮动利率公债,第二节 公债的功能与效应,一、公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二、公债的效应,1、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发行公债引起了利率的变化,使得一部分私人信贷被挤出的效应。(公债刺激利率上升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随资金供求弹性的大小而不同,2、货币效应 是指公债发行所带来的货币变动。(公债发行对一国货币供 给的影响) 一是改变货币流通的结构 二是扩大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a) 供给弹性小 产生挤出效应,(b) 供给弹性大 挤出效应不明显,(c) 供给无弹性

4、挤出效应最大,第三节 公债负担与规模,一、公债负担 二、公债规模,一、公债负担,所谓公债负担,是指由于公债的发行、流通、偿还等给国家和国民造成的利益损失和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公债负担的类型,1、从公债偿还看 直接负担 间接负担 2、从公债性质看 货币负担 真实负担 3、从发行地域看 内债负担 外债负担,二、公债规模,公债规模是指国家负债的总水平,包括当年公债发行规模、历年公债累积总规模和尚未归还的公债总规模等。,1、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社会应债能力 (2)政府偿债能力 (3)公债的使用效益 (4)其他因素(社会供给结构、出口创汇能力等),2、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1)公债依存度 (2

5、)公债偿债率 (3)公债负担率,(1)公债依存度 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年度财政支出对公债收入的依赖程度,一般认为公债依存度不超过20%,国际警戒线为25%-30%。,(2)公债偿债率 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反映了国家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一般认为公债偿债率在10%以内比较安全。,(3)公债负担率 公债的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公债余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政府债务存量规模与国民经济活动规模的关系,反映政府举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一般认为公债负担率在45%以内比较安全。,我国的国债规模 单位:亿元,3、我国的公债规模现状,

6、1990-2005年我国国债依存度,1998-2007年我国国债负担率,一、公债的发行管理 二、公债资金使用和偿还的管理 三、公债的市场管理,第四节 公债管理,(一)公债的发行原则 1、景气发行原则 公债发行要以推动和协调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发行规模上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行国债应根据社会经济状况而定) 2、稳定市场秩序原则 公债发行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与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政府的偿还能力相适应。(避免引起证券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3、发行成本最小原则 尽量降低发行国债所导致的利息和其他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筹资成本。,一、公债的发行管理,(二)公债的发行条件,1、发行期

7、限 政府对长短期资金的需求、已发公债的偿还时间、未来市场利率水平、公债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等。 2、发行利率 发行利率通常取决于物价水平、市场利率水平、国家的信用状况、社会资金的供应量、公债期限的长短和付息方式等。 3、发行时间 (1)定期模式:有具体的发行时间表,到期即售。 (2)不定期模式:何时需要何时发行,何时有利何时发行。 (3)常用模式:随时在专门柜台上常日供应公债。,(三)公债的发行价格,1、发行价格的形式 (1)平价发行:发行价格等于票面金额 (2)折价发行:发行价格低于票面金额 (3)溢价发行:发行价格高于票面金额 (4)贴现发行:按扣除贴现利息后的价格发行,2

8、、影响发行价格的因素 公债的票面利率、发行费用、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和非市场因素等。(国家的信用、政局是否稳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四)公债的发行方式,1、公募法 政府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不指定具体发行对象(直接公募、间接公募、公墓招标) 特点:可以广泛吸收社会闲置资金,但募集时间长。,2、包销法 政府将发行的公债统一售予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发售(中央银行承受、商业银行承受、金融集团包销) 特点:发行成本低且迅速,但若不能全部发行出去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出现信用膨胀。,3、公卖法 政府委托经纪人在证券交易所出售公债 特点:可以吸收大量社会游资,但容易受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债收入不稳定。,二、公

9、债资金使用和偿还的管理,(一)公债资金的使用管理,1、预算管理 公债资金应纳入国家预算,其使用要遵照国家财政及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核算和管理制度。,3、使用方向管理 公债的使用方向一般应着重于市场配置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具体来说,应侧重于外部性较强的领域,如教育、交通、通信、防洪工程等。,2、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通过完善资金使用项目的管理制度,形成内部约束和制衡机制。 外部监督:包括政法、项目主管、施工、财政、审计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和其他的社会监督等。,(二)公债资金的偿还管理,1、偿还制度 强制偿还制度 自由偿还制度,3、资金来源 经常性预算收入 预算盈余 发行新债 偿债基

10、金,2、偿还方法 到期一次偿还法 比例偿还法 抽签偿还法 市场购销法 调换偿还法,三、公债市场,公债市场是政府债券发行以及人们对债券进行转让、买卖交易的场所,通常由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组成。,1、公债发行市场 是指公债的发行场所,是公债交易的起始环节。 构成:主要由发行者、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三方组成。,2、公债流通市场 是指投资者买卖、转让已经发行的公债的场所。 构成:主要由发行人、中介人、投资人、证券交易所和店头市场五个部分构成。 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和期权交易,(三)公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关系,1、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种类的公债都必须在发行市场上发行,否则政

11、府就无法实现预定的筹资计划,投资者也就无处认购公债。,2、流通市场的发展为公债的顺利发行创造了条件 公债的流通可以促进公债发行的实现或完成,公债在流通中的转让价格、收益率的高低,对公债的发行起反作用。,第五节 外债,外债是指我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我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一、外债的种类和结构,1、外债的种类 发行国际债券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银行贷款 贸易信贷,2、外债的结构 来源结构 期限结构 利率结构 币种结构,二、外债的规模,(一)外债规模的衡量指标,1、

12、偿债率 2、负债率 3、债务率 4、外债增长率,1、偿债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额的比率。,2、负债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偿债率是衡量一国还债能力的指标,反映一国债务信用的高低。一般认为这个比率应控制在20%以内,最高警戒线为25%。,负债率是考察一国对外负债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的指标,反映了经济总量对债务的负担能力。国际上认为一般以不超过20%为宜。,衡量指标,3、债务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额的比率。,4、外债增长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增长额与年初外债余额的比率。,债务率是衡量一国外

13、债总水平是否超过客观还债能力的指标,也是衡量外债负担和外债风险的主要指标。国际公认安全标准是小于100%。,外债增长率是反映一国外债的增长速度的指标。一般认为该比率应控制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之内为宜。,(二)外债规模的制约因素,1、财政赤字的大小和内债的发行状况 2、外债的使用效益 3、储蓄缺口的大小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程度 4、举借外债的成本 5、本国国际清偿能力的大小,三、我国外债现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债余额为548938亿美元。外债偿债率为163,负债率为934,债务率为2925。,各种类型外债所占的比重,1.公债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公债的功能。 3.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4.公债的发行和偿还有哪些方式? 5.简述影响外债规模的制约因素。,思考题,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