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第8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1726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第8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口腔第8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口腔第8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口腔第8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口腔第8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第8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第8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2,掌握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如皮脂腺囊肿、黏液腺囊肿、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掌握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掌握成釉细胞瘤、血管瘤、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概述,重点,3,定义:肿瘤(tumor)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头颈解剖分区 七大解剖部位: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口、喉咽)、唾液腺、喉、甲状腺,概述,基本概念,4,患病率、发病率 构成比 性别与年龄 年轻化,女性发病上升 组织来源 良性

2、:牙源性及上皮源性 恶性:上皮组织,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80%以上 好发部位 良性:牙龈、口腔黏膜,颌骨与颜面部 恶性:舌、颊黏膜、牙龈、腭、上颌窦,概述,流病特点,外 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营养因素,内 因 精神因素 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 遗传因素,概述,病因和发病条件,6,采集病史 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概述,诊断,7,治疗原则,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 化疗手术放疗其它 根据组织来源、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生长部位、临床分期(TNM)及全身情况选择,概述,治疗,8,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 及时处理癌前病变 加强防癌宣传 开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监测,概述

3、,预防,9,软组织囊肿,颌骨囊肿,涎腺囊肿,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鳃裂囊肿,非牙源性颌骨囊肿,血外渗性囊肿,口腔颌面部囊肿,基本概念,10,1. 皮脂腺囊肿 俗称“粉瘤”,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部 位,特 征,囊内容,常见于面部,小的如豆,大则可至小柑橘样,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与表皮样囊肿的鉴别。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白色凝乳状分泌物,病 因,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1,诊断与治疗,手术切除 沿颜面部皮纹方向作梭形切口。 应切除包括与囊壁粘连的皮肤 如并

4、发感染时,应切开排除脓液和内容物,并用酸蚀剂烧灼囊腔,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 皮脂腺囊肿 俗称“粉瘤”,12,13,2.黏液囊肿 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 病 因:舌体运动常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的咬下唇动作使黏膜下腺体受伤。 临床表现:位于黏膜下,半透明、浅兰色的小泡,质地软有弹性。破裂后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消失-复发-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 治 疗: 可在抽干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但最常用的治方法为手术切除。,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4,3.舌下腺囊肿,病

5、 因:是由于舌下腺导管阻塞导致涎腺分泌潴留而成。 临床表现:最常见于青少年 单纯型:典型表现,占大多数。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 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5,舌下腺囊肿,16,(1)囊肿破裂后创口自愈致再次复发; (2)手术未能将腺体组织切除干净造成复发; (3)口腔内有大量小黏液腺

6、存在,外伤、手术摘除后可造成邻近黏液腺损伤再发; (4)舌下腺囊肿单纯摘除而未摘除舌下腺复发; (5)术前诊断不明,特别是将舌下腺囊肿误诊为舌下黏液囊肿而引起术后复发。,3.舌下腺囊肿-易复发的原因,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7,1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2囊肿位于口底一侧黏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 3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人下颌舌骨肌进入颌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 4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黏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5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6应与口底部血管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鉴别,主要依靠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

7、抽出黏稠液体。,3.舌下腺囊肿-诊断要点,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8,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作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3.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案,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19,年 龄:,部 位:,特 征:,囊内容:,110岁多见,也见成年人,颈正中线,舌盲孔到胸骨切迹,舌骨以下的囊肿随吞咽上下移动,可癌变,透明微浑浊黄色稀薄或黏稠液体,4.甲状舌管囊肿,病 因: 源自胚胎时期退化不全的甲状舌管上皮残余。,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21,诊断:临床表现+穿刺检查 鉴别诊

8、断:舌异位甲状腺,简称舌甲状腺 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 紫兰色,柔软,界清。含橄榄语音 核素碘131扫描 治疗:手术切除 关键:囊肿、瘘管及舌骨中份一并切除,4.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22,部 位:,第三、四鳃裂,第二鳃裂,第一鳃裂,颈根部、锁骨上区,下颌角以上或腮腺区,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前缘,5. 鳃裂囊肿,病 因:,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年 龄:,特 征:,囊内容:,2050岁多见,根据部位不同而不同,可癌变,黄色或棕色、清亮含或不含胆固醇液体,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23,诊断:病史+临床表现+穿刺检查 治疗:手术彻底切除,否则易复发 作第

9、二鳃裂囊肿或瘘手术时勿损伤副神经 作第一鳃裂囊肿或瘘手术时保护好面神经,4.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软组织囊肿,24,照片,腮裂囊肿,25,手术切除腮裂囊肿,26,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始基囊肿,根端囊肿,含牙囊肿,角化囊肿,球上颌囊肿,鼻腭囊肿,正中囊肿,鼻唇囊肿,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囊肿,27,牙源性囊肿,发生与颌骨内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1根端囊肿 为最常见的颌骨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而致。 2始基囊肿 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釉质和牙本质 形成之。 3含牙囊肿 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可来自一个或多 个牙胚。 4角化囊肿

10、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囊肿,28,多发于青壮年 好发部位:根端囊肿 前牙 始基、角化囊肿 下颌智齿部及下颌支部 含牙囊肿 下颌智齿及上颌尖牙区 特 征:生长缓慢,呈无痛进行性膨隆,可导致面部畸形。扪诊可 有乒乓球样感。上颌囊肿可突入上颌窦或鼻腔,使鼻唇沟消失,眶下缘上移。下颌骨囊肿发展很大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临床表现,29,囊内容:草黄色囊液,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肿内容物则多见黄、白色皮脂样物。 X线表现: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光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白色骨质反应线。,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临床表

11、现,30,手术摘除。 1. 一般选口内切口,若囊肿位于下颌体、下颌角或下颌支,应从口外作切口。 2. 上颌囊肿如范围较广,手术时与上颌窦穿通,或上颌窦有炎症时,均应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 3. 位于囊腔内的牙齿,根据情况应于术前行根管治疗,术中截断位于囊腔内的牙根,必要时也可拔除。 4. 对于较大囊肿摘除后残留的骨腔,可植入自体骨或异体脱矿骨,也可植入生物材料从而达到消灭死腔。 5. 角化囊肿易复发,偶可恶变,因此手术要求更彻底。在刮除囊壁后用石炭酸或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疗法,以消灭子囊,防止复发。,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治疗,31,照片,角化囊肿切除及血管化腓骨移

12、植,32,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组织来源:,1.牙源性上皮 2.牙源性囊肿上皮 3.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 4.发展中的釉质发育障碍 5.异位上皮,33,青壮年,男女无差别,下颌上颌,好发部位: 下颌骨体部和角部(70%) 上颌双尖牙20%,切牙区10%,病程缓慢,可达2030年,初无症状,后有面部不对称,可产生神经症状,特 征:,X线表现:,多房型多见,占98.95%,房差大,常有半月 形切迹, 根尖有不规则吸收现象,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临床表现,34,照片,上颌骨造釉细胞瘤,35,下颌角部造釉细胞瘤x光片,良性

13、肿瘤与瘤样病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36,骨质膨胀,向唇颊侧生长,骨皮质破坏消失,以牙槽侧骨质为多,肿瘤内可含或不含牙,牙被肿瘤推移,牙根呈锯齿壮吸收,根间牙槽骨肿瘤浸润,肿瘤内无钙化灶,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临床表现-归纳而言,37,在肿瘤周围至少0.5cm处手术切除,成釉细胞瘤恶变率1%,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治疗原则,38,照片,图示手术切除范围,39,又名混合瘤(mixed tumor),在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临床表现 常见于腮腺。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

14、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有恶变之可能,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40,照片,41,治疗 手术切除。应作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包膜残留或破裂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腮腺肿瘤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肿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42,照片,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解剖,43,颌下腺混合瘤及腺体摘除,44,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 起源于残余的胚

15、胎成血管细胞 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 病程分为:增生期: 第一生长发育期 消退期 消退完成期,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血管瘤,45,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可随诊观察,如发展迅速可进行类固醇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血管瘤,46,临床表现 静脉畸形: 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 位置深-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 位置表浅-兰色或紫色 边界不清,柔软,可以被压缩, 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微静脉畸形: 常见的葡萄酒色斑 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分 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界清. 手指压迫病损表面颜色退去,压力去除后复原 中线型微静脉畸形: 病损位于中线部位, 可自行消退

16、,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脉管畸形,47,动静脉畸形: 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 病损高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能触 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淋巴管畸形: 常见于儿童及青年; 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 微囊型: 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 损, 无色、柔软,无压缩性,界不清,可造成肥大畸形 大囊型: 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上区,多房性,有透明、淡黄色 水样液体, 体位移动试验阴性,透光试验阳性 混合型脉管畸形: 存在一种类型以上的脉管畸形,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脉管畸形,48,面颊部,49,照片,颊部,50,舌部,51,治 疗 根据病变类型、位置、范围、大小及病人年龄诸因素而定。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切除、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放射、激素、低温、微波热凝以及血管栓塞等。,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脉管畸形,52,是一个以形态及部位命名的诊断学名词.非真性肿瘤 病因: 机械刺激及慢性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