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1637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学概论》-张理-电子教案 水利物流学课件11 1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章 流通加工 11.1 流通加工概述 11.1.1 流通加工的含义 1.流通加工的概念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流通加工的定义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2.流通加工的特点 流通加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商品性和加工性等方面,具体包括: 流通加工的简单性。 流通加工的辅助性。 流通加工的非制造性。 流通加工以便捷性为目的。 流通加工是提升附加价值的加工。,3.流通加工和生产加工的区别 参见教材P231 (1)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对象不同。 (2)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程度不同。 (3)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目的不同。

2、 (4)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关注点不同。,11.1.2 流通加工的分类与作用 参见教材P231 1.流通加工的类型 在物流过程中,根据流通加工的目的和作用不同,流通加工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以保护产品为主要目的流通加工。 (2)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3)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 (4)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耗的流通加工。 (5)为促进产品销售的流通加工。,2.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作用 (1)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2)完善商品功能,增加商品附加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4)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5)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手段的最高效率。 (6)

3、提高生产效益和流通效益。 (7)提高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11.2 流通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11.2.1 生鲜食品流通加工 参见教材P233 生鲜食品流通加工是指对鲜活易腐的食品类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保鲜加工、拣选分级加工、精细加工、分装加工等,是流通加工中品种、规格最为复杂多样的商品,主要加工方法包括:,1.低温保鲜加工 2.拣选分级加工 3.提高附加值的精加工 4.方便消费的分装加工,11.2.2 木材流通加工 参见教材P233 木材流通加工方式主要是指为方便运输和降低运输成本而采用的压缩运输和集中下料两种方式。 1木屑:压缩输送 2型材:集中下料,11.2.3 平板玻璃流通加工 参见教材

4、P234 平板玻璃的“集中套裁,开片供应”是重要的流通加工方式。 11.2.4 煤炭等的流通加工 参见教材P234 1.除矸增值加工 2.管道输送的煤炭加工 3.动力配煤加工 4.煤制气、天然气的液化加工,11.2.5 机械产品及零配件的流通加工 参见教材P235 1.配件组装加工 2.板材、片材的开张成型加工 11.2.6 钢板剪板下料加工 省略 参见教材P235,11.2.7 水泥熟料输送的流通加工 参见教材P235 水泥熟料输送流通加工是指在需要长途运入水泥的地区,变运入成品水泥为运进熟料这种半成品,在该地区的流通加工据点(粉碎工厂)粉碎,并根据当地资源和需要的情况掺入混合材料及外加剂,

5、制成不同品种及标号的水泥,供应给当地用户,这是水泥流通加工的重要形式之一。以熟料形式代替传统的粉状水泥,有很多优点:,(1)可节省运费和运力,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输送。 (2)可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掺入混合材料,生产廉价的 低标号水泥。 (3)可以大大降低水泥的运输损失。 (4)能更好地衔接产需,方便用户。,11.2.8 混凝土的搅拌加工 参见教材P236 这种流通加工的形式有以下优点: (1)可以发挥现代设备和现代管理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 混凝土质量。 (2)集中搅拌,可以采取准确的计量手段和选择最佳的工 艺。 (3)与分散搅拌比较,相等的生产能力,集中搅拌的设备在吨位、 设备 投资、管理

6、费用、人力及电力消耗等方面,都能大幅 度降低。 (4)采用集中搅拌的流通加工方式,可以使水泥的供应渠道更加合 理。 另外,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简化了工地材料的管理,节约施工用地。,11.3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11.3.1 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参见教材P237 1.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2.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3.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流通效益下降 4.流通加工作用不大,无益于物流与销售,11.3.2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参见教材P238 1.进行流通加工的可行性研究 2.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选择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 (2)加

7、工与配送相结合。 (3)加工与合理运输相结合。 (4)加工与配套相结合。 (5)加工与节约相结合。,11.4 发展我国流通加工产业 1.流通加工产业的衡量 参见教材P240 (1)流通加工产业合理结构的形成。 (2)流通产业水平的提高。,2.我国流通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产业在许多较大规模物流企业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发展。 流通加工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 (1)流通加工产业的地区发展分布不均衡。 (2)流通加工产业的加工方式发展不均衡。 (3)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流通加工差别较大。,2.我国流通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产业在许多较大规模物流企业也取得了十

8、分可喜的发展。 流通加工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 (1)流通加工产业的地区发展分布不均衡。 (2)流通加工产业的加工方式发展不均衡。 (3)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流通加工差别较大。,3.我国流通加工产业发展方向 首先,是物流企业应转变观念。 其次,流通加工应坚持市场导向。 第三,要注意发展多种形式的流通加工,合理安排流通加工结构。 END,第12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 12.1 配送概述 12.1.1 配送的内涵 参见教材P243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配送(Distribution)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

9、物流活动”。,理解配送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内容: (1)配送是按客户订货要求进行的作业。 (2)配送目的是送货,但与一般送货有区别。 (3)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客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4)配与送是有机的结合。 (5)配送强调以合理的方式将货物送达客户,配送必须以 客户要求为依据。 (6)配送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是最终配置。,12.1.2 配送的一般分类 参见教材P244 1.按实施配送的节点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2)仓库配送。 (3)商店配送。 (4)生产配送。,2.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3)配套成套配

10、送。,3.按配送时间和数量进行分类 (1)定时配送。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5)即时配送。,4.按配送经营形式不同分类 (1)销售配送。 (2)供应配送。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4)代存代供配送。,5.按配送加工程度不同进行分类 (1)加工配送。 (2)集疏配送。 6.按配送专业化程度进行分类 (1)综合配送。 (2)专业配送。,7.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益,对许多客户进行组合配送,以追求配送合理化的一种配送形式。共同配送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各相关客户的要求,在配送时间、数量、次 数、路线选择等方面进行统

11、一的系统化安排。 (2)由一辆配送车辆混载多客户货物的配送,是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 共同配送方式。 (3)在客户集中,且交通较为拥挤的地区,各客户单独按货场或处置场 配送货物有困难或不方便时,设置多用户联合配送的接受点或处 置点。 (4)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有数个不同的配送企业,各配送企业可以 共同利用配送中心、配送机械装备或设施,对客户实行共同配送。,12.1.3 配送的作用 参见教材P246 (1)降低库存水平 (2)减少流通费用。 (3)有利于生产和流通。 (4)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12.2 配送中心的类型与职能 12.2.1 配送中心的涵义 参见教材P247 配送中心可定义为:从事货物

12、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货、配货)和组织对客户运送货物的作业中心,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化流通设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配送中心的含义: (1)定义中所指的“货物配备”,即配送中心按照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要求,对货物的数量、品种、规格、型号、质量等进行的配备。 (2)定义中的“组织送货”,是指配送中心按照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要求,,(3)配送中心的含义强调了配送活动和销售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配送中心的有效作业成为经营的一种手段。 (4)定义强调配送中心为“现代流通设施”,在于和以前的流通设施诸如商场、贸易中心、仓库等相区别。配送中心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身的全功能流通设施。,1

13、2.2.2 配送中心的类别 参见教材P247 按照不同作业标准,配送中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专业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 3.供应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 5.城市配送中心 6.大区域型配送中心 7.储存型配送中心 8.流通型配送中心 9.加工配送中心,12.2.3 配送中心的一般职能 参见教材P248 1.集货职能 为了能够按照客户要求配送货物,首先必须能够集中起客户需要的、达一定规模的货物。一般是从生产企业取得种类、数量繁多的货物,这是配送中心的基础职能,是配送中心取得规模优势的基础所在。在实践中,对于通用货物应做到集货批量稍大于配送批量。,2.储存职能 3.分拣、理货职能 4

14、.配货、分放职能 5.倒装、分装职能 6.装卸搬运职能 7.送货职能 8.信息传递职能,12.3 配送中心作业程序与布置 12.3.1 配送中心的作业步骤 1.拟订配送计划 要以商流信息为主要依据来制定物流配送计划,要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商流信息的角度,订货合同所提供的信息是制定配送计划的基本依据。 (2)研究分析所需配送的各种货物的性能、及对运输的要求。 (3)在拟订配送计划时,要根据自身条件,研究分析并制定运力配置计划。 (4)在制定整体配送计划时,对所属各配送点的资源情况,一定要全面掌握,并进行统筹安排。,2.下达配送计划与组织实施 参见教材P250 (1)各物流配送点按计划

15、要求做好发货准备。 (2)按配送计划确定需要的货物配送量。 (3)配送点向下属作业部门下达配送任务。 3.配送发运与送达,配送发运与送达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步骤,前者由理货作业完成,后者由运输作业完成。 (1)配送发运。 (2)送达。,12.3.2 配送中心作业方法 参见教材P250 1.配货作业方法 (1)摘果方式。 (2)播种方式。,2.车载货物装配作业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货物种类不多、车辆类型单一的情况下,可直接采 用手算方式。 (2)在配装货物种类较多、车辆类型也较多的情况下, 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实现优化配装目的。,3.配送路线的确定 配送路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配

16、送效率和配送效益。如何在一定约束条件或现有条件下,选择最佳方案。 (1)配送路线确定原则。 (2)配送路线确定的限制条件。 (3)配送路线的确定方法。,12.3.3 配送中心作业工艺与工作流程 参见教材P252 1.配送作业工艺流程,2.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1)配送中心的一般流程。这属于配送中心较为典型的工作流程。如图12-3所示。,(2)不带储存库的配送中心流程。如图12-4所示。,(3)加工配送型配送中心流程。如图12-5所示。,(4)批量转换型配送中心流程。如图12-6所示。,12.3.4 配送中心的外部布局和内部结构 1.配送中心的外部布局 作好布局工作应从以下原则分析入手。 (1)动态原则。 (2)统筹原则。 (3)竞争原则。 (4)低运费原则。 (5)交通便利原则。,2.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 配送中心的内部区域结构一般配置如下作业区: (1)接货区。 (2)储存区。 (3)理货、备货区。 (4)分放、配装区。 (5)外运发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