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练习题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6101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刈麦练习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刈麦练习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刈麦练习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刈麦练习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刈麦练习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刈麦练习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刈麦练习题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刈麦 白居易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

2、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

3、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主题】诗中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性默写( 1 )写农人们在收获季节忙碌的诗句是: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写农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农人们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表达出作者对社会不公进行批判的诗句是:

4、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写作者深深自责的诗句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赏析词句 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待了诗歌内容的时间及写作背景,表明五月是麦收的农忙季节,为下文写农民麦收的 繁忙作铺垫。 2、“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侧面表现了农民麦收的繁忙。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中“蒸”“灼”的表达效果。 “蒸”受熏蒸,“灼”受烘烤,既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程度,又突出了劳动人民忍受酷热的炙烤,辛苦劳作的情景。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惜”珍惜,表达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5、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5、,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表达方式:议论,直抒胸臆)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 苦作了对比,反思自己并同情人民。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 可谓用心良苦。 思考问题1、本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2)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辛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3)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语言描写: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

6、,但惜夏日长。诗人通过描写盛夏五月繁忙的情境,表现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愧疚之情。2、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直接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3、白居易观刈麦中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样,写出了劳动人民艰辛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5、观刈麦中描写拾麦者因 家田输税尽 而抱子拾麦的句子是: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6、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7、”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家田输税尽 ”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7、在白居易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民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8、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

8、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10、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同意。“悲怜”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之情,这些都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1、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12、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