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的内涵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4549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精神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学精神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学精神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学精神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学精神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精神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精神的内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1.求实精神。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不断求

2、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2实证精神。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实证精神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这种客观性又必须满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观知识必须是能够重复检验的公共知识,而不是个体的体验。实证精神,就是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3探索精神。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研究对象

3、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亦永无止境。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探索,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科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劳作,也是一种精神的探险,单靠聪明的大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坚韧精神,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科学精神是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古往今来,任何一项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经历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完整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不断探索真理、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坚持真理这样一个艰难过程。马克思曾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

4、于事。”科学家们正是凭着锲而不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对理智的崇尚,是科学认识主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理性精神把自然界视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它坚信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可以凭借智慧和知识把握自然对象,甚至控制自然过程。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

5、。提倡科学的理性,就要反对盲从和迷信。崇尚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人们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失却了健全理性的导引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入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 5创新精神。如果说求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开拓创新。科学领域之所以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

6、创意、新开拓,之所以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不断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因此,科学的生命在于发展、创新和革命,在于不断深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科学的突破和创新往往要受到旧思想的强烈反对,所以创新也包含着勇敢无畏精神。在科学研究中要敢于根据事实提出与以往不同的见解,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无不是一种创造思维的结果,比如,“场”的概念的建立,“黑洞”的发现等。实践证明,思维的转变、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往往会打开一条新的通道,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6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由求实精神引申而来,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

7、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权威。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当然,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形

8、而上学的绝对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 7独立精神。独立精神是对从事科学活动的主体必备的基本要求。科学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所以要受到社会舆论、社会道德、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科学作为一种理性活动,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的压力,所以,对于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对于社会而言,则必须具备民主精神。民主是科学发育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民主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随声附和,或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而随意编织自己的见解是与科学精神决不相容的。 8原理精神。科学是发现规律,揭示事物最本质、最普遍的原理。科学不仅要回答是什么

9、,还要回答为什么。同时,普遍性是规律的基本特征,不具有普遍性的不是规律。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去处理事物的特殊性。最基本、最本质的,同时是最普遍、最共同的。在理性社会,人类的行为模式已经从“生产技术科学”转向“科学技术生产”,也就是先通过科学研究,弄清事物的原理,以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理性社会的重要特性。在门捷列夫归纳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后,化学家就通过这种规律又发现了其他好几种元素,并对物质世界的组成做出充分的预期。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即将跨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加速增长,知识陈旧速度急剧加快,从技术发明到产品开发的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和技术取代

10、资本与劳务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资源。从长远趋势来看,科技进步是保证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条件,也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和战略保证。一、完善的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求我们在科研、应用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既借鉴别国和他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更要结合国情和工作实际在具体工作中取得创新。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上勇于突破旧框架,探索科研机构和科研制度的改革路子。国外在管理机制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项目申请人负责制,其责、权、利高度统一,享有充分的人事调配权、财务支配和成果所有权,实践证明是行之有

11、效的,我们应当尽快加以学习和运用。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当自上而下地加以改革。整个科技创新的重点不是经费,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如项目负责制的各种责、权、利一定要明文规定,并制定相关政策加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有章可循,环环相扣,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的思维方式,有了上一步可以推出下一步,原因和结果可以互相推知,遵循现有的已知的理论经验框架体系。 非逻辑思维无章可循,只有靠想象力去大胆地设想、猜测和试验,是一种带有偶然性的思维方式,有了上一步无法推出下一步,原因和结果无法相互推知,所遵循的理论框架体系未知。 我们人类的知识领域分为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对已知领

12、域的,有现成理论经验可用的,我们一般用逻辑思维,没有现成理论经验可用的,我们一般用非逻辑思维,两者共同构成了我们人类思维,缺一不可,正如我们想问题的左右脑,走路时的左右脚,做事时的左右手一样。 非逻辑思维的结果,只有最终靠由此建立的新的理论经验证实,才有意义;逻辑思维,只有靠非逻辑思维不断去扩充其领域,才会不断地发展。两者密不可分。 正如一个圆,圆内的部分是逻辑思维,圆的边界是非逻辑思维,只有圆的边界不断地向外延伸,逻辑思维所涵盖的区域才会不断地扩展,而只有被圈在圆内,才能被我们人类最大限度地掌握和使用,和发挥作用。 正如一个企业,员工、中下层管理者代表逻辑思维,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利润,董

13、事长、总经理、上层管理者代表着非逻辑思维,要解决企业的困境,要为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等这些新问题、新思想和非常规运作。 正如我们这个世界,大多数人代表逻辑思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能手代表着非逻辑思维,为我们不断地去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人类最终所用。 逻辑思维代表人类知识领域的内涵,非逻辑思维代表人类知识领域的外延。两者相辅相承,互为臂膀,是人类认识自然,解决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左右手,左右脑,缺一不可。非逻辑思维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非逻辑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直接根据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包括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种形式.数学解题过程中常用的非逻辑思维形式

14、主要是数学直觉思维 文献来源 2、非逻辑思维是指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比如说当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能迅速形成很好的猜测判定问题是否成立或说出在几种解题方法中哪一个更有效 文献来源 3、非逻辑思维主要是指直觉思维和灵感.它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逻辑思维交互作用两者同时被称作科学进步的两翼.因此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善于捕捉灵感是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措施 文献来源 4、非逻辑思维是指逻辑思维所不包舍而又在逻握思维过程中百种非逻辑因素发生作用的过程.如情感、形象、富究、灵感、联想、想象渭测美感等都属于在思维过程起作用的非逻辑思维因素 5、非逻辑思维主要是指潜意识、想象、直

15、觉、顿悟、灵感等思维活动.阿基米得、达尔文、彭加勒等人的故事使偏爱非逻辑思维的理论大大增强了说服力也使创造性思维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文献来源 6、非逻辑思维是指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不依一定的严格程序、格式就能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或方式.“实事”的有条件性也决定了“求是”的条件性 文献来源 7、非逻辑思维一般是指想象、直觉与顿悟.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儒家又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健动不止,人的活动就是效天,故刚健有力,自强不息 文献来源 8、而科学中的哲理美和形像审美鉴别称为非逻辑思维.它比逻辑思维具有更大的美的基础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6、和“和谐的大自然” 文献来源 9、人们把直觉、灵感、想象又称为非逻辑思维,它往往比逻辑方法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这三者常常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或是想象诱发了直觉或灵感,或是直觉和灵感唤起了活跃的想象 10、以致于人们把创新思维称为非逻辑思维”.实际上创新思维过程遵从的是或然逻辑.只有吸收进或然逻辑的内容并且实现了这三种逻辑的统一才可以使逻辑学教材适合于当代适合于未来 逻辑思维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其他逻辑方法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或基本形式,判断与推理是概念的进一步展开和发展。概念不仅表现为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的结果,而且还表现为思维的工具。在逻辑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