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路名称来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9354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清路名称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清路名称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清路名称来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老城区的地名归纳起来是“三山五岭八景台,十六坊,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其中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很少,严格意义上的仅有文清路、濂溪路和阳明路三条。赣州的古城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古城布局街巷布局分阳、阴、横、长、斜、剑等六街,其中,阳街、横街搭建了赣州古城最早的框架,在五代前唐或晋代时,被称作“丁”字大街,阳街自北至南,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阳街为府前达镇南门。今为建国路、文清路(清为南门大街)和南门口,通北门和南门。横街自东至西,今为章贡路、西津路,通涌金门、西津门。可见,文清路不论原先被称作什么名字,但它作为赣州的最早的一批大街,早已经存在,历史悠久。 沿革:据江西省赣州市地名字记载:清代文清路

2、由南至北,依次分段为南大街、白衣庵、灵通庙、道署前、杂衣街。1933年辟建赣州公园时,将杂衣巷、道署前、天一阁扩建,以其位于公园西侧名公园西路,1944年2月改名西安路,以带方位字的大地名得名。1941年将南大街至道署前一段扩建,名文清路。1966年8月29日,“文革”时期,将文清路、西安路、建国路统称为东方红大路。1979年10月1日恢复原名文清路,并将原西安路南段划入。现在的文清路是纵贯赣州老城区中部的主干街道,南呈喇叭状与南门广场相接,北与新赣南路、建国路、北京路相会,全长一千一百余米,宽约二十米。街旁原多梧桐,现改植樟树。由南而北,东侧依次通马园里、厚德路、宫保府、大公路、大华萼巷、尚

3、书街、南京路,西侧通环城路、人民巷、青年路、武学巷、孝义巷、洪成巷、孟衙巷、九曲巷。 名由:江西曾氏在宋代很有名,南丰三曾(曾巩、曾布、曾肇),以曾巩为首,章贡四曾(曾弼、曾懋、曾开、曾几),以曾几最有名。赣南地区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留下名字的历史文化名人并不多,稍微能够崭露头角的,屈指数来,东边有宁都三魏(魏禧、魏际瑞、魏礼)、西边西江四戴(戴衢亨、戴均元、戴衢亨、戴第元),中间为章贡四曾(曾弼、曾懋、曾开、曾几),四曾中的佼佼者曾几。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余秋雨先生在谈到赣州时说,作为文化的中转站,赣州还有一种吸纳功能,同时,又有一种贡献功能,非常重要。曾几是陆游最为尊敬的老师,作为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陆游的成功,他的贡献不可小觑。曾几虽是赣州人,但是客居河南洛阳,贬谪时住上饶茶山,没有为乡梓做过什么,但曾几以其人格力量和文学遗产,永远为赣州人民所崇敬和称颂,这又应证了余秋雨先生的言论,赣州是文化的中转站,传播者。为纪念曾几,1941年,蒋经国在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赣县县长任上(1940年1945年)时,以曾几的谥号命名了“文清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