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9121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摘 要】在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品德,“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我们对教育的呐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须解决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寻求合理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构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相互协调,在良好的感恩氛围下,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感恩意识;实践活动;引导 笔者曾经在吴非的不跪着教书那本书中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曾记下一个真实的故事。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学生来看。这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

2、4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你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女孩子说:“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笔者也深深地被小女孩的那一颗感恩的心所感动。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人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

3、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懂得感恩,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友谊。我们怎样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一、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起学

4、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二、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家庭是社会细胞。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它是个体的启蒙教育、个体接受时间最长,所受影响最深。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它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构建魅力的道德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世界。生活是德育的土壤,也是德育的起点。感恩是教育的产物,也是道

5、德品质形成的基石。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了,受外国的影响,有一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流行,社会上的一些以不法手段“谋利”的“骗术”令人生畏,家长们只得经常叮嘱:“不要随意与陌生人说话”“不要随意要别人的零食”“不要随意跟别人外出”等。这片“净土”也受到“污染”了。我们的社会必需“净化”这片乐土。孩子们才有一个感恩的环境让他们受到熏陶。社会要关注感恩教育,积极宣传感恩的典型事例,营造良好感恩意识的肥沃土壤。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

6、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无论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我们无时不沐浴着恩德的春风。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恩惠,挖掘大大小小的恩惠价值。因为恩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雪中送炭,有锦上添花,有严厉的目光,有的是纪律的约束。一个许可的点头,一个鼓励或信任的眼神,都可能给人以莫大的力量和信心。这既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又能调动大脑情绪记忆,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产生报恩的冲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

7、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日常生活之中。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观看感恩题材的影视作品。感受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端一盆水”“为老人让座”“装扮校园”等班级活动。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出版“感恩亲情”的墙报。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母救子”的震撼画面,老师救学生的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让他们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

8、会实践,多劳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拓宽学生接受教育的范围。通过亲自劳动,体会生活的艰辛,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集体的公共财物的可贵,社会对自己的恩惠,从而激发孩子发奋学习,自觉爱护公共财物。通过郊游、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体会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和人类大自然和平共处的原则,从而让学生懂得自己生活的美好。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爱生命,感恩大自然。 感恩不仅是物质上,还可以是情感上的。不仅是语言上感谢,还可以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表达报恩的方式。例如:对父母的感恩。在弟子规中“孝”是第一门的必修课。孩子们首要的是孝敬父母。在平时,可以是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

9、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要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做一件他们高兴的事;外出、回到家时要打招呼,先告诉父母的时间、地点,免得亲人挂念,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让父母吃,还要为父母盛饭;当父母不舒服时,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茶送药;平时,不要向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是那么美妙。温情就在无意中传递,爱就在身边不停地传送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

10、美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让我们通过感恩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丽,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谢丽芳,胡光明.高校“感恩”的缺失与重拾J.科技资讯,2008. 4刘莉娟.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大理学院,2003. 5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