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8573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建平 Ch1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建平 周英 中央民族大学,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五节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殷商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蚕丝生产 春秋战国,中国丝绸最迟在该时期就已远销西方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派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开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

2、大的威胁匈奴衰弱西迁,丝路贸易,输出的商品:丝绸、漆器,铁具 输入的商品:西亚及大秦的纺织品,中亚、西亚的马匹、奢侈品、珍禽异兽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植物品种 中外文化相互交融,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茶马互市 纸及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广泛地传播;域外的香菇等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2唐代海路贸易的兴起 陆路交通因战事而不得安宁;丝绸之路沿途一些国家丝织业的发展;长途跋涉、人畜辛苦

3、、载货有限、费用昂贵等局限性 唐代的造船和航海业在数量、质量、技术等方面更有长足进步 中唐以后,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和非洲,南及东南亚各国主要沿海路来唐开展贸易往来。,(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1宋代对外贸易的政治经济基础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农业和手工业均有较大发展 宋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对外贸易缓解了两宋的财政危机,2宋代海路贸易的繁荣 泉州港的繁荣 在造船、指南针、印刷术等方面的成就 “招诱奖进”政策 如遴选市舶官吏,实行奖惩制度,积极招徕海外诸国前来贸易,扶植港口的正常运营,聘用善于经营的外籍人员任市舶官吏,保护

4、和关照海外客商等。,(三)元代的对外贸易发展,1元帝国对外贸易的政治经济条件 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实力 驿站制度的实施 河运和海运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元代陆路贸易的复兴 元代实施的驿站制度,为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北方地区的民族贸易及其同中原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贡品贸易和赐品贸易 ,通过赠品和回赠的方式进行。,3元代海路贸易的发展 在宋、元交替之际 ,推行官商贸易,客观上对元代海路贸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造船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航海业也有了长足进步。,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衰落,(一)明朝朝贡贸易的兴衰 明王朝初期的海禁政策 禁止百姓出海贸易 朝贡贸易是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

5、形式 “厚往薄来”的原则“勘合”制度 郑和下西洋 “宣威异域”,“万国来朝”、“四夷咸服”,“厚往薄来” 民间海路贸易的兴起与明政府的“开海”政策 明朝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在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主导地位,(二)鸦片战争前,清代的对外贸易 1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陆路贸易:中俄恰克图贸易 海路贸易:有限制的开海政策,及开海政策的反复 罪恶的鸦片贸易,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概况 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一、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概况,(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18401894年) (二)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对外贸易(18951911年)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对外贸易 (19

6、121927年) (四)抗战前后的中国对外贸易(19281945年),(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18401894年) 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 外国洋行及其对中国的垄断经营 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向长期逆差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中,鸦片始终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逐步上升,(二)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18951911年) 1中国市场进一步不平等开放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 3殖民地开放经济及其对民族工商业的冲击,(三)北洋政府时期的对外贸易 (1912192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喘息“工业化景气”,对

7、外贸易良好势头 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措施 “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 鼓励进口替代,发展出口贸易 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四)抗战前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19281945年) 世界经济危机下各国列强在中国展开均势竞争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对外贸易严重萎缩 国民党对外贸易统制政策 战后官僚资本和美帝资本导致中国国民经济彻底崩溃,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 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一)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

8、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期 。,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国 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7年) 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对外贸易的领导和核心地位 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与世界上8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同其中24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议,进口

9、了前苏联的1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国家的68个重要项目 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进出口总额达31.03亿美元 ,生产资料进口的比重高达92%,其中机械设备的比重就高达52.5%,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与文化大革命 (一)受政治气候影响对外贸易一波三折 1大跃进对外贸易受挫 2国民经济调整对外贸易拓展 3文化大革命对外贸易徘徊不前 4开辟新的国际环境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5左倾势力抬头对外贸易再次受挫,(二)对外贸易的艰难成绩 1976年的出口额为68.55亿美元 出口中矿产品比重增加:1973年开始出口石油,从19

10、75年起石油成为出口创汇最多的商品 1953年至1978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比重由1.23%下降到0.75%,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位次由第17位后移到第32位。,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着手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开创了对外贸易的新局面。,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30年30件大事,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设立经济特区 19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

1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6,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进行分税制改革 1993,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4,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2,1994,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95,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6,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997,“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8,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中国正式成为世

12、贸组织成员 2002,“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 2004,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004,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2004,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005,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5,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2006,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007,物权法出台 2007,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外开放是怎样起步的,管理体制改革 广东、福建设立特区 在京津沪和沿海地区推进对外开放和扩大外贸自主权 利用外资和创办合资企业 开创引进先进技术新局面,改革开放带动对外贸易发展 外

13、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 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成为牵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迅猛发展 沿海地区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 大经贸格局初步形成,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数据来源:商务部统计数据,第五节 入世十年外贸成绩,入世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 入世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展望,一、入世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一)全球货物贸易大国的兴起 (二)服务贸易稳步提升 (三)贸易顺差从激增转向回落和平稳 (四)吸收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五)“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

14、伐,二、入世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一)WTO框架下外经贸等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调整和修改政策法规 转变外贸主管部门职能 外贸主体多元化 由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走向产业的全方位开放 减少各类出口补贴,降低进口税率,消除非关税壁垒,(二)各类外经贸政策的调整 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信贷补贴 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外资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调整,(三)市场准入、进口关税及相关政策调整 (四)不断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 (五)参与世贸谈判、政策审议与争端协调,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展望,地区差距扩大 污染严重 贸易磨擦加剧 国际收支顺差过大 人民币升值,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 投机性资本涌动及与之相关的国内资产价格及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