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跑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8262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米跑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00米跑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米跑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米跑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米跑说课材料一、说教材 1、教材特征: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跑的动作最容易形成,而错误的动作,也最难改正。因此在短跑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要特别注意动作的正确性。100米跑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因为通过反复练习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强身健体的意识。 2、学习目标:根据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我确定以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2)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100米跑的基础知识,掌握100米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重点:100米跑

2、时的两臂的快速协调摆动。 难点:克服学生对100米跑练习的腻烦心理。二、说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 三、说教法 1、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锻炼。即教给学生锻炼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如本节课采用的是:通过图解理解技术动作要领,通过比赛学会什么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课堂的良好境界,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全员参与,激发兴趣。 体育和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体育课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悟,悟中有升华。为了达到全员参

3、与,必须在学习中激发兴趣,学生充满热情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因此,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利用个人、小组、全班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激发、趣味、形象、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释放和发展。 3、调动情绪,适时评价。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随时准备戴在每一个人的头上。”我非常赞赏这观点。在教学中,以育人为本,我将抓住一切的评价机会,及时穿插鼓励与表扬、启发,满足成就感的欲望,以吸引学生把思维引到练习中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评价同时,我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参与评价,使他们在评价比较中取长

4、补短,博取众长,修正自己的思想以及影响其它同学。同时,也使被评价的学生因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4、反复练习,提高技能。 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训练的。”中国俗话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阐明了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将不断改变练习形式,避免单一、枯燥、无味,进行反复练习。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学习不同方式的跑,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学会100米跑的基本动作,而且尝试了许多种跑法,体验到了乐趣。在教学中,我紧抓“主动、合作、探究”的六字方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实实在在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促进

5、者的角色位置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本节课处理成四个环节。 (一)课的导人阶段 (2分钟)介绍本课教学内容,结合上节课所观看的百米录像及刘翔夺冠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及学习兴趣,产生我要学的想法。(二) 激发求知欲阶段(热身部分) (6分钟)在激发学生兴趣及热身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与组织能力。(三)运动参与体验阶段(基本部分) (27分钟)1、摆臂练习 (4分钟)学生间相互观察,互相帮助指正,了解摆臂在100米跑的作用和意义,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 2、 跑的专门训练(高抬腿跑、车轮跑); (8分钟)了解高抬腿跑有利于改进大腿前摆不够的错误动作,车轮跑有利于改正后蹬不充分、步幅小的弱点。3、途中跑 (7分钟)让学生对100米跑的体验和掌握100米跑的动作要领。4、终点“冲刺跑”(8分钟) 终点冲刺是全程的最后一段,在离终点前一步时,躯干快速前倾以胸部撞终点线。(四)结束部分 (5分钟)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以体长技、以体怡心的学校体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五、总结: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批评,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加以改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