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894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常州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76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B) 目标教育 (C) 成人教育 (D) 高等教育 分值:1.02. 所谓()就是说,每一位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当从事基于对教育规律独到理解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经过反复检验、完善、定型和升华,就成了超出教育经验层次的教育模式。(A) 教无定法 (B) 学有所成 (C) 素质教育 (D) 教有所学 分值:1.03.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

2、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分值:1.04. 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能否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是衡量教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A) 个性潜能 (B) 发展潜能 (C) 健康个体 (D) 个人理想 分值:1.05.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A) 科学发展观 (B) 文化素养基本理论 (C) 教育基本理论 (D) 教育学原理 分值:1.06.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B) 品德 (C) 个性 (D) 能力 分值:1.07. ()是指素质教育施教过程应

3、重构学生培养的思路,寻求有利于促进他们自主健康成长的途径,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A) 素质教育改革 (B) 新课程研讨 (C) 新思路构建 (D) 新课改方案 分值:1.08.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1.09.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A) 劳动 (B) 工厂 (C) 实验 (D) 社会 分值:1.010.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

4、移到着眼于()方面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A) 素质发展 (B) 科学发展 (C) 文化培养 (D) 个性潜能发展 分值:1.011.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A) 多样性 (B) 统一性 (C) 同步性 (D) 专一性 分值:1.012.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 分值:1.013. ()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A) 教育方法 (B) 教育目标 (C) 教育成果 (D) 教育标准 分值:1.014. ()对新生一

5、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A) 基础教育 (B) 家庭教育 (C) 学校教育 (D) 社区教育 分值:1.015. 对()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要求。(A) 课改教育 (B) 课堂教学 (C) 课程教育 (D) 课改教学 分值:1.016. ()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中的指导思想。(A) 启发式 (B) 注入式 (C) 引导式 (D) 开放式 分值:1.017. 学校教育与()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A) 社会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现代教育 (D) 素质教育 分值:

6、1.018.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A) 人体需要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律 (D) 刚性需要 分值:1.019.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1.020.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A) 单一教学 (B) 个性化教育 (C) 因材施教 (D) 素质教育 分值:1.021.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

7、务。(A) 交换 (B) 共享 (C) 咨询 (D) 解答 分值:1.022.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B) 教学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科课程 分值:1.023. 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A) 学习潜能 (B) 发展潜能 (C) 素质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1.024. 素质教育()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A) 基础 (B) 目标 (C) 职能 (D) 潜能 分值:1.025.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

8、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 科学思维 (B) 科学知识 (C) 科学文化 (D) 科学教育 分值:1.026. ()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A) 素质教育 (B) 科学教育 (C) 培训教育 (D) 应试教育 分值:1.027. 在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因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的途径来满足。(A) 生理 (B) 社会 (C) 生活 (D) 学习 分值:1.028. ()是活动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预定着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活动中最终必

9、须达到的发展水平。(A) 成效 (B) 结果 (C) 方法 (D) 目标 分值:1.029. ()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A) 主体潜能 (B) 主体精神 (C) 精神素质 (D) 道德素质 分值:1.030.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B) 闲暇教育 (C) 休闲教育 (D) 野外教育 分值:1.0(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是()。(A) 新建学校

10、应设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及日照充分的地段 (B) 优化教室的自然环境 (C) 控制噪音 (D) 绿化校园 分值:2.02. 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且是一个包含许多具体方法的方法系统,具备()等明显的特点。(A)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 (B) 为个体素质发展奠定较高起点,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C)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D)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分值:2.03. 个体的创造性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因此,()。(A) 学校和广大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为学

11、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B) 应开展自主性实践活动 (C) 意处理好若干关系 (D)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旧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 分值:2.04.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A) 爱国主义 (B) 个人主义 (C) 集体主义 (D) 社会主义思想 分值:2.05.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某一层次教育目标的设计者,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处于决策层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全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每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B) 学校领导者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C) 授课的教师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D)

12、 每一位教师需要对本学科乃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周密设计 分值:2.06. 关于素质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理论界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一是,这种观点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对人的“塑造”过程。二是,这一观点始于法国教育家卢梭,他以人类潜能为认识前提,把人的发展看成是这种潜能的充分实现。(A) “塑造”说 (B) “个性潜能”说 (C) “潜能实现”说 (D) “至善至美”说 分值:2.07. 有关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的选项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 (B) 教育应当通过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直面人生 (C) 偏重学科知识和学生自主选修内容传授 (D) 是针对现实教育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