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7951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七班级姓名1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

2、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4读下图,在对全国的有效管理方面,图二较图一出现的主要变化是对全国藏族聚居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对地方的管理出现本质变化 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官员要受中央监督 对东南海域的联系和管理加强5、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术等技术

3、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A、 B、 C、 D、6、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就业网”发起2013年的就业计划调查,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朝山西去工作,你给他推荐的就业部门不包括 ()A在票号担当收银员 B从事彩瓷售卖工作C创办私人丝绸纺织厂 D从事珐琅彩的烧制工作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

4、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8、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C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9、1912年2月1

5、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10、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A、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1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起

6、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078%245%2514%A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土地革命的开展12关于下面“现代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a处现象出现的根本保证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是b处现象的最大影响 用立法的方式保障教育是c处现象的突出特征 a、c两处教育的发展都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有关 对比建国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可得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ABC D13“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

7、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D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14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B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C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15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

8、上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材料表明A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D认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影响16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A BCD17、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

9、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A中国在此时间段中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1900年美国占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18、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19某一力学规律“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力学规律来解释。”这一力学规律是指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相对论D量子论20下图是由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的虚构的“世界末日钟”,指针距离零点的远近象征着世界距离毁灭的远近,其变化通常与核威胁相关。杂志社根据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世人正视核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核武器技术理论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美苏核恐怖平衡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会使分针拨后新科技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