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0902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测量 郑秀梅 蔡颖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9.1 地形图的识读 9.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9.3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9.4 图形面积量算,9.1 地形图的识读,地形图的识读 一般原则: 先图外后图内 、先地物后地貌; 先注记后符号、先主要后次要。 (一)、地形图图外注记识读 1、图名和图号 2、接图表与图外文字说明 3、图廓与坐标格网 4、直线比例尺与坡度尺 5、三北方向图,图名 每幅地形图都应标注图名,通常以图幅内最著名的 地名、厂矿企业或村庄的名称作为图名。 图名一般标注在地形图北图廓外上方中央。,图号 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每幅地形图上都编有图号。 图号就是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标注

2、在北图廓上方的中央、图名的下方。,白吉树村 15.0-10.0,1:1000,西面角坐标为x=15.0km,y=10.0km。,图廓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线,有内、外图廓线之 分。 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 用0.1mm细线绘出。 外图廓线为图幅的最外围边线,用0.5mm粗线 绘出。 内、外图廓线相距12mm,在内外图廓线之间注 记坐标格网线坐标值。,三北方向线关系图 三北方向是指真子午线北方向N、磁子午线北方向和高斯平面坐标系的纵轴方向(+x)。 三个方向间的角度关系图一般绘制在中、小比例尺图的东图廓线的坡度比例尺上方。 坡度尺,(二)、地物地貌的识别 图廓内要素的判读:图廓内

3、要素是指地物、地貌符号及相关注记等。 1、地物判读 地物识读前,要熟悉一些常用地物符号,了解地物符 号和注记的确切含义。根据地物符号,首先要了解主 要地物的分布情况,例如,居民点、交通线路及水系 等。要注意地物符号的主次让位问题,例如,铁路和 公路并行,图上是以铁路中心位置绘制铁路符号,而 公路符号让位,地物符号不准重叠。,(二)、地物地貌的识别 2、地貌判读 地貌识读前,要正确理解等高线的特性,根据等 高线,了解图内的地貌情况。首先要知道等高距 是多少,然后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面坡度及 地势走向。 在地貌判读时,先看计曲线再看首曲线的分布情 况,了解等高线所表示出的地性线及典型地貌, 进而

4、了解该图幅范围总体地貌及某地区的特殊情 况。,9.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一、求图上某点的坐标和高程 1、确定图上点的坐标 欲确定图上某点的坐标,首先根据图廓坐标注 记和点的图上位置,绘出坐标方格,再按比例 尺量取长度。但是,由于图纸会产生伸缩,使 方格边长往往不等于理论长度。为了使求得的 坐标值精确,可采用乘伸缩系数进行计算。,例如求图上A点的坐 标,用比例尺量取af 和ap两段距离,则A 点的坐标为 为了防止图纸伸缩变 形带来误差,一般可 将坐标增量乘以伸缩 系数, 所以M点的坐标为:,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

5、400,1000,1500,A,a,b,c,d,f,g,q,p,2、确定图上点的高程 如果地面点恰好位于某一等高线上,则该点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注记高程。 如果所求点不在等高线上,则作一条大致垂直于相邻等高线的线段,量取其线段的长度,按比例内插求得。,A,B,n,m,36,32,34,30,28,实际工作中,在图上求某点的高程 时,通常可以根据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目估确定。,图中B点高程为:,二、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坐标方位角 1、确定图上直线段的长度,1:1000,图解法(直接量测),例:图上量得dab=169.7mm, 则AB的实地距离:,解析法(量测坐标计算),二、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坐标

6、方位角 2、确定图上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图解法(直接量测) 解析法(量测坐标计算)。,1:1000,例:图上量得,例:图上量得,则算得,三、确定图上地面坡度 确定直线的坡度 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坡度,是指垂直于两条等高线两 个交点间的坡度。垂直于等高 线方向的直线具有最大的倾斜 角,该直线称为最大倾斜线 (或坡度线)。,1.点位高程:可根据等高线目估 HE=51.0m, HF=48.3m, HG=51.9m,确定直线的坡度,一、 按设计线路绘制纵断面图,沿图上已知方向绘制断面图 绘制断面图时,首先要确定断面图的水平方向和垂直 方向的比例尺。通常,在水平方向采用与所用地形图 相同的比例尺,而垂直方向

7、的比例尺要比水平方向大 10倍,以突出地形起伏状态。,9.3 地形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图,要求沿AB方向绘制地形 图断面图,步骤如下: 在地形图上用直线连接AB两 点,并以1、2、3依次标记出 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准备一张绘断面图的图纸, 在其上绘出纵(H)横(D)坐 标轴线,确定比例尺。按确定 的竖向比例尺在竖轴上的合适 位置点出整数高程点,并过这 些整数高程点作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在横轴上的适当位置画出点A; 用圆规从地形图上截取A点至1、2、3、点的距离,在横轴上依次定出1、2、3、点; 在地形图上读取1、2、3、各点的高程,在横轴各点的垂直方向,依据读得的各点高程,点出各点在

8、垂直方向线上的点位,即为断面点; 用平滑曲线依次连接各断面点,则得到沿AB方向的断面图。,10,11,12,13,14,16,15,b,c,d,e,f,g,h,i,j,k,l,B,A,C,A,b,c,d,e,f,g,h,i,B,j,k,l,C,Q,P,10,12,14,16,二、判断地面两点间是否通视 要确定地面上两点间是否通视,可以根据地形图来判 断。如果地面两点间的地形比较平坦时,通过在地形 图上观察两点间是否有阻挡视线的建筑物就可以进行 判断。但在两点间地形起伏变化较复杂的情况下,则 可以采用绘制简略断面图来确定是否通视。如上图, 连接断面图上AB两点,则可判断两点是否通视。,判断地面两

9、点间是否通视,三、在地形图上按限制的坡度选定最短路线 设从公路上的A点到高地D点要选择一条公路线,要求 其坡度不大于4(限制坡度)。设计用的地形图比例尺 为1:2000,等高距为1m。,A,B,1,2,3,4,5,6,1,2,3,4,5,6,80,85,公 路,为了满足限制坡度的要求,根据坡度公式计算出该路线经过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d(地形图上距离),四、确定汇水面积,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公路,桥涵,汇水范围,1、连接分水山脊线。 2、利用面积量算方法,确定出汇水面积。 3、据汇水面积、最大降雨量计算最大流水量Q。 4、据Q设计桥涵断面。,五、平整场地中的土方量计算,(一)方格网法

10、 假设要求将原地貌按挖填土方量平衡的原则改造成平 面,其步骤如下: 1、在地形图图上绘制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建场地内绘制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取 决于地形复杂程度,地形图比例尺大小,以及土石方 概算的精度要求。例如采用1:500的地形图时,根据 地形复杂情况,一般边长为10m或20m。然后,根据地 形图比例尺在图上绘出方格网。,1.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例 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拟将原地面平整成某一高程的水平面,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1)绘制方格网,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m或20m。图中方格为20m20m。,各方格顶点号注于方格点的左下角。,52.0

11、,52.3,+1.9,+1.2,+0.6,+1.2,+1.6,+1.2,+0.4,+0.6,+0.3,-0.7,-0.5,-0.7,-1.1,-1.4,-1.9,-1.9,-1.7,-1.7,-2.2,+0.1,48.0,48.2,48.2,47.7,49.2,49.4,49.2,48.5,48.0,50.0,50.5,50.2,51.1,51.5,51.1,50.3,49.7,49.3,48.8,49.9,49.9,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D3,D2,D1,D4,D5,E3,E2,E1,E4,50,49,48,+2.1,+2.

12、4,51.8,51.1,50.5,51.7,51.7,51.1,50.4,50.7,50.8,50.2,49.5,49.7,49.8,49.3,48.6,48.7,48.8,48.4,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0.2,-0.6,(2)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于方格点的右上角。,(3)计算设计高程,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

13、高程;,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即得到设计高程H。,在本例中,求得的设计高程H=49.9m。并注于方格顶点右下角。,(5)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H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h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并将h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4)确定填挖边界线,根据设计高程H=49.9m,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49.9m等高线。该线就是填、挖边界线。,(6)计算填、挖土石方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方格全填或全挖方,如方格I、III。,一种既有挖方,又有填方的方格,如方格II。,另现以方格I、II、III为例,说明其计算方法:,方格I为全挖

14、方,方格II既有挖方,又有填方,方格III为全填方,式中 各方格的填、挖面积(m2),作法(水平场地高程为50米): 1.确定填挖边界线(即50米等高线) 2.在地形图上绘小方格(一般取2 厘米边长),编号; 3.计算方格顶点的填挖值(挖为+, 填为-): 填挖值=方格顶点地面高-设计地面高,(一)整理成某高程的水平场地,方格网法 要求按设计整理成倾斜面,1.绘制方格网,计算场地 的设计高程,绘制设计倾 斜面等高线; 2.求各方格顶点的设计高程 3.确定填挖边界线(相同高 程的原地面等高线与设计等 高线交点的连线) ; 4.计算方格顶点的填挖值(挖 为+,填为-): 填挖值=方格顶点的原地面标

15、高-方格顶点的设计地面标高 5.计算每格填、挖土方量;计算填、挖土方总量。,将场地平整为一定坡度的倾斜场地,例 根据地形图将地面平整为倾斜场地,设计要求是:倾斜面的坡度, 从北到南的坡度为-2%,从西到东的坡度为-1.5%。,(1)绘制方格网并求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与将场地平整成水平地面同法绘制方格网,并将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注于图上,图中方格边长为20m。,+0.69,+0.19,+0.04,+0.04,+0.34,+0.39,+0.24,+0.14,-0.41,-0.06,-0.11,-0.26,82.15,81.20,80.45,79.90,79.40,79.25,79.85,79.65,79.20,79.75,79.85,78.80,81.40,81.10,80.40,80.20,80.75,80.85,80.30,80.20,81.46,81.16,81.06,80.86,80.56,80.26,80.76,80.46,80.16,80.66,80.36,80.06,80.26,79.76,79.66,79.36,79.06,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D1,D2,D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