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08439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高职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单元五(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主编 宣兴村,单元五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模块一 基础理论 一、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早发现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模块二 实习实训 项目一 幼儿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项目二 常用的行为改变技术,单元五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案例导入】 学前儿童也有心理问题吗? 传统观念里,我们总认为心理问题只会发生在成人身上,至少应该是在大孩子身上,但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小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里奇曼等人于1975年曾对英国伦敦的3岁儿童做过随机抽样的流行病调查,就发现这些儿童的行为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夜间尿床,其中男童占44%,女童占11%,

2、14%的儿童在夜间经常惊醒,12%的儿童有各种程度的过分恐惧,8%的儿童注意出现困难,5%的儿童易发脾气,3%的儿童心情不愉快,2%的儿童过分忧虑面对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为你一一呈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会给出一些预防及矫治的建议。,单元五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熟知识别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依据; 熟知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 技能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措施; 掌握观察及分析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熟练使用常用的行为改变技术。,一、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早发现,(一)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

3、含义 是指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异常及行为表现偏离常态的现象。 (二)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1.情绪表现 如:烦躁、易生气、易怒、爱哭、兴趣减少或变幻不定、情绪低落等。 2.行为表现 如:不合群、沉默寡言、自我中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分活跃、破坏、敌对、撒谎等。 3.生理表现 如:厌食或贪食、入睡困难、早醒、尿频、尿床、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甚至是全身不适,但躯体检查以及生化检查等又没有发现躯体疾病。,一、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早发现,(三)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 1.持久性 2.不受普通方法控制 3.不理会现实,(四)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注意举例说明),1.从常模看行为表现 如果同龄大多

4、数儿童都这样表现,而他不这样表现,或大部分儿童都不这样表现,他却这样表现,这些都可能是不正常的。 2.从程度看行为表现 如果某些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严重超出了大多数学前儿童的表现程度,那也属于不正常。 3.从特定环境看行为表现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学前儿童的某些行为看起来好像不正常,但仔细观察分析,却不难发现这种行为表现是特定环境下的正常反应。 4.从发展规律看行为表现 正常的学前儿童,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之中,发展也许时快时慢,时明了时模糊,但其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但是如果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的某个方面表现出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的现象,那自然是异常现象。,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

5、前儿童情绪障碍 1.分离性焦虑 (1)原因 源于儿童早期的依恋行为。 陌生环境使儿童失去安全感。,亲子依恋类型与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有关吗?如果有,关联性何在?,思考,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前儿童情绪障碍 (2)预防与矫治 预防和矫治学前儿童的分离性焦虑,应从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入手: 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 建立新的依恋对象。,2.儿童期恐惧 儿童期恐惧是指儿童对某些物体、情境,或是参与某项活动产生过分激烈的情感回避反应恐惧强烈、持久,影响正常的情绪和生活,特别是到了某个年龄本该不再惧怕的事或物,仍表现惧怕。 (1)常见类型 身体受到伤害的恐惧对自然事件的恐惧社交恐

6、惧 (2)原因 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二是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三是社会学习而来。四是教育要求过高、教育方式欠妥当。,(3)预防与矫治 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各种自然现象,懂得一些粗浅的科学道理 成人严禁危言恫吓 禁止儿童观看令人恐怖的影视、书报图片、场景等 鼓励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勇敢坚强的品质,克服恐惧心理 对于已经出现恐惧情形的,一般可采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注意:成人的教育引导很重要,即幼儿不能什么都恐惧,也不能对什么都无所畏惧。,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等,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

7、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后很少发生,6岁以后则十分罕见。 (1)原因 主要是由于某种心理诱因的触发所致 另外与机体内缺铁、家族遗传等可能也有一定关联。 (2)预防与矫治 为了避免小儿出现屏气发作,成人要注意尽量解除可引起小儿心理过度紧张的种种因素,同时也不要溺爱孩子。 而对于正在发作的孩子,成人首先要保持镇定,立即松开孩子的衣物,使其侧卧,并轻轻扶着孩子,待其恢复正常后,成人可通过讲故事、与其一起戏耍等来转移他的紧张情绪。,4.暴怒发作 儿童在父母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大人的腿赖着不走等,这种行为称为暴怒发作。暴怒发作多见

8、于学龄前儿童。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暴怒发作。 (1)原因 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暴怒是通过学习产生的,暴怒最初发作的原因是挫折,其后可能由于受到环境中他人对此事的态度、问题结局等因素的影响而得以维持。 此外,暴怒发作也可能与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关。,4.暴怒发作 (2)矫治 孩子暴怒发作时,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时的隔离,冷落他一些时间,进行所谓的“冷处理”。这时的父母决不要中途让步去迁就孩子,更不要在成人中形成两派对立意见。孩子每次发作平息后,要严肃地教育他。如果当发现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没有发作,应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 (3)预防 在平时,成人要注意加强对孩子的心理

9、辅导,多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倾吐出来。而且还应该为他们树立讲道理、讲礼貌的榜样。同时,既不溺爱孩子,但也要尽量满足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5.儿童退缩行为 有些孩子明显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着,这种现象称为“儿童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7岁的儿童身上。 (1)常见表现 过分恋物躲避人群或生人言语少对新环境不适应,且极为害怕自卑胆小 (2)原因 先天适应能力差后天抚养教育不当儿童身体状况不佳,5.儿童退缩行为 (3)预防与矫治 改变错误的教养方式 帮助学前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其自信心 不可强制学前儿童的退缩行为 对于退缩儿童在社交中表现出

10、的合群现象给予及时的奖励和强化,注意:关注这一类儿童的教育背景、抚养背景,例如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寄居亲戚家抚养等 应对此问题:凸显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多鼓励,(二)学前儿童品行障碍,1.攻击性行为 (1)常见表现 取乐性攻击 手段性攻击 敌对性攻击 (2)原因 家庭教育不当宣泄情绪、保护自己观察模仿的结果儿童自我中心过度 (3)预防与矫正 家长应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学前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托幼园所调整好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思考,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成人可以采用打骂的形式予以制止吗?为什么?,2.说谎(注意区分说谎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

11、(1)有意说谎 取悦成人,虚夸成绩 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开脱责任,逃避惩罚 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2)无意说谎(其实不应该界定为说谎,尤其是对于低幼儿童来说) 满足愿望的心理 理解性心理错觉 自信心的萌动,思考,如何区分幼儿是在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三)学前儿童学习问题抗拒幼儿园,1.原因 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场所,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他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在幼儿园又未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父母的教养引导不当 2.预防与矫正 对于学前儿童存在的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活动设计、教师与幼儿尽快建立感情来吸引幼儿以外,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幼儿园做更多的

12、沟通和努力 对于家长来说: 首先,坚持让幼儿入园 第二,教给幼儿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切忌通过许诺或给予物质奖励等方式说服幼儿入园 第四,多与幼儿的教师交流、每天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与暗示,多询问一些幼儿园快乐的事情,(四)学前儿童睡眠障碍,1.夜惊 学前儿童夜惊的主要表现是:入睡后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从床上突然坐起、两眼瞪直、惊慌失措、或哭喊出声,表现出恐惧、害怕、惊慌、焦虑等神情。这时,如果叫他,通常难以唤醒,对于他人的安抚,他一般不予理会。夜惊的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发作后仍然能平静入睡,睡醒后基本上对此事没有记忆。 (1)原因 神经功能失调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不良的睡眠习惯躯体

13、患有疾病睡眠环境不良 (2)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学前儿童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素。注意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学前儿童患有躯体方面的疾病,应及早进行治疗,(四)学前儿童睡眠障碍,2.梦魇 两者在表现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区别,即:夜惊在醒后对此前发生的事情没有记忆,而梦魇醒后则会有一定的记忆。,(五)学前儿童正常心理机能发育迟缓,1.遗尿症 幼儿到了四五岁后,仍然经常性地出现不自主的排尿现象,则应视为患有遗尿症。 (1)原因 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 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白天疲劳(兴奋)过度,引起夜间睡眠过深 躯体患有疾病 遗传因素 (2)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学前儿

14、童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 安排好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排尿习惯 对于患有躯体疾病的幼儿,应及早进行治疗,特别注意:对于患儿一定不能耻笑,同时注意消除引起其紧张的因素,2.口吃 (1)原因 精神紧张 模仿(尤其是模仿,一定要及时予以制止) 成人教育上的失误 身体疾病 (2)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学前儿童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 成人注意调控周围的环境,尽可能避免因学前儿童口吃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或模仿 成人说话时,要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辅以平静柔和的语气,以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 引导学前儿童练习朗读儿歌、练习唱歌,也是帮助其矫正口吃的一种较好方法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可以配以专门的训练,注意

15、:出现口吃时,千万不能打骂,也不宜耻笑,3.语言发育迟缓 这类患儿表现为在3岁之后仍未有语言现象,或者语言表达不清,虽可以发出音节,但不能组成词,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要。 (1)原因 孩子出生后父母忽视了早期对孩子的语言刺激; 或因为工作繁忙,平时缺乏与孩子的语言交流; 或生活环境单调,与外界缺乏交流; 或父母教育教养方式不良等。 (2)预防与矫治 成人首先要注意优化(改善)学前儿童的心理社会环境,增加其与小伙伴及其他各类人群交往的机会。 其次成人教学前儿童说话时,发音要清晰准确,以便于其模仿学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朗诵、唱歌等加强学前儿童的语言训练。,注意:“贵人语迟”的观念必须予以

16、破除,但也要学会必要的等待,4.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是指以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一般在幼儿3岁左右就会起病。在患多动症的学前儿童中,通常男童多于女童。 (1)症状表现 活动过多 注意力集中困难 冲动性 神经发育障碍 情绪和行为问题 入园问题 (2)原因复杂(尚未明确) (3)矫治 调整家庭环境,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严格作息制度,增加文体活动 行为疗法 饮食疗法,5.感觉统合失调 患儿表现为精细动作弱,平衡感差,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动手能力差,性格孤僻、胆小等。 (1)原因较为复杂(例如剖宫产的幼儿似乎更容易出现此问题) 一般来说,后天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等,往往都是导致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 (2)矫治手眼协调训练、平衡训练等 成人注意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