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440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8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学年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第第卷卷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嵬(wi) 宵柝(tu) 饿莩(pio) 弃甲曳兵(y) B. 中绳(zhng) 惘然(mng) 咨嗟(ji) 瓮牖绳枢(yu) C. 庠序(xing) 数罟(g) 氓隶(mng) 度长絜大(du) D. 供养(gng) 跬步(gu) 经传(zhun) 天梯石栈(zhn)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

2、使用排除法答题, 另外需要注意平时积累正确的普通话字音。A 项饿殍(pio) ;B 项惘(wng)然;D 项跬(ku)步。故选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姝俗 孝悌 不测之渊 扪参历井 B. 迁徙 须臾 合纵连横 苍海桑田 C. 膏腴 逡巡 抚膺长叹 前后钩连 D. 鞭苔 谪戍 横绝峨眉 锲而不舍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多积累易 错字。A 项“姝俗”应为“殊俗” ;B 项“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 ;D 项“鞭苔”应为“鞭笞”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酉新春

3、,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 “圈粉”无 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 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 - 2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 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 心境, ( )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 味

4、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 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 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引人人胜 自然而然 B. 耳濡目染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C.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D. 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人胜 自然而然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享

5、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 野。 B.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 野。 C.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D. 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B. 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6、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C.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D.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 1 空:“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 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文中是说节目中用的“诗词” 都是人们熟悉的, 用“耳熟能详”恰当。 第 2 空: - 3 - “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而出;也指文辞流畅,便于诵读。 “脍

7、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 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前文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用“朗朗上口”衔接更紧密,强调诗词凝练而 便于诵读。 第 3 空:“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 地。 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恰当。第 4 空:“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顺其自然” 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根据语境,用“自然而然”恰当。故选 D。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 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

8、的主谓宾、定状补, 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有两处搭配不当的语病:一是“享受”不能与“思想”搭配,故应在“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前加上合适的动词;二是“增加”与“视野”不搭配,可将“增加”改为“拓展” 。故选 A。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前的内容是 “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与“心境”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应是“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据此可排除 A、B 两 项。只有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感知能力,才能进一步去感受和思考生活,应是“有助于提升人们对

9、生活的感知 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故选 C。 【点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 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 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 6.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 ,通“非” ,不是。 )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使凋谢,使动用法。 )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肯定。

10、) C.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 ,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 ,登上,名词作动词。 ) D. 吾师道也(“师” ,用作动词,学习) 位卑者则足羞,官盛者则近谀(“羞”以为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 - 4 - 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对古诗文的词语的积累。B 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 “焉” ,应解释为: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 ,在这里。故选 B。 7.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1、”(李白蜀道难 ) (参和井都是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 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属参宿的分野,蜀属井宿的分野。) B.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李商隐马嵬 ) (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 (“山东”即山的东面。在古代, “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不同的山,故“山东”所指地域也不相同。 秦时, “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 D.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 (六艺指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12、六种经书,经指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古代文 化常识的积累以及分类整理记忆。A 项“秦属参宿的分野,蜀属井宿的分野”错,秦应属井宿的分野,蜀应 属参宿的分野。故选 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 美国历史学 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 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

13、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 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 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 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 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看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 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

14、4”谐音“死” 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 纷避凶趋吉等。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 - 5 - 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 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 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 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

15、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 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 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 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美国科普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既从事科研又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 野看待科学,撰写科普文章,把科学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 20 世纪后这批科学家撤退了。反观 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出现过这样一大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参与科学 的普及,但应者寥廖,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科

16、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 ”这句 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 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 首先做的。 (摘编自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历史学教授伯纳姆认为科学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原因在于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使在科学压制下 的迷信和神秘主义以新伪装的方式复活。 B. 人们将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等,这些改头换 面的老式迷信现象助长了迷信思想在当今的流行。 C. 作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上应注重对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