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06354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第一学期经济常识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基础) 、交换(流通过程) 、分配(中间环节) 、消费(最终目的)2、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我国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构筑这一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应该怎么做?P63、理解科学发展观:完整表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解题中的表述: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2、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题中可能还要引申到其中几个方面,如“统筹” 、 “可持续” 、 “以人为本” )P94、经济眼光 P13: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经济视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 ,要有“经济头脑”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始终是财富增长之源2、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P212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P23生产力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发生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可表现为积极点促进作

3、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4、构成社会生产的要素 P2428要素 须掌握的知识点 要素类别劳动 P24 两句话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具有稀缺性资本 理解“三态”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 组织、联结、整合 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 P27(这个知识点最常用)渗透性要素5、新型工业化道路:含义;特征:科技含量高(与生产要素“科技”相联系)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与“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相联系) 、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相联系)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

4、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6、GDP :GDP 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理解“各个部门” 、 “最终产品” ) ;GDP 的统计方法: “国土法”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和无形产品(服务)的价值总和;GDP 作为统计指标的意义 P34 a、GDP 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b、人均 GDP 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c、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G

5、DP 存在一定缺陷。7、社会生产的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要与“以人为本”相结合)8、社会生产目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9、社会积累:含义:就是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意义: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收入,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6、水平的提高;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建立更多的公共设施,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积累,才有能力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国际形象。来源主要用途:政府的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用途:扩大生产规模、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建立公共设施等。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消费+ 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决定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因素: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

7、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同时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4、适度消费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5、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决定因素: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精神消费状况,闲暇时间的多少,生活环境。6、提倡艰苦朴素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7、消费结构与合理消费:消费结构的划分: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原因):a

8、、原因: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b、变化趋势: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c、表现: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即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a、恩格尔定律:食物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b、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

9、格尔系数的大小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合理消费,要安排好消费的刚性、弹性项目,提高消费效益。8、不健康消费心理及克服(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9、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原因和意义:原因: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因为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而且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意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10、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

10、偿权。义务:消费者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11、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维权首先要从自我保护做起。消费者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冲裁机构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1、社会三大产业划分及其重要地位及作用: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作用:a、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工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a、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技

11、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b、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c、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作用:a、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b、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c、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趋势:由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农业在

12、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新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原因:高新技术的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因: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策略: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变;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

13、三产业。4、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流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5、现阶段劳动就业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6、劳动者择业、就业和创业:就业的含义: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

14、年龄之内(男 1660 周岁,女1655 周岁)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就业的途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就业方式: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择业应考虑的因素:a、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b、既要考虑经济待遇,又要有精神的追求c、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7、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依法享有其他的权利 P90;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15、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8、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的含义: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具有法律约束力。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9、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因:在劳动关系中,一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在这一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处于优势。10、劳动者的维

16、权途径:协商(不是必经程序)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 、仲裁(是必经程序) 、诉讼(是最终途径)P95-96 判断:能不能不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能不能在协商、调解不成后,直接诉讼?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财政的含义:所谓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2、财政支出和收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和债务收入;最主要来源:税收收入。财政支出的项目: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直;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3、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