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梳理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024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士德》梳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浮士德》梳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浮士德》梳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浮士德》梳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浮士德》梳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士德》梳理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士德歌德 创作道路的发展和主要成就1.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75年前)讴歌激情、崇尚自由,反对思想和艺术上的束缚和桎梏,以澎湃奔突的狂放激情为性格特征和美学特征。剧作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2. 转向古典美时期(1775至1794)“魏玛十年”与意大利之游。放弃了狂飙式的幻想,青年时代排斥客观、崇尚自我的个人激情,已开始让位于淳朴的、现实的“古典主义”人道主义理想。剧本艾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3. 古典文学的繁荣时期(1794-1805)也是与席勒合作的十年。他们合作写诗。共同创办杂志,办魏玛歌剧院。二人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都主张以古代希腊罗马

2、文艺为楷模,贯彻自由和人道精神,艺术上强调古典主义。二人共写了上千首批评性的警句、竞写歌谣。歌德相继写成了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及浮士德第一部。4. 理想深化与艺术圆融时期(1805-1832)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和东方文学与哲学,与思想家艺术家交往,视野开阔,提出“世界文学”的思想,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睿智,探索宇宙人生,追求理想,向哲学化的深度开掘。作品主旨转向了人与世界、灵与肉、成与毁以及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在稳重中透露出浓郁的探索追求的激情,在明澈恬淡中表现出聪明的智慧。长篇小说亲和力、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诗集西东合集、组诗中德四

3、季晨昏杂咏、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浮士德题材来源来自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在歌德之前已有许多作家写过这个题材的文学作品。无名氏:浮士德平生,1587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莱辛:浮士德片段,1784克林格尔:浮士德,1791沙米索:浮士德,1813一生追求,五幕悲剧浮士德从中世纪的繁琐哲学和伪科学中挣脱出来(知识悲剧),探索新的生活道路,经历了爱情和官能的享乐(爱情悲剧),经过为封建宫廷服务的阶段(政治悲剧),与对古典艺术与古典美的理想的追求(海伦悲剧),终于达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控制及对大自然的改造(事业悲剧),最后在人类未来的幸福理想社会的预感中得到满足。浮士德简介歌

4、德浮士德是一部诗体悲剧,全剧分两部。第一部中年学者浮士德厌倦旧的书本知识,自杀未遂。魔鬼靡菲斯特和他订约,魔鬼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但是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浮士德的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足,要走出书斋。浮士德的内心痛苦反映了十六世纪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对中世纪烦琐哲学,神学等伪科学的绝望,同时也是歌德对脱离实际,在书斋里追求真理和学问的否定。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赌赛是“天上序幕”中上帝与靡菲斯特赌赛的具体化。这两个赌赛的结局实质上将回答两个问题:人生的理想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第二阶段:爱情生

5、活情欲需要浮士德走出书斋之后,从“小世界”到“大世界”,从德国市民社会(酒馆里的酗酒、斗殴),走向宫廷,走向古代,走向大自然。诗中的背景也从德国现实出发,往后追溯到三千年的古代世界,展望了人类的未来。在这样广阔的天地中,诗剧描写了浮士德的思想发展。码甘泪的悲剧使浮士德认识到个人狭隘的爱情生活不是人生的理想。浮士德与甘泪卿订约后,浮士德返老还童,恢复青春,与少女甘泪卿恋爱。甘泪卿因用药过度,误杀母亲。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而死。甘泪卿精神错乱溺死婴儿,被关进死牢,浮士德悲痛欲绝。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从小世界转入大世界就浮士德而言,从政这一幕是他认识社会、人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正是为了满足

6、皇帝的享乐,他才被逼着去冥界的群母之国取回宝鼎;正是出于对乌烟瘴气的宫廷、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他才更加着迷于那由宝鼎的香烟幻化成的古代幽灵古希腊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从而导致他那新的、更加高远的追求。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海伦象征着古典美的理想,代表着古典希腊文化,浮士德则代表德国的浪漫主义。他们的结合意味着古典希腊文化和德国浪漫主义的结合。欧福良的缺少生命力和奄然殒逝,形象地表明让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精神的结合是个非现实的幻梦,到往古寻找理想、寻找美只会是个悲剧,只会落得一场空。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浮士德这一事业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浮士德是建立这一事业

7、的首领,靡非斯特是他的助手,他们各自代表新兴资本主义制度进步和残酷两个方面。老夫妇的住房及教堂象征资本主义初建时期的自然经济残余及封建势力残余。靡非斯特烧死了这对老人及在他家做客的旅人,焚毁了他们的住房及教堂。这一情节象征资本主义建立过程中出现了歌德所反对的暴力形式。浮士德在吹瞎双眼后描绘出这一理想社会的图象,寓意是:在浮士德(歌德)生前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他不能见到的。浮士德的不死之灵终为天使带着向天上飞升,表示“上帝”和浮士德对于靡非斯特的最后胜利。浮士德是歌德一生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文艺复兴三百年来资产阶级精神发展史的艺术总结。第二部:走出地狱,通向世界,再回到天上。

8、包括三部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事业悲剧。浮士德的精神1. 浮士德精神的核心行动浮士德的一生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度过的,他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以及其他事业的活动,行动是浮士德一生中可以确定的、不变的规律,它是浮士德精神最根本的、主要的特征。浮士德精神其一:永不满足现状“天上序幕”:“这傻瓜为你服务的方式特别两样,尘世的幸福他不爱沾尝,他野心勃勃,老是驰骛远方,也一半明白自己的狂妄,他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又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不管人间或天上,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所谓“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就是要探索宇宙的奥秘,“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就是要体验人生的广度和

9、深度。其二:不断追求真理浮士德对客观真理的不倦追求却是殷切的。他想尽量体验人类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力图将全人类的苦乐堆集在自己的方寸之间,使小我拓展为全人类的大我。浮士德经过漫长的生活历程,从为宫廷服务,陶醉在古典美的世界中,转而向大海争地,开辟荒滩,为千百万人的安居乐业而奋斗,终于认识到人生的真理,即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享受自由与生活。这是智慧的最后结论。其三:重视实践和现实他将圣经中的教义“泰初有道”毅然改为“泰初有为”,表现了他对新生活跃跃欲试的渴望。他与魔鬼订约时说:“什么那边不那边,我并不放在心上;你先得把这个世界打破,另一个世界才会产生。我的快乐是从这个地上涌迸,我的

10、烦恼是被这个太阳照临,等我一旦和它们离分,就不管变成什么情形。”显示出浮士德重视现实的入世思想。2. 浮士德精神产生的原因“他在一般的人世局限中感到焦躁和不适”,这是他不停追求不断行动的内在原因。浮士德一方面是执着于尘世,贪图安逸,另一方面是不断向精神的高地飞驰,在灵与肉之间,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浮士德两者都不舍弃,感觉使浮士德存在,精神使他超越。浮士德的焦躁和不安就在这里,他永远也不满足,永远有一种内心的骚动和不安,他要解决矛盾。行动就是解决矛盾。但是当他完成了一个飞跃,好像解决了一个矛盾的时候。新的矛盾又产生。浮士德的辩证关系(2)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善”与“恶”及其辩证关系魔鬼靡非斯特

11、在这里将抽象的恶表现为具体内容,这就是“否定的精神”,“否定的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是靡非斯特把世界的一切看得毫无意义,世界的变化、发展,在他看来与“永恒的空虚”完全一样,所以,他否定人生所有努力、所有追求的意义,认为人应满足现状,安心住在黑暗中及时行乐。与靡非斯特的虚无主义相对立的是浮士德探索不止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在整部作品中表现为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永不满足地追求着。(3) 浮士德和靡菲斯特自身的“善”与“恶”及其辩证关系浮士德也不是绝对的“善”,靡非斯特也并非绝对的“恶”,而是浮士德在行善中有恶,靡非斯特行恶中含善,善与恶在他们身上彼此渗透,互相影响。浮士德自身存在着善与恶,即上

12、升与沉沦、追求与停滞的矛盾。代表否定、消极和罪恶的靡非斯特也是浮士德自身恶的一面,是浮士德身上贪图安逸、迷恋享乐、不择手段的性格侧面的外化。浮士德和靡非斯特是一个人的善与恶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体。在浮士德身上两种力量的冲突,表现出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而浮士德自身的善不断地战胜了恶,表现出以浮士德为代表的人类最终会向更高的目标飞升。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上天入地纵横飞

13、行,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靡非斯特也不是绝对丑恶和消极,他的否定时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彩,道出严酷的真理,客观上起到了社会现实的批判者的作用。此外,在他的“恶”中,我们也辩证地看到了“善”。他代表着消极的力量,却又常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个“作恶造善”的魔鬼。靡非斯特的形象魔鬼靡非斯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反面人物,代表否定和毁灭,是恶的化身,是一个否定的精灵。他以危害人类为宗旨,处心积虑地引诱浮士德陷入歧途。他诱使浮士德酗酒胡闹,一心导演了玛甘泪的悲剧,提倡滥发纸币造成金钱的罪恶,帮助封建王朝镇压反叛,维护腐朽统治,烧毁寺院、树林,在公海上大肆掠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虚无妄为、冷酷凶残的资产阶级冒险家的罪恶本质,同时,他更是资产阶级个人物欲、利己主义的精神象征。如果说浮士德代表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善的一面,那么,靡非斯特则代表了资产阶级灵魂中恶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