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473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招教考试文档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 型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具体目标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体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合不同区域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2、和技能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时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3, 学生时发展的人,3,学生时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4, 辨析

3、题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种说法时错误的,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错误,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时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4、学习共同体,所以教师首先应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5教师对优生的偏爱的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认为本的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对优生的偏爱与偏见很容易使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他们甚至会放弃没门功课的学习,有些教师对待差生,会用一种晕轮效应,即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纪律,品质等各方面都是不好的,这样也会给学生身心造成深远的

5、伤害,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的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应努力实践教育公正原则,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偏爱优生的做法不可取老师的行为符合型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成长过程的必然,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有能力也必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材料中,马老师没有因为学生的问题而一味批评,而是正视学生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往,帮助他学会与其他同学教朋友,最终让学生不在欺负同学,交到好朋友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

6、生,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材料中,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不离不弃,耐性地帮助他融入班集体,通过交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了自己的好朋友,改正了欺负学生的不良行为 因此,作为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时后进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现有问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现代教师的职业理念首先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经典名著中找处错误,鼓励学生具有探究和发散思维,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时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在教育中应该自觉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对学生树立信心,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人成才的 最后,型课程

7、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跳出书本让学生体会到文化的更多魅力 作为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坚定职业理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打骂学生的行为其实也没有什么,他们地市恨铁不钢,也是对学生负责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师德的灵魂时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核心时尊重人格,尊重学生人格,就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一样有尊严,有利益诉求的人,关爱学生还包括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采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容许的,从表面来看貌似教师存有好心,但其实时一种伦理观念

8、上和教育行为上的误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有尊严的人,也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在地位上平等的人,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打是疼骂是爱”的做法,往往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以及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这不仅违背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体罚学生的表现,是不适合的教师应遵循的六大职业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上述两个案例中,赵老师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9、,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践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面对行为散漫,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没有讽刺挖苦,而是关心爱护,努力寻求帮助学生的方法,体现了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师德灵魂和核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教师要善于教书育人的天职,教育中教师不断获得新的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体现了教师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体罚学生时一种违法的

10、行为这种说法时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体罚的违法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体罚学生,不管是否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其行为的属性肯定是违法的,首先体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其次,体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权,最后,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作为学校需要保障在校的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利不受伤害,它包括外来的非法侵害和学校本身不良教学的侵害,在校学生有违学校纪律时,学校和老师应采取正确的方法给予教育,引导,并禁止用一切非法的手段来予以解决学习差比

11、较的学生m老师采用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采纳老师的意见开除学生的学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规定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作为老师如何对待学生自律差,课上捣乱的学生,学生课堂自律能力差,经常不交作业,打架,如果我是老师,首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我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即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让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如果还不行,我会建议其监护人,将其送入相关学校进行矫治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

13、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方式(权威性,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内容的综合素质,强化情感陶制与行为训练,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建立健全教育和咨询,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14、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

15、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继续努力,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正确引导。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习进行正强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时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时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注意转移就会注意分散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注意转移的条件包括原有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以及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注意不稳定性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无坚定目的以及个人的主观状态,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时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实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