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209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7663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李 翠 萍 学 号: 单 位: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老师: 2011年05月 目录摘要1Abstract浅析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 一、价值观及其作用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价值观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作用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方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发

2、学生的热情,促其积极创造、获取,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向。二是动力作用。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三是养成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个体的一定行为即出自内心又不带情绪,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二、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中学生价值观现状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

3、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中学生更好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总体来看,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1. 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使部分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它们的努力方向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也不是为了个体进步,而是为了通过竞争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赚大钱。它们的价值选择以尽力追求物质利益为唯一的标准。2. 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作为90后,当代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多数是

4、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家庭溺爱,依赖性强,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时,过于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宽容,却不愿对社会做出贡献和回报。这些学生或者认为人本质上是自私的,或者简单地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为契约关系,只干对自己有利的事,从不想牺牲一点个人利益。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不讲互相帮助,只讲等价交换。3. 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力,当前部分学生吃不惯食堂饭菜,穿不得普通衣服,用不得一般文具,而吃在饭店、穿戴名牌、讲究新潮,不断追求高消费,已然成为许多中学生的价值选择。认为“吃要高档,穿

5、要时髦,花钱要大方”“要有自己的花园洋房、名车”的中学生大有人在。同时,由于家庭生活的好转,这些学生没有辛苦劳作的经历和一分钱掰两半花、攒钱置业的体验,使得他们不愿艰苦奋斗、勤俭学习。4. 片面追求文化素质的价值取向 在学校里,部分中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视觉悟的提高,许多学生经常把邓小平的一句话挂在嘴边“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文化素质高,某一方面突出就觉得是个人才,而忽视其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二)原因分析当前中学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的这些不良的倾向,我认

6、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 家庭教育环节的不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很难避免对自己的子女有娇惯与放纵的行为,许多孩子很少听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批评,他们所遇到的大都是在自己犯错的时候父母为自己辩护或是干脆就由父母全部承担责任,这就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了错误、批评是与自己不相干的观念。因此,娇骄二气在很多学生身上都有体现,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生之间缺乏相互帮助的精神、相互礼让的精神、自我批评的精神以及接受他人批评的精神。这些,应该说与许多家长不对孩子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

7、,有些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感,或者自身就缺少教育孩子的知识,或者他们沉湎于生意场,或者陶醉于麻将桌,对孩子根本无暇顾及或是以暴力去对待孩子的不足。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或其他原因,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有的由于父母离异,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还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思想负担过重等等。因此,面对社会上横流的物欲、假冒伪劣、色情凶杀、走私贩毒等畸形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其中的有害信息也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2. 学校教育环节的不当 虽然现在的教育不提倡灌输教育,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大多数教师都很难避免充当说教或者灌输

8、者的角色。因为在现时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大都依然采取直接的问答式教学,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的方法,无视学生主体的存在。在内容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仍然是人们推崇并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具体的行为、道德规范,而这种教育内容往往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去甚远。另外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文理过早分科和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的家长和学校更是急功近利,注重速成教育,以致很多学生成不了才也成不了“人”。因此用这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且使学校的思想教育显得苍白且软弱无力。3. 社会教育环节的缺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网络进入到普通家

9、庭,我们已无法、无力去掩盖或修饰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憾。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长期压抑的合理物质诉求被释放并迅速膨胀。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也由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也在人们充满功利的目光中渐行渐远,人生价值观教育也在我们盲目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被忽略。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以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不良观念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之中学生身心尚未成熟,缺乏科学分析的能力,缺少社会经验及应有的理性思考,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加思考地

10、“照单全收”,在“是”与“非”的面前容易产生非左即右的极端思想,并长期为这种思想所左右。所以还学生一个洁净的天空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就是要求我们的社会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三、加强当前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多管齐下,形成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的优良的育人环境。其中,学校教育是主体,它能够对中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系统化、理论化、正规化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教育是根本,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11、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因此,我们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的独立功能和作用,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整体的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一)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稳定、独立的教育形式,在整个社会化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校教育是实现国家教育制度的主要渠道和根本渠道,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角落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个体传播文化知识和传授职业技能,而且为个体提供价值标准和社会行为规范,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复杂

12、的和深刻的,具有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强的社会引导和规范功能。因此,学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加强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1、优化既有校园环境进行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作为一种能动的环境力量和隐性的课题,对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健康、活泼、丰富的校园文化,包括校风、校容、制度、体育、文艺熏陶等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师生和谐交往中教师的价值观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的“向师性”是尽人皆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的这一重要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

13、是始终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教育是一种导向,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在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引导学生进步、文明、健康地生活,必能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2、发挥课程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培养中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公德、强烈的成功意识和奉献精神、明确的拼搏进取意识。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1)系统全面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14、,是我们的旗帜和方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行动纲领,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思想上的一系列模糊认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中学生从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创造精神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的坚定政治立场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可以说,全面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学生精神的全面塑造。(2)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传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表现,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教育和熏陶中学生,可以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

15、优秀科学文化和道德精神,从我们的先人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及其爱国主义精神。(3)以模范人物为楷模,塑造一身正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我们优秀民族传统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同样涌现出无数的人民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我们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意志,是我们可以学习仿效的楷模。学习他们是对中学生精神的具体塑造。(4)塑造中学生的时代精神。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有的精神力量对社会进步起着基本的推动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也要求当代的中学生具有符合今天需要的时代精神。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看,我们应塑造中学生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塑造艰苦创业、进取创新的精神和意志,塑造虚心学习、追求进步的治学态度,塑造集体协作、遵规守纪的团队精神。同样,我们仍然要把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中学生精神塑造的核心。3、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学生们能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多了解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