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二.解剖学一.体表标志: (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方位术语以及轴和面的概念*** 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 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方位:A:上方:靠头为上 靠足为下B:前后:靠腹称前(腹)侧 靠背称后(背)侧 手部:掌侧 背侧C:内外:靠近身体正中线的为内,远离正中线的为外上肢:尺内侧 桡外侧,下肢:胫内侧 腓外侧D:浅深:靠近体表为浅 远离体表为深3:轴: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设立三个典型的相互垂直的轴 ‘(1)矢状轴(前后轴):前后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2)额状轴(冠状、纵轴〉:左右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3)垂直轴(纵轴〉:与身体长細平行,并与地平面垂直的轴4.面: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 的切面称为纵切面,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横切面A:横断(水平〉面:与身体或肢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B:矢状面:与横断面相垂直,沿前后方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的纵切面如果该切面恰 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称为正中矢状面C:“额状(冠状〉面:与横断面相垂直,,沿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2.人体的分部(头部 颈部 躯干 四肢)***a:头部:包括额、顶、颞、枕B:颈部:C:躯干:胸、背、腰、腹D:四肢:肩、上臂、肘、前臂、腕、手、臀、髋、股、膝、小腿、踝、足3.人体标志线(头部 颈部 躯干 四肢)**(1)胸部标志线:A:前正中线:又称胸骨中线,自胸骨柄上缘中点向下至剑突做垂线可延伸至腹部B:锁骨中线:自锁骨中点做垂直线(分左右两线〉 C:腋前线:自腋窝前皱襞向下做垂直线 D:腋中线:自腋窝中点向下做垂直线E:腋后线:自腋窝后皱襞向下做垂直线 (2)背部标志线 :A:后正中线:以脊柱棘突向下做垂直线 B:肩胛线:以两肩胛下角向下做垂直线3)腹部标志线 : A:肋骨线:通过两侧第10肋最低点的横线B:棘间线:两侧髂前上棘之间所作的横线 C:左、右纵线:由两侧腹股沟中点向上所作的纵线4.常用人体标志线:**(1)头面部标志:**A:头顶:自前发际至枕骨粗隆延线及两耳廓以上部位B:额部:前发际至两眉弓间C:枕部:以枕骨粗隆为中心部位 \D:颞部:分左右两侧 、 ‘E:耳区:包括耳廓、外耳道、乳突等分左右侧F:眼:包括上下睑、内眦部、泪囊部分左右侧G:鼻窦:额窦位于两眉之间、筛窦位于两内眦之间;蝶窦位于两下眼眶与外耳道连线 的后1/3处;上颂窦位于两眼眶下1. 5cm。
H:鼻部:包括鼻前庭部V:颞颌关节:外耳道孔前1cm处分左右侧2)头面部神经标志**:A: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节,出口居眉弓外缘至外耳道连线后1/3处分上、中、下 三支,分别走向眼、鼻、颏部 、B: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位于外耳道孔面神经干自外耳道经乳突向前至耳垂前方 分上、中、下三支,分别走向额、上颌及颏部C:枕大神经(出口处):两耳根上部枕后连线、距中线2cm(相当于玉枕穴)D:枕小神经(出口处):两耳垂后部枕后连线、斜方肌的外缘或距中线4cm(相当于 风池穴)E:耳大神经(出口处)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点3)颈部标志:**A:咽部:以下颌角前下区为中心,分左右侧B:扁桃体:以下颌角为中心,分左右侧 C:喉部:以喉结稍上为中心,分左右侧D:耳咽管:乳突与鼻翼连线,分左右侧E:甲状腺:①前后位:喉结至胸骨切迹②侧位:胸锁乳突肌前缘1/3点直下至锁骨 上缘F:颈部淋巴结:①颏下淋巴结:颏下②颌下淋巴结:颂下三角内③耳前淋巴结:耳 屏前方,腮腺表面处④耳后淋巴结:胸锁乳突肌止点表面处⑤颈浅淋巴结:胸锁乳突肌 表面处⑥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后4)颈部神经标志**A:颈交感神经节:以胸锁乳突肌中段为中心点。
① 颈上节:下颌角后1cm,相当于第 2、3颈椎水平② 颈中节:胸锁乳突肌后缘环状软骨同高,相当于第6颈椎水平③星状神 经节:颈中节下2cm锁骨上窝深部,相当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B:臂丛神经节:锁骨中点上方经锁骨后深人腋窝分桡、尺、正中神经等若干支,分布于上胺及手部5)胸部标志**前面:上界为胸骨切迹,两侧锁骨上缘;下界为两肋弓后面:上界第7 颈椎;下界为第12胸椎及第12肋A:肋软骨:胸骨角旁为第2肋软骨B:气管及支气管:前自喉结以下至第3肋间分左右支;后自第4、5颈椎至第5胸椎C:肺脏:前部:上界为自锁骨上窝,下界锁骨中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 后部:上界第7颈椎,下界为肩胛线第10肋水平,脊柱上平第11胸椎棘突D:心脏:上界:左第2肋间;下界:左第6肋间;左界:左锁骨中线以内;右界:右锁骨线 以内 ‘E:食管:上界:环状软骨;下界:剑突6)腹部标志:**上界:剑突两肋弓;下界:两腹股沟,耻骨联合以上由前正中线及脐水平可分为左右上腹和左右下腹A:肝:上界:与膈同高,约与右侧第5肋齐平;下界:右季肋区:肝下缘在肋弓缘以上; 在腹上区肝下缘可凸出剑突约3CMB:脾:左季肋区。
C:胰:上腹区,中心点在两肋弓最下缘连线之中点D:胃:腹上区、左季肋区及脐区三区内,中心点在锁骨中线与肋弓的交点E:十二指肠:球部:中心点在两肋弓最下缘连线中点右侧约3CM处F:阑尾:中心点有两种定位法,macburney: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1/3点;lanz 点:两髂前上棘连线右1/3点G:直肠:骶尾部 H:膀胱:耻骨联合O:男性生殖器:精囊;耻骨联合;睾丸与附睾:阴囊I:女性生殖器:子宫及附件:下腹部;子宫:耻骨联合上缘;卵巢:耻骨联合上缘左右 旁开约6cm(7)背部标志上界:**上界:第7颈椎,两肩胛上缘;下界:第12胸椎 A:脊柱:①第2颈椎棘突:乳突尖水平③ 第4、5颈椎棘突:喉结水平④ 第椎 6棘突:环状软骨水平⑤ 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项部最隆起之棘突⑥ 第3胸椎棘突:两肩胛冈内线水平⑦ 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水平⑦第8胸椎棘突:胸骨体与剑突结合水平⑧第2、3腰椎棘突:肋弓两侧最下缘连线水平⑨第4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处连线 水平B:肩胛区:肩胛骨所在区 C:肩胛间区:为两肩胛骨之间8)腰部标志**A:腰骶部:第12胸椎至第5骶椎由后正中线分左右侧 B:骶髂关节:髂后上棘沿骶骨和臀肌之间往下约10cm长范围内。
C:尾部:尾骨部位(9)胸腹、腰部神经及反射区标志 **A:肋间神经:第2至第12肋骨下缘处 B:腹腔神经丛:中心点位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C:腰交感神经节:第2腰椎棘突旁开处3cmD:“短裤”区:①前上界:两髂嵴连线;②前下界:两大腿上1/3;③后上界:第2腰椎棘突水平;④后下界:两臀沟连线E:“领区”:①前上界:甲状软骨水平;②前下界:腋下连线;③后上界:发际水平;④后下界:腋连线E:颈膨大:最宽处多在颈4〜5椎间盘F:腰膨大:最宽处多在胸11〜12椎间盘至腰1下1/3 ‘G:颈胸神经根:与同序棘突等高,神经根出口处约在后正中线两旁1. 5cm处H:腰骶神经根:与同序棘突等高,神经根出口处约离后正中线两旁2cm处 E:太阳神经丛:位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10).四肢关节标志**A:上胺关节:上臂:分内、外侧及远、近端(或上、下端〉;前臂:分桡、尺侧及远、近端(或 上、下端〉① 肩关节:前自锁骨中线以外齐腋前皱襞处;后至肩胛线以外腋后皱襞处,侧为 连前后线② 肘关节:上界自上臂下1/3,下界至前臂上1/3伸侧由尺骨鹰嘴、肱骨内外上髁连成.屈侧为肘窝③ 腕关节:腕横纹上、下各5cm处分伸、屈侧。
④手及指关节:分手掌、手背、手指、各指关节B:下胺关节:①髋关节:上界自脐及第3腰椎水平线,下界至股上1/3处;前自腹股沟内侧做上下垂直线,后至臀肌最高点做上下垂直线,分前、后面②膝关节:前后位- 髌骨;侧位内外髁④ 踝关节:踝上、下各2cm,分内、外侧④足踝关节:分足跖部、跟腱、 足跟、趾、趾跖关节二、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A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B:功能:1.运动:为运动系统的首要功能;系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等 共同收缩而完成2.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姿势3.保护:骨和骨连结以及肌肉构成体腔壁,可缓冲打击、震荡,保护内脏2.骨:A:成人206 分: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等* B: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混合骨3.关节的连接方式**直接连接 间接连接A:直接连接:两骨之间没有关节腔这种关节基本上不活动或活动甚微又分为纤维连结、软骨结合和骨结合B:间接连接:滑膜关节和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1. 关节面:构成关节两骨的相对面称,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面表面由一层关节软骨覆盖2.关节囊:结缔组织形包囊,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关节的各骨连接起来。
活动度大的关节,囊较松弛而薄关节囊可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3.关节腔:由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腔隙腔内呈负压,含有少量滑液4.辅助结构:a.关节的支持韧带:有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股骨头圆韧带、膝交叉韧带等为囊内韧 带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限制关节运动幅度,控制关节运动方向,补充运动对侧的支持 力;提供肌肉或肌腱附着点 b. 关节盘:位于关节内两个关节软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功能:使两个相对的关节面 更加适应,关节更加稳固,并缓和冲击和震荡;可使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运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c. 关节唇:为附着在关节窝周边的纤维软骨环功能: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的稳定 性,增大关节面的作用,如髋臼唇d. 滑液囊及滑液鞘:功能:增大滑膜的表面积;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减少摩擦;当关 节运动,关节腔的形状、容积发生改变时,脂垫可起缓和冲撞和震荡的调节作用4.关节分类**A:单轴关节:只有一个运动轴,关节仅能围绕此轴做与之垂直的运动又分为屈戌关节、车轴关节B:双轴关节:有两个互为垂直的运动轴能作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的运动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C:多轴关节: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允许各方位的运动。
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E:其他分类:可根据关节构成骨的个数及其他情况进行分类为:①单关节;②复关节; ③联合关节等5. 关节的运动**A:运动模式: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内翻、外翻、背屈、跖 屈、环转等,B:4种基本形式:滑动运动、角度运运动和环转运动6.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A:关节面的形态:决定运动轴和运动方式B:关节头和关节窝的面积差:反映运动的灵活与否同类关节,两者的面积差越大,运动幅度也越大;反之面积差越小,则趋于稳固C:关节辅助结构的状况:关节囊坚韧、紧张,周围韧带和肌腱坚固,则使关节运动受限,从而增强其稳固性;反之,关节囊薄弱、松弛,周围韧带或肌腱较少,则运动幅度大而增加了灵活性D:关节内结构的影响:如关节盘、半月板和滑液均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