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9651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 治12. 源源在撰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你认为源源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哲学的基本问题C.哲学与时代精神 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3.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在国家“十二五”

2、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一项名为“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其由计算机对植物生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全天候控制,精准调配供给椬物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实现了不用土的植物生产。这说明(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人在改造世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A. B. C. D.14.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C.要根据自己

3、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15.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不在生长;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A. B. C. D.16.下列与“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昨日去兮,杨柳依依。今日来兮,雨雪纷飞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A. B. C. D.1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

4、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18.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A.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19.世界是物

5、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以上哲学观点的是(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 B. C. D.20我们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A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会一帆风顺D科学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1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A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B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了人脑的结果 C人脑对客

6、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22.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A. B. C. D.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

7、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种哲学观点(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A B C D39.材料一 西汉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材料二 西晋时期的思想家傅玄认为:“心者,万物之统也。”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哲学家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本质是什么?(8分)(2)材料三中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它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8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

8、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结

9、合材料一,用哲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8分) 41、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环境质量低劣、城市内涝、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社会热点舆情。浙江省自2014年起在全省推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下决心让“可游泳的河”不再难觅,争取35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安全饮水问题、污水治理问题。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14分) 42、

10、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请根据材料回答运动和静止的关系?(7分)政治月考答案 12-17BDBDCC 18-23 DBDCAB39. 【答案】(1)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傅玄认为心比万物更根本,主张以心去统率万物,也就是认为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4分)二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都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4分)(2)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就是把水看作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分)其与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观点有根本分歧,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

11、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40、(1)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分)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分)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重大课题,是党和

12、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将作为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更新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预见和指明新时代目标和前进方向,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3分)41、答案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因此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表明人们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13、上,创造和利用条件。要加强技术研究以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强化水流域内各部门的协调,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五水共治”。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42、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2分)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分)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分)4、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分)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