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22731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试卷高一年级语文学科一、积累应用1. 按要求填空。(1)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比喻奸臣遮拦贤臣、自伤遭逐的两句诗是_,_。(2)“对写法”(以彼写此)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柳永八声甘州中的_,_?就采用此种手法。(3)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是其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断弦破琴。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这一典故的一句诗是_。【答案】 (1). 总为浮云能蔽日 (2). 长安不见使人愁 (3). 想佳人妆楼颙望 (4).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5). 朱弦已为佳人绝【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情景式默写,跟直接写出上下句不同,它的难度可以说是加大了,它不单要求考生熟悉诗歌,还要

2、求考生理解诗歌。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果错了一个字,该句默写即为0分。本题要注意“蔽”、“妆楼”、“颙”等。2. 按要求选择。(1)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明与小李初次见面,小明说:“久违久违。” B小明送小李一幅画,小李说:“我定当惠存。”C小明有篇文章希望编辑给予修改,他对编辑说:“老师,请您斧正。” D小明对小李说:“你如果有困难,我会对你鼎力相助的。”(2)有些学生不懂得爱惜时间,你会选择下列哪一句名言对其进行劝诫?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D朝闻道,夕死可也(3)“诗贵含蓄”,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含蓄”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

3、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D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答案】(1)C (2)B (3)D【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题中的“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是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惠存”,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别人时用。第二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经过严酷考验,才有别具一格的品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比喻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该句劝人珍惜时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指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

4、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句是劝人要好学;“朝闻道,夕死可矣”指早晨明白了道理,哪怕晚上就死去,其中“道”是指儒家的“仁义之道”。第三题,ABC项都是借景抒情,只有D项是直抒胸臆,没有使用“委婉”这一手法。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强化文学的语言本体自觉张志忠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的时代,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这表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嗜好的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警惕的是文学作品日益影视化的负面影响。不少作家在写小说之初,就是以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为创作目标的,奔着有朝一日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目标而去

5、,期冀获得经济上的高额回报,或者是将已经拍摄完成的影视剧本敷衍成小说,让那些影视剧的追捧者再做一番回味。其对文学造成的最大的伤害有二:一是只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营构,而严重忽略文学语言的独创性,只求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而忘却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二是只注重那些具有视觉和听觉特征、容易将其转化为画面和声音的场景,而 ,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它蕴含着文学的真谛。影视剧以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见长,它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文学则把语言作为自己唯一的工具,同时在更高的层面上,语言的新颖独特,准确传神,以个人的或者集体的文学

6、创作,丰富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因而,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据专家统计,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共使用了两万个词,在古今作家中居于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托尔斯泰,他拥有_3_万个词汇。道理一目了然,作家的词汇量,就像建筑师的材料库,能够娴熟地选择和运用的词汇越多,越能够变化多姿和准确到位地表述出作家想要传达和抒发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作家对纷纭万状的人性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能力。文学文本与影视作品的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不同,它可以打乱时空顺序,突破直观性的生活场景的局限,而在多个层面上展开,为揭示复杂的现实和人性提供足够的空间,读者也可以打乱文本顺序而反复地玩味作品。电影专家

7、在讲述不同文本的差异时,爱引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位老渔民与名叫圣地亚哥的孩子的对话,老渔民口口声声说要拿他的鱼网,说到他做了一锅用鱼烧的米饭,然而孩子知道,“他们每天要扯一套这种谎话”。这种同时在真假两个层面上进行的现实的和心灵的活动,尤其是孩子心中暗暗展开的否定性,很难直接用影视语言表现出来。文学的强项在于,除了听觉和视觉等有形的感官,可以诉诸嗅觉、味觉,更可以直指人的心灵,它的大量的“潜台词”,远非影视文本所可比。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同时,语言可以表达某些抽象的意念,不受画面和声音的制约。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开篇中所写,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

8、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种广阔性,超出了具象的边界,而容纳了大量的玄思妙想和激情涌荡,只有用文学的语言才可以捕捉和勾勒。(有删节)3. 第段“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中的“这”是指_。4. 与第段中“敷衍”一词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 搪塞 B. 复制 C. 改编 D. 叙述5.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作品越来越粗疏简陋作家对人性和心灵的关注日渐空缺忽略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更具广阔性的精致描写文学的本体性因此越来越弱化作家的语言贫乏化A. B. C. D. 6. 第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不少作家创作小说之初,就把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

9、剧为创作目标,把有利于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作为目标。B. 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这是电影电视剧的长处。C. 应重视文学语言的独创性,杜绝营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应自觉追求文学语言,杜绝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D. 影视作品具有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文学文本则可以打乱时空顺序,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生活场景,读者可以打乱它的顺序而反复玩味。8. 运用本文的观点,谈谈西洲曲中的影视因素与文学因素。西洲曲(节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适合影视画面(请描绘):_适合文学表意(请解说):_【答案】3. 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

10、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 4. D 5. B 6. 用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作品中使用词语量之高,有力地证明(论证)上文“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的观点。 7. C 8. (1). 适合影视画面(请描绘): 秋天,南塘,莲花,采莲女。莲花高过采莲女。采莲女低头采摘莲子,莲子青青,如同池水。或:在秋天,采莲女到南塘采莲,莲花高过采莲女。采莲女低头采摘莲子,莲子青青,如同池水。 (2). 适合文学表意(请解说):“莲子”“青”语用双关,“莲”即“怜”,“莲子”即“怜子”,意为爱你。“清”即“情”,“青如水”就是我(采莲女)对你的爱情就像水一样纯洁。表达对采莲女的爱慕之情。【解析】

11、试题分析:此文为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考查有三个命题特征,一是观点鲜明,通常标题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结尾也常回扣中心论点。如本文的标题就是论证的中心“强化文学的语言本体自觉”,后面文章就紧扣这一论点展开论述。二是结构清晰,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分论点之间常有过渡衔接,如文本第二段,开头一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即该段的中心,该段对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列举了两个事实材料。三是命题紧扣文本,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则需要适度的迁移,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解题要通读全文,思考文本的中心(论

12、点),文本是依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构)行文中为论证观点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论证方法)以及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解答选择题,首先要对比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其次,要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代词的指代义,指代词语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指代词语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指代词语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必须从上文中寻找,由近及远地梳理。该词在文本第一段,考生可到第一段中寻找该词指代

13、的相应区间,“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的时代,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这表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嗜好的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这句话在代词“这”的前面,考生对这句话简要表述,即为“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点睛: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而理解指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又是文章词语阅读的一种常见的题型。首先,要扣紧上下文语境来分析指代词语的指代义,先近后远逐步梳理,先句内后句群、语段及至全文;再逐层解析,确定指代对象的容量;最后将搜索到的指代对象代入该位置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

14、吻合(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否相称)。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在论述类文章中,主要是指理解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词和短语在文中的特定表达意义,主要是概念的内涵义、概括义。在理解词语含义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特别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尤其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此题即要求学生理解动词“敷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思,“敷衍”本有搪塞之意,但在“或者是将已经拍摄完成的影视剧本敷衍成小说”这句中,把它理解为搪塞是不当的,“改编”一词看似妥当,当文中并未论及“改编”之事,因此,用“叙述”来理解是

15、比较准确的。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意连贯题,首先,根据空格前面的内容“二是只注重那些具有视觉和听觉特征、容易将其转化为画面和声音的场景”和表转折的连词“而”字可知,第一句应该填入一个与“注重”相对的句子,即第三句“忽略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更具广阔性的精致描写”,忽略了精致描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得“作品越来越粗疏简陋”,第四句是一句总括句,因而放在最后,至此即可得出答案为B项。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句段作用的把握,文中画线句子为“据专家统计,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共使用了两万个词,在古今作家中居于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托尔斯泰,他拥有1.6万个词汇”,这里列举了两个事实材料,说明两位大师级的作家,词汇量丰富,论证了该句的前一句话,即“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7.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