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rtsⅰ型无砟轨道三级技术交底(路、桥、隧道)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MB
约38页
文档ID:88414511
crtsⅰ型无砟轨道三级技术交底(路、桥、隧道)_第1页
1/38

客运专线3标一分部一工区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交底技 术 交 底单位工程名称:一工区无砟轨道 交底时间:2013-10项目3标工程部位无砟轨道接受班组桥面作业队数量8.65km进度要求2014年4月底一、工程概况客专3标一分部一工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区段:邓家湾双线特大桥桥起点至龙神坳桥第5五孔梁(不含桥台),全长8.65km分3个隧道、9座桥梁、8段路基起迄里程为 : DK129+950.783-DK138+586.761主要工程量:砼:19865m3、钢筋:2765t,轨枕:26528根,扣件:53036套无砟轨道桥梁段分底座板、道床板路基分底座、支承层、道床板隧道只有道床板施工主要是精细化作业二、桥梁段交底道床板底座板轨枕扣件无砟轨道桥梁成品2.1施工工艺开工前做好安全、质量、技术及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培训,准备好无砟轨道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和机具,对到场的所有轨排框架进行仔细验收,并完善签字签收手续1、梁面处理及连接钢筋安装⑴梁面凿毛处理每个工作面配备4台铣刨机,每台铣刨机配备2名操作人员(如图1),拉毛宽度不小于2.8m,深度为1.8~2.2㎜,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小于75%(如图2)。

图1:现场铣刨机进行梁面拉毛 图2:拉毛后的照片 ⑵线下工程验收后,进行清理及桥面连接钢筋的安装,对于预埋钢筋外露长度不满足要求,以及预埋钢筋位置不对的全部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植筋处理(如图3)2、测量放样通过不少于4对CPⅢ控制点,按设计底座位置在每孔梁的梁面上放出底座边线控制点,根据放出的底座控制点采用墨斗弹出底座边线、每根钢筋边缘线、横向模板位置线及凹槽底部的平面位置线3、底座板钢筋绑扎根据底座板钢筋边线及限位卡具的位置,摆放底层钢筋垫块按梅花形布置,绑扎扎丝外露部分应向底座板结构内弯曲不得伸入钢筋保护层内钢筋绑扎完成后严禁上人踩踏,防止钢筋变形和污染(如图4) 图3:安装梁面连接钢筋 图4:底座板钢筋绑扎4、底座板模板安装及底座板顶面高程、线形控制⑴底座板模板直接支立在梁面上,个别由于梁面不平造成的较小缝隙用砂浆封堵(见图5),浇筑砼前在纵向模板端部及每块模板的中心位置(间距1.5m,每块模板3个控制点)处测量其顶面实际标高(见图6),并根据设计的顶面标高计算该处的下返值,进行校核控制底座板的顶面高程,模板垂直度采用50cm长的水平靠尺进行控制。

⑵纵向模板间接缝及横向模板与纵向模板接缝处均需密贴双面胶,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纵向外侧模板采用丝杆支撑在防护墙上,内侧模板采用梁面上钻孔两撑一拉的方式加固(如图7、图8)图5:纵向模板砂浆封堵 图6:底座板模板垂直度控制 图7:靠中心一侧纵向模板加固 图8:靠防护墙一侧纵向模板加固⑶横向模板内侧底面用定位钢筋加固,顶面用限位型卡扣固定,防止模板倾倒(如图9)⑷根据凹槽模板位置,将与凹槽模板连接的槽钢两侧的勾头螺栓勾在纵向模板横向肋板上,通过旋紧勾头螺帽,将凹槽模板固定(如图10);安装凹槽模板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其四角的顶面设计高程 图9:底座板横模支立 图10:凹槽模板固定5、底座板混凝土浇筑、抹面、养护及拆模⑴布料采用料斗浇筑,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的方式⑵采用插入式ZD50型振捣棒进行振捣,同一浇筑横断面3台振动棒,实行分区作业,其中底座板两侧各1人,中间1人(纵向模板上搭设跳板做为操作平台),凹槽部位由中间振捣人员进行振捣,为保证凹槽处的砼振捣密实,我们采用放料时先将整个凹槽内全部放满砼,待全部振捣完成后,人工将凹槽内的砼清理出去的方法(如图12)。

图12:凹槽处砼施工⑶混凝土振捣完成后采用2.7m长的铝合金靠尺分别沿着底座板的横向、斜向、纵向进行严格的整平,边侧用板尺量测、靠尺整平刮平时以凹槽模板上顶面高程为控制标高,然后用木抹提浆并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根据目前的施工环境(温度在25~30℃),大约1~2h后再用钢抹抹平压光(如图13),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三次抹面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避免混凝土表面起皮 图13:底座板砼收光抹面 图14:拆除凹槽处模板后抹面⑷为保证凹槽模板的顺利拆除,我们在浇筑砼完成后约4小时左右(用食指按压,以无明显的印迹为准)将凹槽模板拆除(见图14),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纵横向模版⑸底座板砼养护采用底层覆盖土工布洒水湿润,上层覆盖塑料布保湿的养护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见图15)6、中间隔离层施工在铺设中间隔离层时,用3m长的铝合金靠尺作为刮平工具,保证土工布铺设平整无空鼓为防止土工布四周在支立道床板模板时出现翘曲的现象,可以在土工布四边用无色透明胶带将其粘贴在底座板上,待道床板砼浇筑完成拆模后,将外露的透明胶带除掉。

凹槽位置弹性垫板施工过程中,杜绝弹性垫板安装密贴不严、土工布铺设出现空鼓、胶带粘贴不牢的现象发生(见图16)图15:底座板养护 图16:隔离层施工 7、道床板底层钢筋绑扎与钢筋绝缘测试⑴钢筋要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制作,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钢筋弯钩一定要标准,避免绑扎完成后出现弯钩与轨枕相抵(如图17),而影响钢筋绝缘测试结果⑵为保证底层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先用墨线弹出钢筋保护层边线,再将每根底层钢筋的位置用墨线弹出,然后再进行底层钢筋的绑扎 图17:道床板钢筋绑扎 图18:道床板钢筋绝缘检测⑶现场绝缘电阻测试过程中,通常出现问题的就是凹槽处的钢筋与顶层钢筋有搭接,因此进行顶层钢筋绑扎过程中,要做好做细凹槽钢筋与顶层钢筋的绝缘处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上下层钢筋弯钩搭接处的绝缘检查工作(如图18)⑷接地端子的焊接长度要规范满足设计要求,在施焊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焊渣飞溅烧坏土工布,可在其施焊部位将土工布洒水润湿,再用铁皮覆盖遮挡8、道床板模板安装⑴底层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道床板模板的安装,为避免底座板砼与道床板砼接缝处发生错台、漏浆现象,支立道床板模板时要严格控制其垂直度,并用卷尺校核模板顶口宽度,保证顶口宽度为2.8m。

模板与砼接触面的缝隙用玻璃胶进行封堵,模板线型控制采用挂线多跨进行调整,模板高程调整通过模板底部的高程调节螺栓来实现 图19:靠中心侧道床板模板加固 图20:靠防护墙侧道床板模板加固⑵模板加固在靠近线路中心侧,采用一端带钩可调节长短的丝杠,将其带钩端钩挂在模板背肋的预留孔洞内,另一端支撑在桥面钻孔埋入的钢筋头上,加固间距为1m左右在靠近防护墙一侧,采用自制的两撑一拉结合体系作为加固支撑,加固间距为1m(如图19、图20)9、轨排组装及运输⑴安装扣件过程中,道钉螺栓孔洞内的油脂应注入孔深的三分之一,过多会造成油脂溢出污染轨枕和钢轨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为保证扣件的三点密贴,W1型弹条的紧固扭矩约为160 N·m,X2型弹条的紧固扭矩约为110 N·m⑵安装轨排架前,为保证测量精度及扣件与钢轨的密贴,应细致的清理钢轨底面与顶面的砼杂质,在组装排架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轨枕间距,采用在组装平台上固定出轨枕设计位置的方法来实现⑶轨排架组装完成后吊放到底座板上时,进行对各组排架初步调整,排架的中心调整采用将自制的轨距分中杆安放在排架的一端,然后吊垂球将排架的中心位置与底座板的中心位置吻合的方式完成排架中心的初步调整工作。

排架的高程调整采用2台起道器人工调高的方式实现(如图21)图21排架中线及高程初步调整10、顶层钢筋安装及接地钢筋焊接⑴顶层钢筋安装按照设计纵横向钢筋位置摆放纵横向钢筋,并将其与轨枕桁架钢筋交叉安装、扎紧绝缘卡⑵接地钢筋焊接及电阻测试纵横向接地钢筋之间采用40㎝长Φ16“L”型钢筋单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焊缝厚度不小于4㎜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道床板一侧接地钢筋处11、轨排粗调、精调⑴轨排架粗调高程控制标准为-1mm以内,平面位置控制标准为1mm以内;轨排精调时,高程控制标准为-0.5mm,平均在-0.2mm~-0.6mm,平面位置控制标准为0.5mm以内,平均在0~0.5mm,按照先调中线,后调高程的原则进行调整调整中线方法是一侧紧定位器,一侧松定位器注意调整到位后必须仔细检查松的一侧要处于顶紧状态,不能有空隙,否则浇筑混凝土时可能使轨排框架跑偏在轨排架粗、精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支撑不要撑在埋设CPIII点的防护墙处、要经常检查调节螺杆是否有悬空、检查扣件是否三点密贴、检查钢轨接头处的夹板是否上好、检查钢轨表面和侧面是否清理干净、而且在测量过程中避免过多人员上去踩踏影响测量结果。

⑵每次精调时需与上次或前一站搭接至少一个单元,同一点位的横向和高程的相对偏差均不应超过2㎜精调过程中,应先调整偏差较大处,相邻几对螺杆调整器同时调整,调整时步调应协调一致⑶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精度受天气情况的影响较大,当气温高于35℃时,高温气浪会使全站仪设站工作很难完成,即便能完成设站要求,但是很快全站仪的基准气泡又会偏出允许偏差范围,必须重新设站,造成难以完成连续的精调作业,影响精调测量成果,因此要尽量避免在高温、光线照射强度大、大风及大雾等不良天气的条件下进行精调作业根据目前的气温情况及现场多次试验,为保证测量精度,避免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精调作业,我们将粗调作业时间安排在上午7点至11点左右进行(如图22,精调时间安排在晚上19点以后进行,均能有效控制精调精度要求(如图23) 图22:轨排粗调作业 图23:轨排精调作业12、道床板砼浇筑、养护⑴布料采用自轨枕中心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连续进行,当混凝土从轨枕下自动漫流至下一根轨枕后,方可前移至下一根轨枕继续往前浇筑混凝土浇筑采用料斗进行施工,浇筑时,在轨枕间进行布料,不得直接冲击钢轨及轨枕(如图24)。

图24:道床浇筑砼布料示意图⑵混凝土振捣道床板混凝土振捣采用4个振捣器人工进行振捣,作业时分前后两区间隔2m左右振捣,前区采用2台ZD50型振捣棒,两侧对称地平行向前,不可一前一后,主要振捣轨枕底部和下部钢筋网,后区采用2台ZD30型振捣棒主要振捣轨枕四周与底部加强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接触轨排架和轨枕,遇混凝土多余或不足时及时处理⑶排水坡控制道床板顶面高程和2%的排水坡采用坡度尺进行控制根据设计图纸,道床板顶面标高至钢轨顶面标高为一固定值(两侧分别为26.5cm、中间为23.7cm),据此计算出坡度尺的高度,将其上端放在钢轨上,下端作为道床板顶面标高及排水坡的控制面(如图25)特别要加强对表面排水坡的控制,确保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表面排水顺畅⑷抹面、压光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钢轨及托梁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抹面压光的时间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条件确定砼浇筑完成后即用木抹子进行第一遍的初平及提浆,大约初平完成1~2h后再钢抹进行抹平,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