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结构式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410170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肾癌结构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癌结构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癌结构式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癌CT结构式报告 及图像后处理,医学影像科,结构式报告模板,(一)肾脏肿瘤 (二)同侧肾血管 (三)淋巴结 (四)骨转移 影像其他所见,结构式报告模板,肾脏肿瘤 (一)部位:左/右肾,上极/中极/下极,腹侧/背侧 形态:凸出于肾轮廓外(外凸程度50%/50%)/几乎完全位于肾轮廓内 大小:最大径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不伴低密度坏死,伴/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均匀/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局限于肾脏。 肿瘤侵及肾静脉或肾静脉段分支、肾周脂肪组织和(或)肾窦脂肪组织,未超过肾周筋膜。 肿瘤侵入膈下下腔静脉

2、(位于肝静脉平面下方/上方)。 肿瘤侵入膈上下腔静脉、侵犯静脉壁。 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侵犯同侧肾上腺。,T1a-T2b,T3a,T3b,T3c,T4,(二)同侧肾血管: 肾动脉()支, 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方向(位置关系) 副肾动脉位于主肾动脉的方向(位置关系) (三)淋巴结: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肿大淋巴结部位 、数量、短径cm (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骨转移的部位、数量、大小 其他(影像其他所见:转移灶等),图像后处理,根据肿瘤情况,后处理图像张数为33或44,病例一,轴位 左右最大径,冠状位 上下最大径,矢状位 前后最大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显示:肿瘤与肾窦的关

3、系,显示:同侧肾动脉与静脉的关系 同侧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 (同时测量肾静脉主干管径),副肾动脉,报告,肾脏肿瘤 (一)部位:右肾上极及中极,腹侧 形态:凸出于肾轮廓(外凸程度50%) 大小:最大径4.2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低密度坏死,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局限于肾脏。,(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2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下方向,副肾动脉位于主肾动脉下方 (三)淋巴结:肾周局部未见肿大淋巴结 (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 印象:肾Ca( T1b N0),轴位 左右

4、最大径,冠状位 上下最大径,矢状位 前后最大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病例二,显示:肿瘤与肾窦的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显示:同侧肾动脉与静脉的关系,肾静脉管径,显示: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显示: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及短径,报告,肾脏肿瘤 (一)部位:右肾上极、中极及下极,腹侧及背侧 形态:几乎完全位于肾轮廓内 大小:最大径7.2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 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低密度坏死,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侵入肾静脉及膈下下腔静脉(位于肝静脉平面下方),(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1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上方向 (三)淋巴结:右肾周下腔静脉旁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短径2.7cm (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 印象:肾Ca( T3b N1),A line paralleling the direction of hilar structures(renal hilar vessels, pelvis or fat) that bisects the renal parenchyma,Broken line demonstrates how expected renal contour is estimated if the tumor were not pres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