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8641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 第5版,主 编 李 俊,3,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4,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上同样的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可能获得不同的疗效,而达到同样疗效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在患者个体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远远高于药物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第1节 治疗药物监测,5,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6,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或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进行TDM。 血药浓度只是药

2、效的间接指标。当药物本身具有客观而简便的效应指标时,就不必进行血浓监测。 一个良好的临床指标总是优于血药浓度监测。,TDM的临床指征,7,注意: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进行TDM 即使那些需要TDM的药物也没有必要进行常规监测 TDM有其临床指征,具体的指征因药因人而异,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8,病人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但疗效不佳或出现毒副反应 药效不易于判断 血药浓度-药效间的关系与病情相吻合,以下情况需作TDM,9,药动学参数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疗程较长,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以下情况需作TDM,10,血药浓度与

3、药效学关系密切者 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者 地高辛、茶碱、抗心律失常药、氨基苷类、抗癫痫药、甲氨蝶呤、锂盐等,需进行TDM的药物,11,有效治疗浓度明确者 具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者 苯妥英、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 毒性反应与疾病症状难区分者(如地高辛),需进行TDM的药物,12,防治慢性疾病难以判断疗效者 茶碱、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治疗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者 患有心、肝、肾和胃肠道疾患,明显影响药物体内过程者 必须确定用药依从性者,需进行TDM的药物,13,强心苷类 抗心律失常药 抗癫痫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燥狂药 抗哮喘药 氨基苷类抗生素等 抗肿瘤药 免疫抑制剂 抗风湿药,需进行TDM的药物,

4、14,提出申请 取样 测定 数据处理 结果的解释,DMT流程,15,MEC,MTC,Cmax,16,Css-min,Css-max,Css,17,调整前后均应在Css采血 一般在稳态后给药前(偏谷浓度) 怀疑剂量偏低:Css-min采血 怀疑出现毒性反应:Css-max采血 t1/2长、缓释制剂两次给药间隔任何时候均可采血,取样时间,18,光谱法 费用低廉、易于推广,但灵敏度低、专一性较差 色谱法 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但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LC/MS)则兼有色谱的分离能力强和质谱灵敏度高的优势,常用血药浓度检测方法,19,免疫法 灵敏度高,所

5、需样品量少、操作方便,但仅限于检测具有完全抗原或半抗原性质的药物其中放免法具有放射性污染等 毛细管电泳法 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可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多种药物、代谢物和手性药物的浓度,20,原型药物 游离药物 活性或毒性代谢产物 对映体,检测内容,21,血药浓度是否在安全窗范围内 与给药方案和给药量的关系 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和疾病及用药情况的影响,结果分析,22,一些药物的安全有效血清药物浓度范围,23,借助TDM手段, 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包括: 给药剂量和剂型 给药间隔 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 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个体化给

6、药方案设计,第2节 给药个体化,24,以治疗窗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 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体重与身高 合并用药 剂量、服药时间和采血时间 病史、用药史、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含量 病人的依从性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25,给药个体化的步骤,治疗决策 处方 初剂量设计 调剂 投药 观察 血药浓度监测 药动学处理 调整给药方案,医师/临床药师 医师/临床药师 医师/临床药师 药师 护师/药师 医师/临床药师/护师 临床药师/检验师 临床药师/医师 医师/临床药师,26,给药方案应设计成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 维持剂量(DM) :反复用药体内药物蓄积达到稳

7、态浓度后,摄入量等于消除量,此时摄入量即为DM 负荷剂量(DL) :要迅速达到治疗有效浓度,必须增加初始用药剂量,为维持剂量与给药间隔末体内残留量之和,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27,的确定-根据半衰期 一般按t1/2 半衰期特短: t1/2 峰谷差异较大,需注意毒性反应 后效应(如普萘洛尔、麦角胺)与抗菌后效应 半衰期特长: 将总剂量分次服用,qd为宜,给药方案设计-确定给药间隔,28,的确定-根据治疗窗 例如: 血药浓度范围为1020g/ml,应半衰期 血药浓度范围为220g/ml,应3个半衰期,给药方案设计-确定给药间隔,29,首剂加倍: 大多数抗菌药物或 t1/2的药物 静滴前静

8、推第一个t1/2 给药量的1.44倍 其他方法: Dl=Vd预期血药浓度 (初次用药) Dl=Vd预期血药浓度原有血药浓度(正在用药) Vd为群体表观分布容积,给药方案设计-设计负荷剂量,30,峰-谷浓度法 稳态一点法 重复一点法 Bayesian反馈法,利用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31,给药方案调整:峰-谷浓度法,32,以群体药动学参数为基础,取群体中个体病人14(2)点血药浓度进行参数估计,以此设计给药方案 每个体均取较早和较晚各一个点 省时、经济、准确 在样本数足够大时,个体参数可反馈和修改群体参数,给药方案调整: NONMEN-Bayes法,33,给药方案设计: NONMEN-Bayes

9、法,零散数据,群体数据库,NONMEN程序,群体药动学参数,Bayes参数估计,个体 药动学参数,个体给药 方案设计,34,条件:血药浓度与剂量成线性关系 采血时间:达Css后,给药前(偏谷浓度) 方法:根据目标浓度与实测浓度之比,调 整给药方案 D= D 茶碱治疗哮喘,若100mg,q8h(t1/2=7.7h), 两天后测 偏谷浓度为4.2g/ml,应调整为190(200)mg, q8h,给药方案调整-稳态一点法,C C,D校正剂量 C目标浓度,35,两次给药,每次给药后在消除相同一时间采血一次,准确测血药浓度,求算Ke和Vd,给药方案调整-重复一点法,Ke =,ln,C1,C2-C1,Vd

10、=,De-k,C1,C:血药浓度值 D:实验剂量 :给药间隔时间,如:D为100mg, 为6h, C1和C2分别为1.65和2.5g/ml, 求得Ke为0.111/h, Vd为31.14L,36,肾衰者药物的Ke和t1/2增大,易蓄积中毒 Ke 的修正 KK(Clcr肾衰/Clcr正常-1)药尿排泄分数 Clcr(肌酐清除率)的测定 收集患者24h尿测定 Cockroft-Gault公式 Clcr,m=(140-年龄)体重(kg)/72血清肌酐(mg/dl) Clcr,f Clcr,m0.9或 Clcr,m Clcr,m15%,给药方案调整-肾衰时的调整,37,血药浓度游离型结合型 弱酸性药物

11、与白蛋白结合,弱碱性药物与1-酸性糖蛋白(AGP)结合 与AGP结合的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奎尼丁、阻滞剂、丙吡胺、丙米嗪、红霉素、美散痛等,给药方案调整-考虑血浆蛋白结合,38,应测定游离药物浓度 疾病状态影响AGP数量,影响游离药物浓度 合用药物竞争蛋白结合,升高游离药物浓度 用平衡透析法或超滤法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给药方案调整-考虑血浆蛋白结合,39,群体药动学分析的依据 群体典型值,其中群体值指药动学参数的平均值,典型值为有代表性的、能表征群体特征(或某一亚群特征)的参数 固定效应(确定性变异),指个体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随机效应,包括个体间变异和个体自身变异,群

12、体药动学的方法学,第3节 群体药动学,40,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动力学数据由给药方案数据和浓度-时间数据构成 人口学数据即影响因素数据,如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种族、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疾病状况及用药史、合并用药、吸烟和饮酒、生化及血液学指标等,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41,模型建立 基础药动学模型:即传统的药动学模型,如房室模型、非线性模型和生理模型等。 固定效应模型:用于估算固定效应,在群体标准值的基础上,将各种固定效应和固定效应参数考虑进去,对群体典型值进行拟合与量化。 随机效应模型:又称统计学模型,用于估算随机效应。,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42,数据分析方法 单纯聚集法:将所有个体同一时间点

13、的浓度数据先计算其平均值,然后将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拟合到适当的动力学模型,从而求得参数 二阶段法(两步法):首先根据不同个体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拟合适当的动力学模型,求出相应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再根据上述个体药动学参数的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估算受试者的群体参数,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43,数据分析方法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 NONMEM) 程序法,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44,治疗药物监测 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通过反馈修正,可快速、准确地获得个体药动学参数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危重病情等特殊患者的给药个体化,群体药动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本章幻灯作者:李庆平(南京医科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