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953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2015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监测、预警和报告培训会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 二三年五月九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属性与特征,1.突发性(意外性、时间和地点的不可预见性) 2.公共属性(对不定群体的危害性) 3.危害的严重性 4.形式的多元化 5.频发性 6.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包括: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发生的 1. 重大传染病疫情 2. 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

2、 3. 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 4. 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和中毒事件 5. 预防接种(或服药)的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 6.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 医源性感染爆发的事件 8. 传染病菌种、毒株丢失 9. 环境因素事件 10.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原则,1.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2. 依法、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包含四方面的工作内容 (1)通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有关突发事件资料,发现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和

3、发展趋势,从而分析、评估突发事件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预测。 (2)调查和跟踪可疑病例,并进行辨认分析,评估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监测治疗效果等。 (3)根据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将收集的资料转为信息。注意要同时提出并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 (4)应将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反馈,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种类 (1)传染病监测 (2)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的疾病及其相关症状等的监测 (3)卫生监测: 食品卫生(如食品、食源性疾病) 环境卫生(如水源污染、公共场所环境、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 职业卫生(如职业病、工作场所) 放射卫生(

4、如放射源) 学校卫生(如饮水系统、食堂、运动场所等) 社会因素、行为因素等的监测,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4)境外传染病、媒介生物染疫食品等的监测 (5)建立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 包括对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组成的公共卫生监测点,以及对有潜在危害因素、或有化学有毒物质存用的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主动性巡查、监测等,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测,1. 预警的原则 (1)前瞻性和客观性 (2)连续性 (3)系统性 (4)综合性 (5)敏感性 (6)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测,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分类 (1)按时间分 (2)按严重程度分,短期预警

5、中期预警 长期预警,一般 蓝色 较大 黄色 重大 橙色 特别重大 红色,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4.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

6、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

7、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

8、、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

9、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

10、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标准:,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报告标准:,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其它中毒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境因素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定义:

11、 指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泄露,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标准: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定义: 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包括:接种后感染,接种事件和群发性癔症。 报告标准: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

12、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信息报告标准:,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医源性感染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在较短时间内在同一病区或某一病人群体,出现3例及以上或的同源性感染,或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的暴发,报告方法,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发单位,均应以最快的方式(电话或传真)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填写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并以最快方式送达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

13、定的专业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的报告时限 (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的报告时限,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内上报,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

14、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报告要求,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 进程报告要新(可多次,不限时) 结案报告要全(10日内结案,2周内评估),附1: 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条件,、报告内容及时限,()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儿童(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托幼机构的疫情报告人应当在 2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托幼机构的疫情报告人应当在 24 小时内报出相

15、关信息 ()托幼机构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托幼机构的疫情报告人应当在 2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托幼机构的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附2 :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和分类,甲 类 传 染 病 鼠 疫 霍 乱,乙 类 传 染 病(2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16、、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 类 传 染 病(11)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程序,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实行首诊制 即责任报告人在首次接诊传染病病人时,如做出传染病确诊或疑似的诊断,应立即填写或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交(邮寄)予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报告时限,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