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6893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心理学专业2008级,犯罪心理学,谁在犯罪? 犯罪人与案件数 正比 犯罪人数增多,则犯罪案件增多 2种反应: 一是调整社会关系,减少犯罪人数; 二是及时抓捕犯罪人,及时惩罚犯罪、监禁犯罪人而试图减少犯罪。,教学方式和要求,1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课堂讨论、作业等。加强互动环节。 2 教学要求: 学生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2.1 课堂讨论占平时成绩的20%; 2.2 听课笔记占平时成绩的10%; 2.3 作业(小论文)占平时成绩的50%; 2.4 案例分析占平时成绩的20%。,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犯罪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犯罪的成因,达到预防、

2、控制犯罪目的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含义及其发展与贡献、掌握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特点,能进行犯罪心理的诊断和矫治,并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犯罪的预测与预防以及刑事司法等实践领域。,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六章 群体犯罪心理,第三章 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第四章 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第五章 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学分析,第二 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第七章 变态犯罪心理,第八章 犯罪心理预防、预测与罪犯心理矫治,参考书目1,1、林秉贤犯罪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

3、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 4、宋海波犯罪经济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 梅传强犯罪心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6、杨世隆犯罪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7、安倍淳吉(鲁学海、罗大华等译)犯罪社会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92,参考书目2,8、李世棣等犯罪心理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6 9、吴汉东犯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玫瑾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11、武伯欣变态心理与犯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 12、蔡墩铭犯罪心理学.台北水牛出版社,1979 13、肖兴邦 犯罪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把握该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领域。,教学内容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沿革,1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1 犯罪心理学的科学性 1.1.1 犯罪、犯罪人 犯罪 刑法学中的“犯罪” 犯罪学的“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犯罪”,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 社会危害性、 应受制裁性 “刑法说” “不局限刑法说” : 违法犯罪,1.1.1 犯罪、犯罪人,犯罪人 刑法学的界定: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以及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犯罪心理学的界定: 犯罪人包括以下对象:犯罪嫌疑人,罪犯(已判刑的人),虞犯(有可能犯

5、罪的人),刑满释放人员。,1.1.2 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理。 犯罪心理的四层含义: 犯罪心理包含了人的心理现象的全部构成要素。 犯罪心理是在一定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 犯罪心理是一种扭曲、变异、不正常的心理,且呈结构化。 犯罪心理是犯罪人产生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犯罪心理的特征, 意识性(除个别外) 主客观性 可转化性,1.1.2 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 犯罪心理的相对独立性 (区别与联系,自学),1.1.3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

6、一门科学。 什么是科学? Science,科学的意义: 科学是运用系统方法处理问题,发现 事实变化的真相,进而探求其原理、原则 的学问。(张春兴,199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具有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这三个科学的基本特征;他以科学、周密的研究方法,对人类的特殊行为犯罪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客观、适宜的描述、揭示犯罪行为和心理形成、发生、发展的原因,预测人的犯罪行为如何发生、何时发生,又怎样的发展变化,以及有效控制控制犯罪行为,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犯罪心理学的涵义,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1

7、2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2.1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狭义 广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教育改造等。,广义,还包括 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 有犯罪倾向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 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犯罪心理学研究哪些人的心理和行为,犯罪人 一般违法人 虞犯者 刑满释放人员 揭露与惩治犯罪有关的人员 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犯罪心理学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

8、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不同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1.2.2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 是一门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1. 3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方法(method)是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关注的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方法论(methodology)也称方法学、元方法(mate method),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

9、究工作的模式。,1.3.1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哲学方法论,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 社会性与生物性兼顾 内因与外因并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1.3.2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老三论 新三论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 香农的控制论 维纳的信息论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 哈肯的协同论 托姆的突变论,以系统、协同方法,整体地、联系地观察犯罪心理现象 根据耗散、突变理论,动态地、开放式地认识犯罪心理和行为 以控制、信息方法和信号检测理论研究犯罪心理,1.3.3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调查法(survey m

10、ethod) 心理测验法(mental test) 案例分析法 (Case analysis method ) 元分析法(meta-analysis method),1.3.4 犯罪心理学研究类型,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 内省研究与客观观察研究 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 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 个案研究与群体(成组)研究 常规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的研究,2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沿革,2.1 犯罪心理学的史前史 2.1.1 灵魂说 2.1.2 原罪说 2.1.3 骨相说 2.1.4 人性说,2.2 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和早期发展,2.2.1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新

11、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休解剖学、生理学等。19世纪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犯罪率上升。值得关注的一是“累犯”增多、二是青少年犯增多。为什么出现?,2.2.2 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犯罪心理学起源于一批精神病学者和法学家对犯罪学的实证性研究。 1790 德国学者明希 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制度中的影响;1792年 德国学者绍曼 犯罪心理学 埃宾犯罪心理学纲要及司法精神病理学 龙勃罗梭犯罪人论 菲利 犯罪社会学 格罗斯 犯罪心理学 塔尔德 模仿规律,几点说明,犯罪心理学的最早、最直接渊源是来自精神病学的研究。 犯罪心理学长期附属于犯罪学。 要注意犯罪心理学的特殊性。,2.2.3 应用学科的犯罪心

12、理学源流,1900年 智力测验创始人、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Alfre Binet,1857-1911)发表被暗示性; 1902年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William Stern,1871-1938)出版供述心理学论文集; 1904年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斯坦利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1844-1924)出版关于青少年的重要教科书中,描述了对少年犯罪人的研究。 1908年 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出版在证人席上,赞扬对法庭行为的实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戈达德(Henry Herbert Goddard,1866-1957)修订了比内的智力测验法,于1912年应用于狱内罪

13、犯,结果发现大部分罪犯的智力有缺陷。此后,美国有关测量犯罪少年智力的报告达数百个,这些调查表明,违法犯罪少年的智商与一般少年的智商在逐渐接近。 威特默的诊所为第一家面对少年犯罪人的儿童指导诊所芝加哥少年精神病态研究所提供了模式。 芝加哥少年精神病态研究所于1909年由精神病学家威廉希利创建,它的第一个专业工作人员是心理学家格雷斯弗纳尔德。,犯罪心理学的两个源流表明,前者提出了各种有关犯罪及犯罪者的理论,后者只是将犯罪者作为研究对象,去验证普通心理学中影响感知、记忆因素的命题,或是用智力测验的方法对违法犯罪人与一般人的智力进行比较,在当时使用价值并不大。传统心理学家并没有从学科上去研究犯罪和犯罪

14、者,他们在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系谱上反而处于旁系的地位。因此,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犯罪心理学还没完全从犯罪学中分化出来,正处于形成时期。,2.2.4 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犯罪原因(客观) 犯罪动机(主观) 犯罪决策 获益的必然性,获益的数量, 惩罚的必然性,惩罚的严厉性 犯罪预测 青少年犯罪 犯罪的精神病理学,2.3 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 萌芽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 尚书 奠基和形成春秋战国 性善、性恶,1 关于犯罪心理的成因,(1)社会政治、经济与犯罪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 ) “贫而无怨难” (孔子)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

15、” (孟子) “薄赋敛”、“以均息贫” “推恩”于民 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2)人性与犯罪心理,“性相近,习相远” “性善论” “性恶论” “性三品” “性二气”,(3)环境与犯罪,“性相近,习相远” 孟母三迁 西晋思想家傅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对绝大多数“中人”而言,是“习善为善;习恶为恶”,2关于犯罪心理的防范思想,“仁政”、“德治” 孔子:“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子:“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3 有关审判心理的论述,(1)主张在审问中要注意观察被审问者的心理反应 周礼五听”:“一曰

16、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察言观色。 (2)注重按照犯罪者主观心理状况定罪量刑,(3)强调司法人员应当具备特定的心理素养,尚书吕刑“五过” “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包拯(999一1062) 包拯集天章阁对策:“人之司命,而帮国安危所系,择之不可不审。” 必须“选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充任”。 宋代郑克折狱龟鉴:仁、智、勇 明代海瑞:“听讼以求民稳,情伪有万,非心胸清澈者不能照。”,4 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参考资料: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梅传强犯罪心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杨世隆犯罪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灵魂说 1,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一前500) “在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灵魂,灵魂可善可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