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6796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思想道德修养经典课件 3(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前演讲参考内容,1、你认为大学与中学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作为新生,我们现在该如何去度过我们的大一生活。 2、你的一天(一周/一个月)是如何度过的。 3、假设你要竞选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发表一下你的竞选纲领。 4、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或你的家乡。 5、当前学习生活中你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6、你认为,大学应该学习什么?。 7、谈谈你对大学的理解。 8、你认为,这门课应该讲哪些内容?老师应该如何授课? 8、其他(自己确定),2,第二讲 学价值,引领社会风范,3,本讲的主要内容,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2、三、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在开始讲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片,5,6,7,8,9,10,11,这是去年某市中心街区通过的一家婚礼车队的场面。该婚礼车队前面是辆老爷车和辆跑车开道,接着是辆加长悍马车和辆加长林肯车,后面多辆黑色奔驰车双排而行,由于车队故意缓慢行走,造成了该区长时间的交通堵塞。,这是2004年相继在昆明和重庆出现的人体盛宴(女体盛、男体盛)的现场图片。左图消费价格:10分钟1000元;,13,昌平温都水城的平西王府:22万元一夜的天价酒店,14,相信大家能够对上面所提供的这组图片中所反映的行为做出一个基本判断。由于自身条件、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可能对会对这些行为提出不

3、同的解释及其理由。但问题是这些行为的出现是否符合人们和社会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否符合社会的基本荣辱观念呢?,15,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何重要性? 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6,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 基础,17,重点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定位 (四)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与渊源,18,(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荣辱观的内涵 荣辱观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在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体现为社会成员作为个体或集体在荣誉和耻辱评价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观念。,19,荣誉感和羞耻感,荣誉感是个体对自己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所表达的欣慰感、尊严感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建立在对理想、完满和善的目标的基础上。 羞耻感既是指社会或他人对背离社会义务的行为的贬斥、谴责等否定性评价,又是指对自己违背社会道义遭到社会否定性评价时产生的自责、悔恨、恐惧或“内向的愤怒” 等心理体验。,20,在人们的荣辱观念中,或荣或辱的感觉实际上是个体

5、心理反映,是个体荣誉感和羞耻感的体现。 荣辱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具有两重性,也有相互协调问题,当两者不一致时,可能会出现荣辱判断的非常态。 荣耻的评价影响个体或群体行为,21,行为(良或劣),评价(肯或否),感受(荣或辱),22,在理解荣辱观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荣誉和耻辱的关系 (1)荣和辱的对立统一 不论是作为思想范畴还是作为实践范畴,荣和辱都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二者处在同一道德观念体系的两极,相向而生。荣则不辱,辱则非荣,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同时,二者是相比附而存在,相对照而彰明的。荣因辱而益荣,辱因荣而愈耻。,23,(2)荣和辱的相互转化,荣之亢,辱之始也。 龚自珍全集臣里 过

6、度地追求荣誉,把荣誉当做人生的唯一目的,甚至为获得荣誉而不择手段,那就会使荣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沦为耻辱。 反之:意识到耻辱也可能使人奋起、催人奋进,从而力避耻辱,追求光荣,向荣誉迈进。,24,耻辱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耻辱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马克思,25,2.荣辱观的基本功能 1)判断评价 2)导向调节 3)自省激励,26,荣辱观 道德天平上的“砝码”,27,荣辱观 价值选择的“指向标”,28,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荣辱观,那么,29,没有了荣辱观的指引,人们将不知何去何从,30,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荣辱观,那么,31,32,假如

7、没有这种羞恶和崇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情来。 柏拉图:会饮篇,33,3.荣辱观的区分,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恩格斯:1820-1895,34,荣辱观具有不同的类型、表现形式和判断标准,1)不同的社会形态往往孕育和发展出不同类型的荣辱观 2)不同的时代中,荣辱观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3)在不同国家、民族和人群中,荣辱观可能会有所差异,35,36,37,荣辱观受一定社会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荣辱不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

8、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38,(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的一个新成果,它的内容体现和渗透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要求中。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39,“八荣八耻”可以概括为“八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国家观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观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观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观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集体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观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纪观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生

9、活观,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的五个视角,1. 人类精神与道德演进的角度,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时代精神,41,人 与 自 我,人 与 他 人,人 与 自 然,人 与 人 生,人 与 社 会,2.人与社会、自然发展的角度,个人生活,职业道德,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3.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社会道德生活的角度,43,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4.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的角度,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4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人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理解的观念体系的角度,45,(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定位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属于社会主义 道德观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10、 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46,(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与渊源,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思想渊源,47,a.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引发的道德冲突期,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道德引导支持正确的公众选择。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胡锦涛,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依据,48,06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

11、18.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问题”最受关注,在所有问题中比例最高。,社会风气问题,18.5,49,社会部分人群中审美错位的四个颠倒: (1)誉庸俗贬高尚,宣扬“远离崇高”,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 (2)誉感觉贬理智,宣扬“跟着感觉走”,鄙薄理性思考,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 (3)誉调侃贬拼搏,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 (4)誉奢侈贬勤俭,把脱离国情和个人实际收入水平的挥霍、浪费当时尚,玩“酷”扮“帅”充“潇洒”,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50,b.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12、是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而且重要的选择。 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的竞争和精神的竞争;中国的发展是本体性发展而不是依附性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关系着国家软实力的强弱.,51,c.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进步相适应的,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 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关密切相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相适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52,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荣辱观念,53,管仲:

13、前725一前645,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5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孔子:前551前 479,55,孟子:前372前289,仁则荣,不仁则辱。辱莫大于不义。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56,荀子:前313-前238,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57,中国传统文化中荣辱观念的几个特点:,(1)荣辱界限分明,分野清晰,对“荣”和“辱”有明确的解释。 (2)荣辱观念关涉甚广,对荣辱的判断体现在人们对名与实、义与利、生与死、毁与誉、知与行、苦与乐、情与理等诸多关系的价值

14、判断中。 (3)传统的“荣辱观”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思想和精神视域的抽象观念,而是体现和发生在他们的行为实践中的道德指南.,58,(4)传统的荣辱观讲究维护道德底线,重视耻感 重耻铭耻戒耻,“耻”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着重强调的一个思想理念。养民知耻是传统荣辱观的一大特点。 据统计,仅在论语中,“耻”字就出现高达17次之多,在孟子和荀子中则均出现19次之多。“耻感”构成了古代人思想领域尤其是文化思维和道德视野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古代“耻”的思想极其丰富,其内涵涉及到了古人为政、立业、社交、修身、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很多内容精彩纷呈,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尤其值得我们在今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学习与

15、借鉴。,59,例析: 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3.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60,传统耻观的内容,第一,人不可以无耻知耻是做人的标准 第二,必有耻,则可教知耻是道德教化的前 提 第三,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是品德养成 的保证 第四,风

16、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知耻是培养良 好社会风气的首要任务 第五,士不知耻,国之大耻为政治国者知耻 是国家治乱和社会风尚的关键,61,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中如此显著的“知耻”观念呢? “耻”是一种道德自觉和思想自省的表现。 “知耻”体现了社会个体和群体的良知未泯,也维系了社会的道德行为标准,掌控了社会风气。 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知耻戒辱观念同知荣观念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确立了道德的底线和法则,关系到社会伦理道德的立破!,62,我们一旦把耻辱放在脑后,所作所为,就没有一件事情是对的。又要这么做,又要那么做,结果总是一无是处。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63,关于羞耻,有句话曰:“有信念者才知羞耻。”尽管如此,在很多场合,羞耻是对一个人的严重考验。假如羞涩使自己难于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则要消除羞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