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4188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1了解悼词的特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崇高精神;体会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2词语解释 嫉恨:因忌妒而愤恨。 竞相:互相争着(做)。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卓,杰出,不平凡。 纷繁芜杂:多而复杂,没有条理。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比喻由疑惑一变而为通晓明白。 有机界:指具有生命及各种生活机能而为若干部分或要素合成的自然物体的生物界。,历史科学: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社会科学而言,与平常所说的“历史”不同。恩格

2、斯说:“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指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而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制度。 社会主义批评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他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但未能彻底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保守派:这里指资产阶级中代表大垄断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贵族利益的派别,政治上极端反动。 极端民主派:指资产阶级中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派别。这种人钻进工人阶级运动中,总是代表机会主

3、义路线。,3辨析词义 (1)安静安详 安静:没有声音 ,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稳。侧重指没有声音。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侧重神态的从容不迫。 例句: 病人需要静养,我要你们保持绝对安静。 巴老在亲人的注视下走了,走得很安详。,(2)发现发明 发现:带有客观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被人揭示出来。 发明:带有主观色彩,是“无中生有”地新创造一种事物,比如一种理论学说。 例句: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这种机器是谁发明的?,(3)空白空缺 空白:(版面、书面、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 空缺:空着的职位;缺额。 例句: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

4、会使人感觉到。 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可谓僧多粥少,因为空缺名额太少,只能再等几年。,(4)繁芜繁茂 繁芜:(文字等)繁多芜杂。多指抽象事物的繁多芜杂。 繁茂:(草木)繁密茂盛。 例句: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在那草木繁茂的地方,有很多漂亮的小鸟。,4走近作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共同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进行斗争。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巴门市。1844年8月底,恩格斯离开曼彻斯特前赴德国。在路过巴黎时会见了马克思,这

5、次会晤为这两位伟大的工人阶级领袖的友谊打下了基础。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神圣家族一书,其目的是反对青年黑格尔派。这本书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1845年恩格斯回到德国,出版了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这部著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论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1955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9页)。他和马克思一样,也和秘密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取得了联系,他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写了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草案初稿的共产

6、主义原理。后来又和马克思合著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95年8月5日逝世。列宁指出:“俄国革命者失去了他们最好的朋友。”,5了解背景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科学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生于德国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8421844年,在革命实践中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1844年秋,在巴黎会见恩格斯,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参加了当时各革命团体的活动,并同各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47年和恩格斯组织共产

7、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两人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学说。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和恩格斯同回德国参加群众斗争。革命失败后移居伦敦。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中,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领导第一国际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等机会主义流派坚决进行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最全面最深刻地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187

8、1年热烈支持巴黎公社,并总结它的经验写了法兰西内战,提出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1875年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出重大发展。由于为革命操劳和受反动政府迫害,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883年3月14日,他在伦敦逝世,葬于海格特公墓。,自从恩格斯1844年8月在巴黎与马克思会见之后,这两位历史巨人就结为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因而,这篇讲话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做出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

9、评价和热情的赞颂。,6开阔视野 “讳饰”修辞格 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一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也有人把它归为“婉曲”辞格。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马克思的逝世,说成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经过这么“讳饰”,刺激性小多了,情调就缓和多了,人们就便于接受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复杂感情。,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第二部分:第一层(2):论述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

10、丰功伟绩和卓越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第二层(35):论述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2设疑激智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2)第1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 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

11、在于准确地评述他们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的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浓缩在“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半句话里。,这半句话不仅仅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失去了“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国际工人阶级失去了“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

12、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悼词中对马克思逝世情景的记叙虽然很简单,却是上述实际情况的如实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固然无比沉重,但同时他也感到有某种安慰,悼词中强调的也是这后一种感受,就是说,不管怎样,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马克思活着就要工作和战斗,丧失了这种能力而活着,他的精神痛苦是难以忍受的,恩格斯深知他这种极其宝贵的性格,所以虽然马克思的逝世对生者说来是可怕的不幸,但为死者着想,作者认为马克思安详地死要比无能为力地活着好得多。,(3)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文章的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纲”。这不仅表现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而且也体现在思想感情上。前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

13、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7、8两个自然段;第二个“对于”是从革命理论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3至6自然段。在论述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时,作者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评价: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在各方面都有独到的发现。,在论述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时,作者主要写了马克思的两大主要功绩:办报,写小册子,进行革命宣传和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恩格斯通过对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的论述,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悼念之情。而这,在此段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空白”两词,前者高度概括

14、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后者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巨大,无人可及。这两个词点明了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极为崇敬和逝世后的复杂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贯串全文的。,(4)怎样理解作者将马克思与达尔文相比?二者之间有相比性吗? 文中作者用“正像一样”的前置状语,将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的事实提出来,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实并论。这是因为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价值的。恩格斯曾誉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那么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样是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的,是19世纪人类社会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

15、,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以此来赞扬和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5)怎样把握文中长句的句意? 长句是指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在议论文中,为了做到说理严密,气势畅达,表意精确严谨,经常使用一些长句。本文的第三段便是一个长句,那么该如何把握它的句意呢?下面略作分析。,首先要去枝叶,找主干,简缩语句。经过分析可以找到这个句子的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后的“简单事实”是对“发展规律”的补充说明。冒号后的话是对“简单事实”所作的解释,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因果关系复句。对这个复句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文句的连接词是“所以”,“所以”前后又各是由一

16、个复句组成的分句。前一个分句“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是条件关系,准确地说明了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后一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复句,说明上层建筑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来决定。后一个分句是用前一个分句所阐明的“物质第一性”的道理做“因而”得出的论断。,其次要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关键词语挖掘思想内容。在插说中,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深刻地揭露了唯心史观的反动本质。为什么说历来的意识形态“繁芜丛杂”呢?它们为什么要“掩盖”这一简单事实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繁芜丛杂”是形容历来唯心史观的谎言邪说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掩盖”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以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卑劣行径。这里用反动意识形态为剥削散布重重迷雾来反衬马克思从简单事实中揭示真理所经历的复杂斗争和所具有的伟大意义。“繁芜丛杂”和“掩盖”中的比拟用得十分生动。,“经济发展阶段”之前,一边贯之以“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三个定语,限制非常严密,语言非常准确。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