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975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6-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保姆为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与社会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和思考 以保姆为例,唐代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电话:13141329159 E-mail:,问题背景及说明 目标匹配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保姆的群体特征 保姆的保障状况与诉求 保姆特征与保障制度的匹配性分析 几点思考,问题背景,伴随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加速以及改革深化,中国就业形式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1996年以来,国有单位从业人数减少3100万人,城镇集体企业减少1500万人,同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入城市,进一步加大城镇的就业压力。 以上两个群体,由于体制以及素质原因大都很难回到或进入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多以非正规就业形式实现就

2、业,非正规就业逐渐演变为我国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由1996年的57.4%降到2001年的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非正规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 非正规就业作为一个与传统典型就业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群体,社会保障需要体现其基本诉求,而现阶段针对这一庞大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缺失,尽快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这一群体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非正规就业的界定,非正规就业,在我国也称灵活就业,它是与传统的正规就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从劳动经济组织的非正规性来定义 非正规部门定义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

3、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单位。”(国际劳工组织,1991)。 ILO认定它有三种类别:一是小型或微型企业类,二是家庭企业,三是独立的服务者。 从就业方式的非正规性来定义 如自我雇佣、家庭内就业、阶段性就业、从事非全日制的弹性工时工作、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等。 中国的非正规就业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保姆,亦称家政服务人员,是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照顾老人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劳动者。由于家政服务业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是非正规就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4、北京市保姆市场的基本情况,据北京家政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有约22万名家政服务员及1200多家家政服务公司。虽然近些年家政服务市场的结构和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目前北京家政市场需求仍然以照顾老人、婴幼儿为主,有这两类需求的雇主几乎占到了市场份额的85%。 北京市的保姆基本上通过家政公司这一途径进入雇主家庭。当前,家政服务雇佣关系主要有三种: 一是家庭直接请保姆。 二是员工管理形式,在家政市场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 三是中介形式,这是现有家政服务公司的主要形式。,调查设计与实施,1.基本假定 假设1:社会保障资源是稀缺的; 假设2:社会保障制度的各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

5、假设3:社会保障制度各参与行为主体是风险厌恶者; 假设4:制度的各行为主体,并非无所不知,是有限理性的。 2.数据来源 我们在2006年3月初到4月上旬,用1个多月的时间对北京市保姆的工作、生活及保障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3.调查对象的界定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的住在雇主家里从事家务服务的住家保姆和不住在雇主家里而是定时上门服务的保姆,以住家保姆为主体。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对保姆的情况进行调查。一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对20名保姆进行了深度访谈。,3. 数据质量 对保姆的选择遵从简单随机抽样原则,调查对象为校园、住宅小区、家政公司中的保姆。 调查方式:现场访谈、

6、现场填写及回收问卷。 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180份,有效率90.0%。 通过对调查过程的严格监控,以及对回收问卷的逻辑检验,从总体来看问卷填写质量较高,调查是可信的。,关于目标匹配理论的几个概念,20世纪90年代,“目标定位”和“选择性”等传统观念重新崛起。目标匹配(Matching)是依据目标定位思想和分类分层的保障理念,加入匹配(match)这一核心元素,在目标定位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而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来研究目标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目标定位(Targeting) 目标定位是伴随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浪潮而兴起的一个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其基本内涵是

7、:通过某种方式界定所需保障的目标群体,然后对目标群体施以保障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公共福利支出目标指向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将稀缺资源有效的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目标匹配 其基本思想为:受群体特征的影响,特定的目标群体必然会在保障需求和保障方式上有其特殊的偏好,在设计保障制度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保障制度是否能与目标群体相适应,并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对其匹配度加以评估。,目标匹配理论的实质,目标匹配理论包含目标定位和目标匹配两个主要环节: 从目标定位来看,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如何界定目标定位政策中的目标群体,即“有需要的人”。这是优化目标定位给付,将稀缺的资源定位于最需要人群的前提和基础。 其二,

8、将有限资源定位于目标群体,这其实是“选择性政策”的一种表现,这涉及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问题。学术界始终存在着“普享性” 与“选择性” 的争议,目标定位正是以选择性理念为其思想基础。,从目标匹配来看,主要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包含两个基础和一个关键点: 目标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特定的目标群体会影响到保障制度的偏好,这里主要是指那些可能对其保障诉求和保障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的特征。 保障项目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具有普适性的保障制度安排基本是不存在的,需要对保障项目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用何种保障方式来保障具有特定群体特征的目标群体才能达到理想的保障效果。具体来说,就是保障项目的特性与目标

9、群体特征的匹配性问题,这是其中的关键点。,目标匹配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目标定位解决有限的社会保障资源的流向问题,即让保障资源指向特定的目标群体,从而为该群体提供相应的保障。 其定位流程如下图所示:,目标群体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必须由一个指标体系,根据提炼出的多个特征变量才能确定,其保障也不是一个单一项目就可以解决,而要依赖于一个由诸项目有机组成的体系。 由此图1可以演变为:,在确定保障资源的流向之后,目标匹配的下一方面内容就需要考察保障项目与目标群体之间的匹配问题,这是达到预期保障效果的关键一环。,判别保障项目与目标群体是否匹配的标准,保障项目是否实现对目标群体的应保尽保。一项合理的保障制度应

10、该覆盖其目标群体的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如果一项保障制度很难将目标群体纳入其保障体系,那么保障制度本身和目标群体之间一定存在不协调的地方。 保障项目的保障水平是否适当。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目标群体造成不利影响。 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这是从保障制度自身的发展来看,一项合理的与目标群体相匹配的保障制度必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为目标群体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 目标群体对保障制度的满意度。对于保障制度的保障效果,目标群体自己是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的,因此,目标群体的满意度也就成为判别保障制度与目标群体特征是否匹配的重要指标。,保姆的群体特征1年龄(Age),保姆的群体特征2性别(Gender),性别特征

11、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会通过多种方式对被保障对象的保障问题产生影响。保姆中女性占有较大比重,受其生理特征的影响,往往对某些特定保障项目存在较大需求。同时,女性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就业和保障方面还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侵害女性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性别特征对于保障问题的影响是显著的,在研究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保障问题时,必须对这一因素足够重视。,保姆的群体特征3户籍(Household Registration),保姆的群体特征4教育(Educational Level),保姆的群体特征5收入(Salary),保姆的群体特征6流动性(Occupational Mobility),保姆

12、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强的群体,常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较为频繁地更换工作。 在被调查的保姆中,有156人曾经换过工作,占到总体的86.67%,其中20人换过3次工作以上;104人换过2次工作;32人换过1次工作。 保姆的这一特征对其社会保障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极强的地域分割性,中国有几千个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管理单位(左学金,2006);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还比较低,而且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手续和程序也比较烦琐,这都给保姆这类高流动性群体参保带来诸多不便。,结论,上面是通过调查数据提炼出保姆的六个特征变量,其中包含三个人口学的特征变量(年龄、性别、户籍)和三个与就业相关的特

13、征变量(收入、流动性和教育),其组合基本能刻画出保姆的主要特征。 保姆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以满足基本生计和安全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群体。这一群体特征决定保姆对保障制度的需求和偏好,艰难的生活境遇使得保姆关心和考虑更多的是眼前的生存问题以及可能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的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是最基本的生活和安全保障,这构成了他们保障诉求的主要方面。 如果保障制度不能充分考虑保姆的群体特征和受特征影响而形成的独特需求,那么保障制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保障效果,这是依据保姆群体的特征做出的一个基本推断。,保姆的保障现状,被调查保姆中参加社会保险的(至少参加一项的)共有28人,占到被调查对象的15.56%。

14、他们往往只是自己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防范可能的风险,其中“存钱”的方式是最普遍的,他们认为以“存钱”的方式来保障自己是最为实在而有效的。,保姆对目前社会保险的满意度,保姆的劳动权益,被调查的保姆中有164人是通过家政公司进入雇主家庭的,占到受调查者的91.11%,另外16人是通过熟人介绍的。 当问到“是否和家政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时,有71.1%的被调查保姆做出肯定回答,但他们大都没有正规的合同文本。 关于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其中有37.8%的受调查对象(68人)每天工作810小时,35.6%的受调查对象(64人)每天工作1113小时,另有13.3%的保姆(24人)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有84.

15、4%的受调查保姆(152人)每周的休息时间在一天以内,有77.8%的保姆(140人)春节的休假时间在三天以内。延长工时或安排在节假日工作,能获得更高收入的保姆仅占受调查者的6.67%。 从被调查的对象来看,接受过相关技能培训的保姆不到70%。保姆对于自己能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认知度较低,大部分不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权利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对于一些侵害他们权益的行为,更多是采取一种消极忍让的态度。,保姆的保障诉求,根据问卷“您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有156人选择了“生活困难”这一选项,低收入使得保姆关注更多的是当前的生活问题。当进一步问到“您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吗?

16、”,有86.67%的保姆(156人)愿意参加社会保险,表明保姆对社会保障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和意愿。,按照不同保险项目的重要程度,设定选项排第一位的保险为数值5,第二位为4,第三位为3,第四位为2,第五位为1,可以计算出社会保险的意愿值。 结果保姆对五大社会保险的参保意愿得分分别为:养老保险(348)、医疗保险(628)、工伤保险(600)、失业保险(532)、生育保险(232)。从得分可以看出,保姆对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最强,其余社会保险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 保姆参保意愿的强弱是与该群体特征相关联的,由于保姆普遍比较年轻,收入较低,他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普遍不足,而对在工作和生活中更直接和频繁面临的伤病、工作事故以及失去工作等风险更关注,由此导致对医疗、工伤和失业这三种保险的参与意愿更强。,结论,通过对北京市保姆的保障状况和诉求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对保姆群体的保障非常有限。大多数保姆没有得到任何制度性的保障,少数参加社会保险的保姆,其保障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