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876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9.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课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Contents,考情精研读,考点1,考点2,考点4,考点3,A.知识全通关,B.解题大突破,C.史料深研析,考法1,考法2,考法5,考法4,考法3,研析一,研析二,考情精解读,考试大纲,命题分析预测,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大纲,考点,命题分析预测,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大纲,考点,命题分析预测,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大纲,考点,1.命题分析 (1)从考查内容看,以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

2、县制的实施、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心内容,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等是考查的重点。 (2)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兼及非选择题;立意新颖。 2.命题趋势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仍将是重要命题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3)对主干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如与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等热点结合考查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命题分析预测,继续学习,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返回目录,知识体系构建,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

3、识全通关,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一、夏、商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影响 (1)积极影响 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

4、定了基础。,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2)消极影响: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易错警示】 “封建”古今有别: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常称为“封邦建国”,简称“封建”;而今天人们习惯上所说的“封建”主要是指封建社会,为一种社会形态,二者有很大差异。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5、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3.内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的特点) (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周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4.作用 (1)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名师提醒】,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6、四大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返回目录,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秦统一的背景 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 2.社会基础:各国变法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

7、会基础。 3.民心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经济基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5.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6.主观因素: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继续学习,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二、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 (1)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2)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3.地方推行郡县制 (1)实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

8、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 (3)作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易错提示】 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领土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战国时期,各大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因此,郡县制最早不是出现在秦朝。,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返回目录,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影响 1.积极影响 (1)加强了中

9、央集权,使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国家政权的巩固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一、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10、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大事,以削弱相权。,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考点3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思维拓展】 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吗?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而且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对相权的牵制是为了加强君主的专制。因此,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 4.北宋 (1)措施:实行二

11、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即管理财政的三个部门。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思维拓展,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辨析比较】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元朝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尚书省职能类似。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背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

12、制,酿成“七国之乱”。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名师提醒】 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2.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4.元朝:行省制度 (1)目的:改变宋代以来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3)作用

13、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令郡国举荐人才,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学习,四、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概况 (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执掌国家监察事务。 (2)发展于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能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