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895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学新课件_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王秀兰,【土地管理学】,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第三节 农用地利用管理 第四节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 第五节 土地用途管制,第六章,第六章,第一节,一、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原理,二、马克思的地租与地价理论,三、区位理论,四、生态经济学原理,五、资源经济学原理,1、土地肥力与报酬原理,土地肥力是指土地提供或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气、 光能和热量的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的肥力状况制约着土地生 产力的高低,具有肥力的土地,才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肥力是 土地(农业土地)的本质属性和质量

2、标志。,土地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在科学技术水平相对稳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中,当对土地连续追加劳动和资金时,起初,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逐渐增多,在投入的劳动和资金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则逐渐减少,从而使土地总报酬的增加也呈递减趋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地报酬递增递减现象”。,土地报酬原理,第六章,第一节,2、地租与地价理论,a.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并且以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条件。也就是说,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马克思地租可以分为:1. 级差地租 2.绝对地租 3. 垄断地租(含义及形成条件),

3、b.土地价格的概念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了的地租。,第六章,第一节,c.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1)总体因素。总体因素指对广泛地区地价的高低有影响的因素,如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化状况、社会安定状况、土地政策、土地投机等。,(2)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指对某地区地价高低有影响的因素,如该区的位置、交通条件、经济繁荣程度、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环境质量等。,(3)个别因素。个别因素指个别宗地本身的条件对其地价高低有影响的因素,如宗地的位置、形状、方向、面积大小、离公共设施的远近、城市规划上的使用分区、临街状态、环境条件、地势高低等。,第六章,第一节,d.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由于土地是数量有限、不可替代的生产资

4、料,所以,土地价格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某段时期内,地价出现平稳或下降的情况。,3、区位理论,区位指社会、经济等活动在空间上分布的位置。,土地管理依据区位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确定土地资源在各用途、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第三,制定合理用地的政策和规划。,第四,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第五,确定不同位置地段的差额税率。,第六章,第一节,四、生态经济学原理,(一)土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1. 土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土地是一个完整的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它的组成是由绿色植物、光合藻类、光合细菌

5、等生产者;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等消费者;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分解者(或称还原者)以及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等构成的环境因素。,2.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1)能量的单方向流动和物质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第六章,第一节,(2)食物链。,(3)营养级与“金字塔”。,(二)土地生态系统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 土地生态系统平衡,2. 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 如前所述,生态平衡表现为生物种类组成、群体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的稳定协调,能流、物流的畅通,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达到高度的相互适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良性循环。,(三)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1. 物流的运行机制,2. 能流

6、的运行机制,3. 价值流的运行机制,4. 信息流的运行机制,第六章,第一节,5、资源经济学理论,资源经济学把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诸如土地、空气、森林、鱼或其它天然物种。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等。,a.资源经济分析,1.再生资源的开发、定价与租,2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定价,b.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第六章,第一节结束,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1.土地利用的概念 : 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特性与功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 过程.,2.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的文化

7、素质等。,3.土地利用的原则:,a.生态平衡原则。,b.最大经济效果原则。,c.节约的原则。,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1.土地利用管理概念,2.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六章,第二节结束,1、土地利用管理含义:,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利用管理,第六章,第三节 结束,第三节 农用地利用管理,1、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1 耕地利用管理 : 1)耕地利用的特点: 利用周期较短;对自

8、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的特点 2)管理措施:保持耕地供需平衡;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立耕地预警系统.,2)林地利用管理的措施: a.因地制宜地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b.加强对森林采伐地监管; c.加强森林保护,林地利用管理 1)林地利用的特点: a .利用周期较长; b.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c. 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利用方式较粗放; d. 多为综合利用,第六章,第四节,特点: a.利用的综合性; b.利用的不稳定性,养殖水面的管理措施: a.对水面的综合考察 b.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c.加

9、强水面的保护和统一管理,3 养殖水面利用管理,第六章,第四节,第六 章,第四节,第四节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一、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和概念,1、主要是对土地位置的利用。 2、是高度集约的土地利用。 3、是较为稳定的土地利用。 4、建设用地呈扩张趋势。 5、利用的非生态性,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住宅,第五章,第四节,二、建设用地利用管理 :,1、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大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3、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4、实施有利于建设用地内部挖潜的

10、政策。(优惠挖潜,高价外延),第六章,第四节,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1、 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特点: a.存在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 b.未利用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c.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劳力 d.土地开发具有经营性的特点,2、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1 国家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实行鼓励政策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开垦未利用地,要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戈壁滩,3.未利用地开发的原则:,a.必须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 b.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进行; c.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为农用地。,第六章,第四节结束,第六章,第五节,第五节 土地

11、利用总体规划,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a. 战略性 b. 综合性 c. 长期性 d. 控制性 e. 权威性 f. 动态性,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a.可以为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供科学依据。,b.可以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第六章,第五节,c.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d.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和内容,规划体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级土地利

12、用总体规划,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见P192) 采用分级审批: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或省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计划和设计工图,1)中期计划: 5年 2)年度计划,第六章,第五节,第六章,第五节结束,6、土地利用年度计划,a.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含义,b.任务和组成,c.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指标 体系:,d.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见195),农业生产用地计划指标,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第六章,第六节,第六节 土地用途管制,(一)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和重点,1、含义: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

13、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用地分区,确定土地使用条件,实行用途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2、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通过用途管制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持续利用是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3、土地用途管制的重点:是保护耕地,即在对各类土地使用和用途管制的同时,给耕地予以特殊保护,包括数量和质量上的保护。,第六章,第六节结束,(二)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1、农用地用途管制,3、未利用土地区管制,2、建设用地用途管制,(三)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对策,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在技术上实现由“分级限额审批”到“土地用途管制”的转换,建立、完善土地监察网络,增大土地执法力度,建立、完善服务于土地用途管制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土地管理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